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辛亥革命起义述论

2011-08-15李玉洁

关键词:清政府辛亥革命河南

李玉洁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河南辛亥革命起义述论

李玉洁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1)

主持人语: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一、河南辛亥起义的准备工作与“讨满檄文”

河南同盟会会员刘马青霞从日本回国之后,就投入到国内的革命斗争中。刘马青霞的二兄长马吉樟时任湖北省的臬台。当同盟会员张钟端从日本回国之后,刘马青霞介绍张钟端到武昌为马吉樟做幕僚。张钟端到武昌,以此为掩护,从事武昌辛亥革命起义和开封辛亥革命起义的准备工作。

1911年10月10日,张钟端参加了武昌起义,被武昌起义军政府任命为参谋长。关于这件事,张钟端的孙子张一桂说:“关于祖父参加武昌起义和曾经担任武昌军政府参谋长一事,在过去河南出版的一些资料中很少提及,而大多数只谈到他领导河南辛亥起义的经过。1981年,我陪父亲张梦梅赴北京参加民盟中央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座谈会,从大会的组织者及其发言中才了解到这一事实。当时《人民日报》及各大报纸对此都有刊载。”[1]

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参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之后,又到上海集中,参加攻打清王朝武器制造局的战斗。河南同盟会员陈伯昂说:“武昌起义后,我河南留日同盟会员奉孙中山电调全体回上海集中;十月间回沪后,住招待所,参加攻打制造局。”[2]

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之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推为都督。河南同盟会员张钟端先生奉黎元洪之令,带着黎元洪写给劝河南协統应龙翔(黎元洪的亲家)起义的密函,回到河南省会开封。然而,河南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武昌起义之后,清廷大哗,立即令河南巡抚宝棻(满族旗人)严加守卫河南。当知道应龙翔是黎元洪的亲戚,宝棻于是把应龙翔禁闭起来,不使其问军中事,并下令撤职;后应龙翔被释放,离开河南。宝棻又让标统张锡元带领五十八标南下布防险要之地,堵截武昌革命军北上。河南形势处在恐怖之中。

张钟端回到开封之时,河南同盟会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缺乏统一严密的组织;曾进行过几次小型的起义,但皆没有成功。张钟端回到河南后,四处活动,串联组织革命力量。张钟端曾亲到考城,联络了当地三个“山寨”,即李场寨主李仙亭、牛场寨主孔庆先、马场寨主王梦兰的民团。这三个寨各有民军义士五六百人,共有2 000多人。张钟端组织这支革命力量,发动河南的起义。

1932年12月21日《河南民报》发表一篇文章《赤血、黑铁、炸弹》,其中提到关于辛亥革命河南起义的进程:

(1)杨源懋、杨铭西及刘雪亚,赴洛阳联合陆军及王天纵、憨玉琨等并联络陕西革命军张钫,拟出师潼关。

(2)李心梅赴河北联络彰、卫、怀简志壬、韩警亚等,拟断京汉铁路,阻止清军。

(3)王从周、刘岁青赴豫东联络仁义会党,拟挡陇海路线。

(4)孙振淼、张四箴赴汝、宛等县秘密活动。

(5)姚黄、郑砚农赴许、鄢等县秘密活动。

(6)张钟端由日返汴,公推为首领,指挥一切。

(7)周维屏,郑培之办理文书。

(8)刘泗芳、李福遐联络巡警。

(9)李乾公联络开封仁义会党。

(10)张照发联络巡防士兵。

(11)吴古岳联络陆军小学学生。

(12)王庚先联络南关陆军。

(13)高书范、李锦公等赴湖北作革命军向导。

(14)何伯龙、黄复东报告军情。

(15)刘青霞女士捐银三千金,以助经费。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传檄河南。留日学生刘积学撰写“讨满檄文”(刘积学撰文,宋庆鼎追述)。刘积学原是《河南》杂志的总编辑,他追随孙中山革命,是同盟会的第一代元老。讨满檄文像匕首、投标直刺满清王朝的心脏。《讨满清政府檄文》云:

