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1-08-15刘法贵王晓强

关键词:院校教学学生

刘法贵,王晓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11)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刘法贵,王晓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11)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既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问题。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我校调查问卷结果为切入点,力求理清目前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地方院校;调查分析;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作为地方院校的核心职能,既是国家赋予地方院校的责任,也是地方院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立身之本。地方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对我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期为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调查的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以2010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一、大二和大三全日制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量表,发放调查问卷12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 200份,有效率93.3%。被调查学生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经济学和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50个本科专业。调查问卷涵盖20项内容,具体可以分为5个大方面:人生规划、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及方法、课余文化生活、意见和建议。

(一)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在对自身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确定最佳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调查问卷的第一项“进入大学后,您对大学生活有规划或者有明确的目标吗?”28.6%的学生选择了“有”;15,8%的学生选择了“没有”;55.6%的学生选择了“有,但不详细”。大学4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拥有合理的规划才能拥有合理的人生。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只是思考过人生规划这一问题,但缺乏具体的安排。

(二)能力培养

调查问卷中“大学4年,您准备在那些方面得到提高?”31%的学生选择了“学会做人,提高明辨是非和与人协作沟通的能力”;26.5%的学生选择了“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4%的学生选择了“学会做事,提高立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7%的学生选择了“学会技能,提高实践动手和创新的能力”;还有4.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哪些方面多做工作?”“交际能力”列首位,占25%;“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并列第二,各占20%;最后是“道德判断能力”,占15%。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重理论,轻实践;多灌输,少研讨,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偏低。因此,要想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接轨,就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抑制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种种弊端,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

(三)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职责。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规划。调查中“您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什么?”70.2%的学生选择了“适应大学环境,科学学习”;16.4%的学生选择了“延续中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6.4%的学生选择了“用不着多么认真,及格就行”。“在学习上有问题或遇到难题时,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58.2%的学生选择“自己通过其他手段解决”;37.2%的学生选择了“问老师或同学,立即解决”;4.6%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不问”。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49.3%的学生选择了“4~8小时”;39.3%的学生选择了“不足4小时”;10.3%的学生选择了“8~10小时”;“超过10小时”的学生占1.1%。

(四)课余文化生活

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查中,“为丰富大学校园生活,学校组织许多科学文化活动,您积极主动参加这些活动吗?”59%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19.8%的学生选择了“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参加”;15%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但被动参加”;6.2%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基本不参加”。“您希望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开展一些?”34.7%的学生选择了“职业规划类”;32.9%的学生选择了“科技实践类”;25,7%的学生选择了“文艺表演类”;15.6%的学生选择了“政治教育类”;16.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您认为学校组织的课余文化生活对您有何影响?”33.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历练自己”;31.8%的学生认为可以“增进朋友间的友谊”;23%的学生认为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11.4%的学生认为“没产生多大影响,随大流而已”。

此外,学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多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活动,不搞形式,不要花架子;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图书馆软、硬环境要加强,电子阅览室应及时维修;增设24小时自习教室,提高选修课质量;完善学校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应及时;注重学校与学生整体互动。

二、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有利于我们转变观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增强地方院校办学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是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2]。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人才培养活动所尊崇的教育观念和原则,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在教育中过分强调社会需求,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根据社会近期行业的变化来设计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短期来看,达到了教育的经济目的和经济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思想必然导致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能力大大减弱。

二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份讲义、一支粉笔、一个PPT课件的阶段,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至于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则置之不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势必会造成“高分低能”。

三是教学内容陈旧。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具有前沿性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获取这些知识的平台和机会,致使教学内容陈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会成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四是引导和鼓励机制不完善。大学生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开始,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规划、学习规划、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是欠缺的,或者是流于形式的。在调查中,许多学生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希望学校能在这些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是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性。当前国内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严格从本校的办学定位、科研现状和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考虑,而是人云亦云,导致培养目标单一,缺乏层次性和衔接性。

三、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此次调查情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打破旧的办学模式,形成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办学模式。

第一,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各种规划。科学的学习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人生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要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评估,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和新方法,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竞争,勇于创新。

第三,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积极实行“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改变“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学上,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校就倡导广大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举办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班、建设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目前,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形成了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递进、分层的优质课程体系。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大学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为其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从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持积极的态度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第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对明确办学方向、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管理和监督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而呈现出多规格、多类型和多层次的态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高校应调整人才战略部署,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上,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综合素质的规格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我国地方高校在其发展历程中为地方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满足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人才培养新途径,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注:学生处、校团委和校学生会参与了本次调研活动)

[1]王勇,提高工科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实践与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5).

[2]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J],上海高教研究,1998,(5).

Research on Personnel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LIU Fa-gui,WANG Xiao-qia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ring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especially those of talent cultivation,to local colleges.One of the issues calling for immediate attention and study of local colleges is how to train highly qualified talents of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Based on statistics drawn out of questionnaires i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iculties local colleges have in talent cultivation,after which strategies and advices are offered.

Local colleges;Research and analysis;Talent cultivation;Creativity

G648.4

A

1008—4444(2011)05—0170—03

2011-04-1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年教改立项课题

刘法贵(1965—),男,河南内乡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院校教学学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