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的现况与展望

2011-08-15王石青

关键词:社科华北办刊

王石青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1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的现况与展望

王石青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11)

编者按:今年适逢我校建校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我校学报两刊的办刊历史和办刊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办刊实践中大力弘扬我校“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期实现学报的跨越式发展,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重要学术平台,真正展现我校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80年,1986年由内刊转为公开发行的季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创刊于1985年,始名《水利高教研究》,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转为公开发行的季刊。2007年两刊改为双月刊。2010年经河南新闻出版局批准自然版扩为160页,社科版扩为190页。

一、学校大力支持学报的发展

学校领导对学报极为重视。朱海风书记不仅每年在社科版撰写文章,而且围绕学校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问题精心选题,邀请知名专家作笔谈。严大考校长每期学报出来都仔细阅读几篇,并就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向编辑部反馈意见。主管领导徐建新副校长经常听取学报工作汇报,关注学报发展,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有关各方予以解决。另外,新的分配方案规定,高级职称在本校学报发表文章计分,且略高于其它普通期刊,这种倾斜使本校高级职称稿件数量有了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办好学报的保障。

二、制定严谨的内部管理制度

为保证学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编辑部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来稿登记制度》对稿件的分类登记做了详细的规定;《岗位责任制度》对各岗位做了明确的职责划分,实行主编负责制和栏目责任编辑制,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稿件审理制度》规范了审稿程序和录用原则。《考核奖惩制度》遵循按质按量的原则对编辑和校对工作进行奖励和处罚。

学报两刊按照科学周密、高效便捷的原则制定了收稿、组稿、审稿、修(退)稿、定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工作流程。审稿环节严格执行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校对环节实行六校制,即栏目责任编辑三次校对、相对互校、主编通校、胶片校对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

三、加强学者型编辑队伍建设

学报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编辑部,培养学者型编辑。一是注重自我学习,提升自己。行业的特殊性要求编辑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面、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扎实的编辑业务素质。同时编辑部鼓励、支持编辑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二是组织编辑学习业务知识,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要求新进人员必须参加全国性编辑业务培训。同时,定期派遣编辑参加各种编辑培训、主编培训及其他专业技能培训。三是组织编辑定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学术动态。

目前,学报的13名编辑中45岁以上的全部具有教授职称,45岁以下的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13名编辑每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涉及水利、机械、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史学、哲学、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有专业研究方向和没有专业研究方向区别很大,有专业研究方向的编辑具有很多优势,例如,作者来稿时,先经专业编辑初审,初审通过的稿件再送专家。这样,既提高了审稿效率又保证了用稿质量。

学报大力提倡科学研究,2010年编辑部科研总积分107分,有效积分56分。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三大检索21篇。省厅级项目7项,总经费17.5万元,省厅级鉴定和结项29项,省厅级奖2项。

四、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

自然版学报已走过31年的出版历程,出版32卷116期,其中水利、土木、岩工类文章占50%以上。这些文章立足黄河,面向华北、东北和西北,服务于水利行业,囊括了有关黄河和长江等流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国家大型水利建设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009年刊登的“全国桥梁与结构工程”专题,2010年刊登的“第六届全国省际钢结构行业组织经济技术协作会暨钢结构产业链中原高峰论坛”专题等,汇集了众多国内知名学者和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行业的学术热点和前沿。近几年,自然版的总被引频次、转载率及影响因子等指标均有所提高。2009年总被引频次为802,转载率为32,影响因子为0.37。2003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9年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社科版学报视学术标准为生命,悉心搭建高校学术成果展示平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一是加强“水文化研究”特色栏目建设力度,突出办刊特色。该栏目历久弥新,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河南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河南报刊审读》刊发文章《“水文化研究”是个亮点》,对社科版学报的“水文化研究”栏目给予充分肯定。2009年12月在西安举办的“中日《水经注》国际研讨会”,对我刊的“《水经注》专题研究”高度关注并作出积极评价,把我刊作为大会指定的阅读材料,并向与会的日本学者和高校赠阅我刊样刊,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影响。二是设置“笔谈栏目”,提升学报办刊层次。社科版学报自2006年起设置了笔谈栏目。每期邀请一名博士生导师或知名学者作为笔谈主持人,就学科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讨,截至目前,共发笔谈30余组,不仅提升了刊物的学术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三是精选来稿,保证学报文章质量。严把来稿质量,制定了稿件选用的具体规则,在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的前提下,主要依据稿件内容、科研项目、作者层次等指标来审核稿件,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尤其是2007年以来,高级职称和博士作者的文章每年都占发文总数的50%以上。正是由于重视办刊质量,社科版学报2003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学报,2008年和2010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团队。

自然版在控制差错率上,一方面加大了校对力度,责任编辑必须在编辑加工的基础上自校3次,互校1次,常务副主编通读并校对1次,最后由终校把关;另一方面,制定了绩效奖惩标准。每位编辑必须完成基本工作任务,人均每期需负责30~35页的组稿和编校工作;部门领导履行领导职责,对出版后的刊物进行质量抽查,对编辑室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负责对稿件的终校。目前,自然版的编校差错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

社科版一直在刊物的整体构思上狠下功夫,办刊思路明晰,彰显栏目特色,在栏目设置、组稿、选稿方面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与创新精神。特别一提的是,学报依托学校的办学历史、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开设了“水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以特色谋发展,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创建新学科服务,使刊物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另外,社科版学报重视编辑科学规范,注重校对质量的提高,严格控制差错率,始终坚持“三审六校制”、“主编终校制”,将校对质量放在首位,潜心塑造科学、规范的学术期刊。

五、我校学报发展展望

没有一流的编辑队伍,期刊不可能上层次。以往片面认为编辑仅仅是对期刊进行编校的观念是错误的,这相当于认为教师就是教书匠一样。由于多年来这种思维一直盛行,导致不少编辑部的编辑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仅仅是处理文字,期刊学术水平很难提高。我们认为,一个编辑必须是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我们要求编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继续做出高层次成果,争取达到我校中等院系的科研水平。

河南高校学报评估专家说:相应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状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的发展空间很大。做大做强,做大为先,没有数量,难有质量。教师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学生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但我校学报从最初的两份期刊,历时近30年,至今仍未扩大规模,与同类院校相比实属罕见。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奠基性的工作,例如,招聘审稿专家、英文编辑,拟与中国水利文协合办水文化期刊,拟创办水文化与水科学英文期刊等。但由于客观原因,进展缓慢,举步维艰。

我校学报在水利行业具有良好声誉,水利行业作者在我校学报所发文章质量较高,但由于是非核心期刊,制约了我校学报学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我校正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建形势喜人,更名大学再次提上议程,下一步,学报应致力于参评中文核心期刊的准备工作,希望学校对此大力支持,以期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G648

A

1008—4444(2011)05—0017—10

2011-07-11

王石青(1955—),男,河北武安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李宝萍(1964—),女,河北丰润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总编,教授级高工;陈海涛(1978—),男,湖北松滋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自然版编辑室主任,讲师,硕士;王菊芹(1964—),女,河南孟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宋孝忠(1970—),男,河南固始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编辑室主任,副教授;刘明(1970—),男,河南博爱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英文编辑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社科华北办刊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人文社科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