溯自

满清入关,二百六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心似豺狼,行同鬼蜮。

入主中国,自皇太极。视我汉族,如同仇敌。大权在握,杀戮由己。

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任意诛戮,尸满沟渠。尤其惨者,江阴一役。

城内十万,靡有孓遗。康熙雍正,暴虐更施,兴文字狱,不一而足。

择其大者,仅述一二:如庄廷珑,如戴名世,如胡中藻,如查廷嗣。

文人学士,被杀靡遗。或枭其首,或戮其尸,家灭九族,罪及三世。

剃发之令,更演惨剧,如愿留头,须把发剃,若愿留发,身首两移。

为此剃发,人多毁弃,或隐山林,或逃海隅,或做和尚,或装道士。

杀人如麻,如同割鸡。迨其后世,更属奢侈,民脂民膏,任其吮吸。

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国势愈弱,屡被人欺。西败于英,东败于日。

八国联军,入京相继,割地赔款,接踵而至,丧权辱国,所向披靡。

已非一日,昏愦腐败,至于斯极。全国同胞,愤恨不已。爰举义旗,

打倒满清,推翻专制。建立民国,欢乐无极。爰布斯檄,希众周知。

其各奋起,莫再迟疑。

这道讨伐满清政府的檄文写尽了清人入关以来260年的罪恶,特别是满清贵族的“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对西方列强的屡战屡败,割地赔款,这是中国人民和知识分子最不能忍受的。因此檄文号召大家起来打倒满清政府,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国政权。一道檄文深入人心,革命的炮声打响了。

河南举义经过周密的策划,“当举义的分配一定,他们便开始举义。在满清政府严厉防范之下举义了。刊河南军政府印颗,发响应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檄文一通。其余的便是‘赤的血、黑的铁,炸弹!’”[3]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起义在河南省城开封爆发了。

二、“共和之魂”——张钟端及辛亥革命的11烈士

张钟端先生回到河南,领导河南的起义,由此奏响了河南辛亥起义“夺转自由魂”的悲壮凯歌。

张钟端回到开封后,被公推为辛亥革命河南起义的总司令。他以中州公学(开封繁塔处)、优级师范(原开封医专、今为河南大学医学院处)、法政学堂(开封市老博物馆内)、大河书社(开封西大街)为基地,联络会员,进行秘密活动,策划起义事项。经过多次酝酿,革命党人公推张钟端为起义总司令,周凌卓为参谋长,并拟定了起义的进程和方案,准备于1911年12月21日发动起义。

河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要塞之地,也是满清政府死守防御之地。是时,河南巡抚宝棻调离,齐耀琳任巡抚,倪嗣冲任藩台,反动阵容得以加强。齐耀琳、倪嗣冲皆是清政府反对革命的中坚力量,是奸诈无比、杀人不见血的魔头。齐耀琳利用巡防营统领柴得贵,派出奸细江玉山、张建周混入革命队伍,骗取革命党人的信任。

12月5日张钟端在优级师范校园内召集会议,决定次日凌晨两点举义。张钟端把起义所需的枪支弹药当场分配,又把起义所需的布告、檄文、通告书印制数千份。准备分头行事的时候,由于奸细江玉山、张建周的告密,巡防营统领柴得贵带领巡防队包围了学堂,逮捕了张钟端等21名革命党人,并搜去了所有的布告、檄文、通告书等;又在中州公学、法政学堂逮捕数十人,解送法庭。开封起义失败。

在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准备之初,起义总司令张钟端就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对起义的同志们说:

人心思汉,胡运将终。武汉振臂,全国景从。我豫绾毂南北,举足轻重……此间同志谋居省垣,共图大举。成则促鞑虏之命,败则为共和之魂![4]

当张钟端等人被逮捕之后,敌人对其进行诬蔑和严刑拷掠。张钟端毫无惧容,大声说:

“汝以我为何如人,即何如人。日后是非,自有公论,何必多问?”

复讯何职,张钟端曰:“河南军政府总司令兼参谋长。”又问其同党共有几人?曰:“除满奴汉奸外,皆是同党!”敌人瞠目结舌,惊慌失措,无言答对。张钟端等烈士就义之前高呼:“革命万岁!”“共和万岁!”

1911年12月24日(旧历十一月初五),张钟端、王天杰、李乾公、张兆发、刘凤楼、张得成、崔德聚、李鸿绪、王梦兰、徐振泉、单鹏彥等11位同志分别在开封的南关和西关英雄就义。张钟端烈士牺牲的时候才32岁,他的孪生儿子才刚刚两个半月。张钟端等11位同志被敌人暴尸城外,后由同盟会员沈竹白以慈善名义收敛尸骨,葬于开封南关义地。张钟端自为一墓;其他尸骨不可辨认,共葬一墓。

当张钟端在日本留学期满之后,国内的革命起义正在风起云涌。张钟端受同盟会总部的派遣,回国参加辛亥起义。张钟端即将回国之时他的日本妻子千装伦子已经怀孕八个月,即将临产。张钟端不顾即将临产的妻子,毅然回国,走上革命起义的最前线。正是在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的那一天,张钟端的妻子千装伦子在日本东京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接到妻子的电报后,张钟端在回电中为儿子起名:梦梅、兆梅。以后张钟端起义牺牲,永远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双胞胎儿子。电报中为儿子起的名字,就是张钟端与妻子的永诀。

