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美国大学生“高龄化”的成因及其影响

2011-08-15赵红亚

关键词:成人大学大学生

赵红亚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试析美国大学生“高龄化”的成因及其影响

赵红亚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得到重视、终身教育思潮传播以及高等教育普及等,美国大学“非传统”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年龄结构呈高龄化趋势,致使美国大学在办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结构诸方面出现显著变化。

美国大学;“高龄化”学生;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男女大学生都正在变“老”,这使得整个美国高等教育呈现“成人化”趋势,从而使美国高校办学理念、大学类型、教学手段、课程结构、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

一、美国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高校入学人口和在校生减少10%左右,18—19岁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例从1970年的30%下降到1980年的28.8%。80年代前期也呈下降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入学人数和在校生数基本保持稳定。但自此美国高等教育人口结构开始发生较大变化。首先,从性别上看,上世纪80年代初,18—22岁的男性大学生人数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已不占主导地位,在所有大学生中,女性已占多数。1993年美国注册大学生中,女性占53%。其次,少数民族裔学生受到重视。1990年至1999年之间,美国高校白人学生的数量上升了22%,而黑人学生数量上升了70%,西班牙语学生数量则上升了162%。截止1997年,美国大学生中有27%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而1976年只有16%[1](P15)。再次,大龄学生人数比例持续增长。美国高校大龄学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增加,1972—1982年间,35岁以上的大龄学生增加了77%[2](P24)。1982年,25岁及以上的成人大学生占注册大学生总人数的41%,并且在全美所有在读大学生中,有14%的人年龄在36岁或以上[3]。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寻求大学教育、愿意接受全日制学习且年龄在18—21岁之间的大学生人群数量明显缩小。1993年,38%的大学生年龄超过了25岁,61%在工作,56%是女性。到1995年,年龄在25岁及以上的学生数量比例已上升到44%。1997年,25岁以上的学生占整个在校生的39.3%[4](P27)。最后,非全日制学生增加迅速。1972—1982年间,美国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仅增加了1/5,而非全日制在校生却增长了2/3之多[2](P24)。据资料统计,1990—1991学年,美国高校在校生为1 371万,其中全日制普通学生为778万,占57%;非全日制成人学生为593万,占43%[5](P113)。1993年,业余时间上大学的学生比例为42%,到1995年,这个比例已上升到50%。

二、美国高校生源“大龄化”的成因

(一)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

学习成为应对社会变革的关键措施。变革是知识社会最根本的表现,它不断引发新的挑战和危机,人们为了自身的福祉和社会的利益,必须善于适应迅速、广泛而持续的变革。如果人们不能与他人建立新型关系或接受社会角色的改变,其精神幸福将受到威胁,从而带来精神困惑和情景适应困难。因此,终身学习被视为避免这些危险的建设性措施,帮助人们在变化迅速的社会中找到满足自身情感和社会需求的生活方式。“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会”通过对15 000名成年学习者调查之后发现:大多数成年人选择继续教育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家庭、健康、宗教信仰或者是闲暇机会。返回学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学习能够引起事实上或期望的结果[3]。换言之,成年人因为对工作不满意而进入大学,他们希望大学教育为他们提供新的、令人满意的感觉和实践。

受教育程度影响就业机会及经济收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与培训,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福祉和生活质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大学理事会成人教育办公室198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返校青年大多为25—34岁的已婚白人女性,家庭收入平均在39 000~49 000美元之间,他们重返校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许多未进过大学的成年人在工作中体会到,没有学士学位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6]。美国学者对年龄在18—64岁的宾夕法尼亚州劳动力工资的调查统计显示,高中毕业生平均年薪仅为22 129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为44 517美元,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平均年薪则高达64 597美元。如果本科以四年、研究生以两年算的话,在大学多呆两年,年薪就高出2万美元左右[7](P26)。所以,适应社会变革,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美国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动机,也是高等教育生源“成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人口结构变化影响高校生源结构及发展走向

