APP下载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1-09-12周惟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记分水蛭神经病

周惟强

(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无锡 21400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病程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 DPN患者 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均为2003年3月至 2008年 4月期间的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WHOPNTF)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符合:(1)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四肢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觉过敏或迟钝,肢体麻木等);(3)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MDNS)>6分,(4)神经电生理检查:优势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平均值1个标准差以上。

1.3 排除标准

(1)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2)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或有精神病史患者;(3)合并严重感染者;(4)其他原因(如感染、化学物质损害、金属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2)降血糖药物:每日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2.1.2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疏血通6ml静滴1/d(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1.3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生理盐水250ml+弥可保1mg静滴 1/d。

2.2 观察指标

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检测以下观察指标:

(1)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美国 Cadewell-SierraⅡ神经肌电图仪,我院肌电图室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参考值44.2±4.5m/s。

(2)空腹血糖(FPG)、餐后 2h血糖(2hPG)、血脂测定: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 FPG、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

(3)血液流变学:采用全自动连续切变血液黏度仪测定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4)神经病变体征检查:按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MDNS)进行询问、检查和记分。

2.3 疗程

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2d内观察各项研究指标。

2.4 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遂自拟疗效判定标准为:(1)显效:NCV增加大于正常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4.5m/s)或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和(或)神经病变记分(MDNS)较治疗前下降大于50%或恢复正常;(2)有效:NCV较治疗前增加但小于 4.5m/s,症状减轻和(或)神经病变记分(MDNS)较治疗前下降 10% ~49%;(3)无效:NCV较治疗前未增加,症状无好转和(或)神经病变记分(MDNS)较治疗前下降小于10%。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总体疗效评价

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

表2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NCV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和 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NCV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3.3 治疗前后神经病变记分(MDNS)的变化(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 NCV、MDNS的变化±s,n=20)

表2 2组治疗前后 NCV、MDNS的变化±s,n=20)

注:治疗前后比较:*P <0.001,**P <0.01

组 别 NCV(m/s) MDNS(分)治疗组 治疗前36.6±5.5 14.5±4.0治疗后 45.6±4.4* 7.9±3.6*对照组 治疗前 34.3±3.1 11.7±4.5治疗后 39.8±4.2** 9.8±3.4**#

表2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MDNS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和 P<0.01)。治疗后MDNS 2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表3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红细胞比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s,n=20)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s,n=20)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

组 别 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 红细胞比容低切(3s-1)高切(200s-1)(L/L)治疗组 治疗前8.25±0.30 4.26±0.20 1.95±0.12 0.458±0.020治疗后 7.35±0.11* 3.85±0.30* 1.76±0.12*0.435±0.015*对照组 治疗前 8.02±0.14 4.31±0.25 1.99±0.11 0.442±0.015治疗后 7.56±0.11*#3.95±0.26*#1.81±0.12*#0.43±0.015

3.5 生化指标

治疗前后血糖(FPG、2hPG)、血脂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FPG、2hPG、血脂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3.6 随访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2个月,其中16例病情稳定,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随访2个月,其中14例病情稳定。

3.7 不良反应

入选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DPN发病具有久、瘀、顽、杂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故将 DPN归属于络病范畴。疏血通是由水蛭、地龙提取的纯中药注射制剂。水蛭具有破血、遂瘀、通经之功能,并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物质,其中水蛭素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2]。地龙也称蚯蚓,《本草纲目》云:“蚯蚓,性寒而下行……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地龙冻干粉针可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3],与水蛭同用,能增强其活血通络作用,故疏血通注射液具有破血散结、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笔者以疏血通治疗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四肢末梢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1]Bril V.Role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in diabetic neuropathy[J].Can J Neurol Sci,1994,21:8-12.

[2]梁进泉.水蛭、虻虫配伍的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J].中药材,2009,32(9):1347-1350.

[3]陈军霞,龚冬梅,蔡本志,等.地龙冻干粉针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4):557-558.

猜你喜欢

记分水蛭神经病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公安部公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我国现行记分管理制度进行系统调整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山西:太原对民办中小学实行记分管理 学校违规超计划招生等行为将被记分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越测越开心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