辛亥革命党人的血没有白流,满清专制王朝被推翻,终于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1922年,冯玉祥主豫时,建“辛亥革命河南11烈士纪念塔”。1933年,将11烈士迁为一墓,墓地原在纪念塔附近;如今又迁在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建烈士墓,供后人瞻仰。

辛亥起义中,撰写《讨满清政府檄》的刘积学任新(郑)密(县)叶(县)宛(南阳)一路联络工作;嗣以袁世凯调兵防阻,功不易成。11月下旬,刘积学赴沪向上海军政都督陈其美求援。在陈等人的支持下,遂招募兵士300余名组成河南北伐队,刻日北进,及至光山县境,得知南北议和的消息,罢兵。

三、河南辛亥起义失败的原因探析

张钟端等革命党人牺牲在满清王朝的屠刀下,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失败了。那么河南辛亥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仍然是值得思考探索的重要问题。

首先,河南“绾毂南北”,地处中原,是南北交通要塞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河南是满清政府死守、加强防御之地;特别是武昌起义之后,河南是满清政府的门户,处在武昌到北京的交通要道上,是通向清政府的咽喉之地,是武昌起义军北进的大道,是清政府保护国都北京、加强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清政府防止武昌起义军北上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加强对河南开封的防卫。本来革命党人准备联络河南协统应龙翔响应起义,但清政府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迅速把应龙翔禁闭撤职,使河南革命党人措手不及,原计划受挫。

清政府为了加强河南的防御力量,1911年12月将河南巡抚宝棻调离,派出齐耀琳任河南巡抚,倪嗣冲任藩台。齐耀琳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是镇压辛亥革命的急先锋,曾剿杀大批起义党人。倪嗣冲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河南的反动阵容大大加强。齐耀琳利用巡防营统领柴得贵,派出奸细江玉山、张建周混入革命队伍,骗取革命党人的信任,把起义的计划策略全部向满清河南政府告密。齐耀琳对革命党进行大规模的逮捕和血腥镇压,使河南辛亥起义失败。可见,河南反动阵容的强大、叛徒告密是河南辛亥起义失败的第一个重要的原因。

河南革命党人的军事基础薄弱,把希望寄托在个别长官身上,而当这个长官一旦出了问题,全盘计划就可能落空。如张钟端满怀希望地动员应龙翔参加起义,而应龙翔已经被巡抚宝棻禁闭,这样就必须改变整个计划。

如果把河南辛亥起义与武昌起义相比,河南辛亥起义的准备工作远比不上武昌。

武昌起义之前,军中许多士兵已经成为地下革命者。如武昌起义将领之一的徐万年是河南南阳人。徐万年“以组织同乡会为名,暗中宣传革命,发展同志;还在营房附近设立‘豫汉酒馆’及小饭店数处,利用士兵来此就餐之际,向士兵宣传革命思想。他在炮队七年多的时间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和钱财,与士兵情同手足!先后组织发展共进会会员2 000余人”[5]。由此可见武昌起义基础之广泛、准备情况之充分。因此在起义泄密的情况下,仍然能鸣枪为号,迅速地组织士兵,取得起义的成功。

河南辛亥起义缺少长期细致的准备工作,当时的军事基础只有河南考城王梦兰的民团实力较为强大。三个寨各有义士五六百人,共有2 000多人的民军义士。另外还有中牟民军,兰阳民军等[6]。虽然有这么多的民团,但是这些民团多是绿林好汉式的人物,缺少新式的武器和训练;而且这些民团组织多在河南省会开封之外围,不在核心地区。

曾经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起义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笔者认为,张钟端等人并不是拥有很多资产的资产阶级,他们只是希望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革命志士。也许有人说,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这也许是吧,但是他们并不软弱,在敌人面前,他们是铮铮硬汉。那么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与武昌起义相比,起义的准备不足,军事基础薄弱,在武昌起义胜利之后,满清政府把河南开封视为最重要的地区,加强其防御部署,使起义军面对的敌人太强大;又由于叛徒的告密出卖,这都是河南辛亥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1]张一桂口述,吴凯整理.我的祖父张钟端[Z].开封文史资料(总共第十八期),2001.

[2]陈伯昂.辛亥革命运动若干史实[Z].河南省文史资料(第六辑),1981.

[3]赤血、黑铁、炸弹![N].河南民报,1932-12-21.

[4]张济民.张钟端生平[Z].河南省文史资料(第六辑),1981.

[5]李明亮.辛亥起义将领徐万年[J].纵横,2005,(5).

[6]王茂林.短暂的人生光辉的历程——忆辛亥革命河南十一烈士[J].文史春秋,2008,(2).

K257

A

1008—4444(2011)05—0001—16

2011-07-20

李玉洁(1948—),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宋军令(1974—),男,河南辉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吴爱琴(1969年—),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黄庭月(1974—),女,河南开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张剑(1971—),男,河南方城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清政府辛亥革命河南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