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满足不断变化的人口的需要。1944年通过的《军人权利法》引发退伍军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据统计,1945—1956年,进入高等学校的退伍军人共达223万,其中1947年在校注册的退伍军人学生总数达115万人,占当年学生总数的49%;1945—1947年,连续三年,高等学校的男生中多数是退伍军人,大龄学生成为当时美国高校的一大景色。1965年,美国颁布《高等教育法》,高等院校逐渐增加了不同种族、民族与文化群体的参与,高等教育接受、容纳能力增强并保持多样性结构。其中,两年制社区学院在这一时期获得迅速发展,学生基本上是30以上的在职成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轻人数量持续下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超过了十几岁年轻人数量,美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美国年龄“金字塔”将被年龄矩形所代替,从出生到80多岁,每五年的年龄段将各占6%。面对高校适龄大学生人数持续减少和成人大学生队伍逐渐壮大的趋势,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寻找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的途径,比如,扩大招收对象,寻找新的生源以增加收入,培训成人承担传统上属于青年人的工作等等。

(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得到尊重

在美国,一些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特殊群体,诸如经济地位低下者、移民或临时工、残障人、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和女性,他们在早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进学校进行有效学习。他们渴望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但常常由于社会的偏见、政策的限制或经济的拮据等原因,在教育中受到不公正对待。

随着美国以社会性别公平和反对种族歧视以及追求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深入,美国高等教育正在向非传统的、普及性的高等教育过渡,高校纷纷向妇女、少数民族等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敞开大门。高等院校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招收“非传统”学生,包括那些在高中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少数民族裔学生、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学生、年龄在22周岁以上的学生以及参加非正规教育计划的学生等。

(四)高等教育机构向成人开放

美国成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参加四年制大学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如哈佛大学每年有14 000人的成人学生在校注册,加州大学则每年有3~4万成年学生到校学习。纽约大学自1900年以来就开始提供大量有学分和无学分的继续教育课程。乔治华盛顿大学重点开展军人继续教育,部分时间制课程包括工程、行政、管理和教育等领域。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是全国同类机构中惟一提供博士学位课程的单位,包括人际沟通和商业咨询两种领域的学位[8](P181)。大学非传统学生的增加使得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年龄结构高龄化趋势明显加快。二是就读两年制社区学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重点发展带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社区学院,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行业第一线的人才。1992年,美国的社区学院总数为1 236所(公立1082所,私立154所),约占美国3 601所高等院校的1/4,注册学生总数5 485 512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40%,学生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其中,28—30岁年龄段的学生占主流[9](P15-43)。社区学院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整个高等教育“大龄化”现象的最主要因素。

(五)政府财政扶持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业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实行具有社会化运作特点的助学计划和政策,创造了大规模入学的条件,拓宽了入学渠道。20世纪70年代初,修正后的《高等教育法》提出著名的学生助学项目——佩尔助学金。旨在给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获资助的资格范围扩大到向盈利性学校提供短期职业培训,以及扩大资助院校和不同领域的专业,以扩大就学市场,增加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性。到20世纪90年代,联邦政府通过助学金、担保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每年用于支持和帮助学生的经费达350亿美元之多。仅1995—1996年度,联邦用于中学后教育资助经费共计505亿美元,大约1/3的学生直接受益。此外,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课税抵免”政策,资助各行各业的美国人,包括想返校提高工作技能的成年人,大三、大四、研究生和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想通过新的教育培训改变职业的人,以及那些想选修一、二门课程提高自己的人。至2002年,每个家庭在缴纳第一个5 000美元的学费和所需费用(不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和其他免税教育资助)时,将得到20%的课税抵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收入成人接受培训、进修的经济压力。政府的财政扶持政策不仅让在校传统大学生受益,也使在职人员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课程业余学习,从而促使美国高等教育生源年龄日趋大龄化。

