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联合健康教育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效果分析

2011-08-18贺莉花姜峰爵

中外医疗 2011年29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细胞

贺莉花 姜峰爵

(邵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800)

乙型病毒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肝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发多器官损伤的一种传染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已成为威胁人类最常见的病症[1]。由于早期无明显临床特征,而且具有传播性,因此如此庞大的携带者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倘若未得到有效治疗,每一个携带者再传递给一个健康者,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急需攻克的难题。我院采用药物联合健康教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208例病例均为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12例,女96例,年龄18~53岁,病程6个月~12年,急性42例,慢性16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的患者采用卧床静休+营养支持+药物(10%葡萄糖液10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慢性采用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甘利欣(30mL药物溶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

表1 健康教育内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表1。

1.3 观察指标

每月定期检查患者肝功能,并记录其治疗情况(包括HbeAg、HBV-DNA、HbsAg转阴率;ALT和AST),通过调查表评价患者心理改善和相关知识知晓率。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HbeAg、HBV-DNA、HbsAg转阴率;ALT和AST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组患者心理改善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疾病之一,能够通过病毒侵入肝脏,引发一系列的病变。此病潜伏期长,临床症状比较隐匿且多样化,多数患者就诊已是后期,因此增加了治疗的困难。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但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肝细胞在受到HBV入侵后,此刻并不能引起病变,而是HBV通过摄取细胞的养料耐以生存,并进行复制,在复制过程中,病毒表面的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由此造成对肝细胞的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2]。在急性期,机体会对HBV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会与病毒抗原进行“斗争”,而机体的免疫细胞也开始启动,并对被HBV侵入的肝细胞进行杀灭,但HBV多采用与干细胞膜脂蛋白结合的方式进行侵入,因此在免疫细胞杀灭HBV时,肝细胞也成为了牺牲品。在慢性期,HBV的抗原与干细胞膜结合后会产生新的抗原,而机体也会产生抗体的同时也会刺激K细胞,K细胞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在杀伤肝细胞的同时也杀伤部分病毒细胞。但由于慢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力不足,此种杀伤作用时强时弱,病毒无法完全清除,从而导致病变持续存在。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转阴(例)组别 例数HbeAg HBV-DNA HbsAg ALT(IU/L) AST(IU/L)对照组 104 67 61 54 45.2±30.1 50.2±30.4观察组 104 79 72 65 21.5±25.6 25.4±25.6

表3 2组患者心理改善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例)

对于乙型病毒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只能通过药物进行缓慢治疗。在医学资源不断被挖掘的背景下,治疗药物也不断丰富,其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进步。本组研究中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肝炎,我们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给予相关药物。由于此类病症病情较轻,通过以上对策一般可治愈。而对于慢性肝炎,我们采用干扰素+甘利欣联合治疗。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对HBV复制有一定作用的药物,可通过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导致mRNA裂解,阻止HBV复制;诱导受感染肝细胞膜Ⅰ类MHC抗原表达;促进Tc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效应[3]。甘利欣是第三代甘草酸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于各型肝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都有很好的疗效。以上两药一者杀灭病菌,一者保护肝细胞,两者联合应用,可谓“双剑合璧”。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均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的结果还反映出辅以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疾病和药物的介绍,能够让患者更明确患病原因和治疗方式和目的,改善其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指导其充分的休息,能够避免患者长时间直立导致肝脏血流量减少,使肝细胞无法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同时蛋白质分解的增多所产生的乳酸又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加重病情;合理安排膳食,既能保证患者所需热量,又能防止热量过剩所致脂肪堆积;适量的运动既是一种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的方式,也是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免疫力的提高能够增强对病毒的杀伤力。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6,22(1)∶3~15.

[2]简军.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伤残医学杂志,2004,1(4):64~65.

[3]韦玉芳,赵文海.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9,22(6):880~881.

[4]黄东峰.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40~3441.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细胞
《世界肝炎日》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