三、美国高校生源“大龄化”的影响

在构建学习社会的背景下,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学生大龄化现象将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愈加凸显,并将对大学管理模式、课程规划、学习方式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马丁·特罗认为,在美国实现普及教育以后,高等教育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适龄青年,一个人在经历了初始的高等教育阶段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有可能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或回归教育。他指出:“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在于与包括成年人在内的社会多数人紧密相连的‘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应该超越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借助计算机网络实施远程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追求学位和学分,而是为了保持或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或者为了自娱自乐。其结果类似于‘学习化社会(Leaning Society)’。”[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遏制大学适龄人口数量下降导致的高等教育规模萎缩的趋势,美国高校向成人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教育,成人大学生的比例急剧上升。比如创建于1976年的凤凰城大学已在美国34个州设有126个办学机构,2003年,注册学生达到10万人,被誉为“未来美国大学的典型代表”。1998年宾州州立大学创建了著名的网络大学——“世界校园”。该校始终坚持“面向成人(占95%)、面向基层”的服务宗旨,立足于边远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期改变学员们工作与生活条件,被美国教育界视为网络大学的楷模。如今已覆盖全美50个州,其中75%的学员来自其他州,有28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学生也选修了该校网络课程。除了普通大学面向在职人员招生外,社区学院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据1991年的一项统计,全美社区学院25—64年龄段的成人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进程。

(二)推动美国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人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改善生活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美国传统的寄宿制学校及其学习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基于此,一些新型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如提供远距离教育的开放大学、网络大学等在美国大量涌现。美国密西根大学前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教授预测,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将会以更加多样化的新型模式呈现:世界大学(the world university)、多样化大学(the diverse university)、创造性大学(the creative university)、不分科大学(the divisionless university)、虚拟大学(the cyberspace university)、成人大学(the adult university)、大学学院(the university college)、终身大学(the lifelong university)、无所不在的大学(the ubiquitous university)、实验大学(the laboratory university)。在他看来,未来大学并不一定会采取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但每一种模式都代表着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部分特征[12](P235)。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它不仅使知识技能学习变得更为便利,也极大地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率。

(三)注重个体本位的培养方式

以大龄青年为主体的非传统学生大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他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功利性较强。教师和学生都清楚他们应该针对各自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通过评价过程对教学和效果进行测量。所以许多大学为非传统学生制定了表现本位的培养模式和指标,即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转移。以前,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实行的是“以防万一式”的教育,就是在学生真正需要这些知识之前,学生完成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取得学位;而针对非传统学生的大量涌现,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及时式”的教育,也就是不以拿到学位为目的,当工作有需要的时候就去学习[12](P15)。一些大学还尝试其他做法,如让成人学生预先入学,使其在正式注册入学之前先“尝试”一下高等教育,学校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并聘用辅导教师帮助解决学习难题。

(四)课程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

非传统学生有着与来自传统中学的学生明显不同的经历、看法和一些特殊的学习需求。他们要兼顾学校学习和谋职,希望将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选课时考虑目前和今后发展趋势。鉴于此,美国大学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建立了短班课程和学位课程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和课程。譬如,麻省理工学院积极将学校的知识财富纳入到公共领域,以便使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实施“开放性课程学习课件”项目,旨在把二千多门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资料放在网上供公众使用[13](P178-179)。此外,目前美国大学正进入一个没有校园的新时代,许多大学竞相开设虚拟学位课程,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教授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进行他们的大学学业。绝大部分虚拟课程均为研究生开设,有些课程也向那些希望获得高级学位但又没有时间参加传统课程学习或不可能到校园里坚持全时学习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放。如1997年,杜克大学商学院第一批攻读虚拟硕士学位课程的学生顺利毕业;俄亥俄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普渡大学等重点大学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开设了商业管理硕士(MBA)学位课程。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大学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最高的重点,虚拟课程将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

[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K·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徐辉,陈晓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乔玉全.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Howard V.Epstein.The older college student:A changing American trad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1986,(1).

[4]埃里克·古尔德.公司文化中的大学[M].吕博,张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R].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科尔文·希姆斯.重投炼炉[J].交流,1992,(3).

[7]薛涌.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8]中华民国成人教育学会.大学成人教育[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印行,1994.

[9]Arthur M.Cohen&Florence B.Brawer.The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6.

[10]Martin Trow.FroM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C].Paper of the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1998.

[12]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M].刘济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Aging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ZHAO Hong-Ya
(Institute of Adult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Since the 1940s,the USA population structure has changed a lot.The education right for vulnerable groups has been paid muchmore attention to.The lifelong education ideas have been wide spread and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As a result of above aspects,the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the American universities.The university students became older and older.Such a phenomenon led to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includ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teachingmethods,course structure and so on.

American university;Aging students;Influence

G720

A

1008—4444(2011)05—0158—04

2011-06-05

赵红亚(1964—),男,河南襄县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成人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成人不自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