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2011-08-15周科

关键词:禅学禅宗景观设计

周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禅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周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当今城市景观设计呆板,缺乏内容,相互之间的照抄照搬情况严重,设计成果雷同感太强,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文化积淀以及诠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渗透的领域甚广,可以供如今的设计工作者去整理挖掘,并将它们注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中,以彰显城市形象的文化特色。佛教禅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许多值得发掘的元素。从禅学的角度阐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理念,能够为现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考方向。

禅文化;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巅峰后的尴尬时刻,园林景观亦不例外。回顾中国园林的发展之路,我们于朴素的苑囿中品得一缕惊喜,在疏朗有致的文人山水园林中陶冶情操,在浑然天成的精巧之作中心潮澎湃。然而,今天我们却站在了十字路口,面对被世人奉为经典的古典园林,面对国外现代造园思想的冲击,我们何去何从?是延续传统,还是另辟蹊径?

中国现如今的城市景观设计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应用往往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之上。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城市景观往往都是机械空洞的设计,无法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目的,更无法给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带来美好的心理和视觉体验。禅宗文化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值得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借鉴的元素。从禅宗所倡导的精神入手,取其精华,将之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之中,从而提升城市景观文化的气质和内涵,是新一代城市景观设计者努力的方向。

一、禅宗文化

(一)禅宗思想

禅是天竺之语,中文译为:静、思、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是信奉者的一种体悟真理或最高存在的方法,也是其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的一种思维修炼方法。禅宗源于佛教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一个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悟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1](P21)。人与自然并不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在。禅宗思想有如下特点:第一,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既所谓我心既佛,佛既我心;第二,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第三,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二)禅宗所繁衍出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由佛教禅宗繁衍出的艺术形式以及艺术作品类型繁多,在各个领域都不乏经典之作。绘画艺术中的敦煌莫高窟,雕塑艺术中的龙门石窟,建筑规划艺术中的北方皇家园林故宫,都吸取了佛教禅宗的精华思想,它们大到恢弘的豪迈气势,小到微妙的神韵内涵,无不透露出禅宗思想的精华。

但在我国现今的社会形态下,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外来文化的入侵,禅宗思想的精华没有得到较好地运用发展,甚至已经完全被孤立为一种独立封闭的文化,没有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中得以继承与发展。

二、城市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的含义

景观设计学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作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环境的使用更方便、更舒适,并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2](P35-37)。

景观设计由于出发点的不同而形成了设计内容的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生活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总之,无论是什么功能、何种类型的景观空间,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优秀的景观环境始终是人们所向往的自然生活栖居地。在开发一块新的场地时,设计师通过找出场地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解决问题,改善不足之处,最终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环境进行妥善和谐的调和,使两者能够达到共存。

(二)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禅的运用

日本禅宗法师兼园林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认为,园林创造过程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禅僧每天要念经一样,他一直把“作庭”视为“自身”的一种表现和真实写照,将园林场所视为“心灵表现”的栖息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

在日本的某些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能够体验到这种强烈的精神与民族意识。日本由于其地理环境本身的问题,场地尺寸都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空间中,当人们处在天人合一的城市景观以及居住环境之中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而且还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在日本传统文化与禅的精神的基础上,把禅学的精华“静、思、修”所阐释的精神观与物质观完美地应用在设计之中,通过对静、思、修的诠释使环境自然地呈现出静怡、舒适的感官体验效果,同时,在视觉上达到禅学所倡导的“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的境界。人与自然并不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体,生活在社会空间之中的人们应与自然有真正的沟通融合。

(三)国内景观设计现状

国内现代城市建设,无论是城市规划、建筑,还是景观设计、建造,大多缺乏城市特有气质,各个城市之间相似度太高、雷同感太强。如今,每个城市的景观设计都在提倡品味性、文化性、生态化和私密性,但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往往由于文化的缺失,设计手法公式化,上述所倡导的理念没有切实地体现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比如在植物栽种上,种植一些冠径较大、枝叶茂盛的大型乔木形成维合空间就称之为“私密性空间”;在人流集中点修建的小型广场上放置一些所谓的雕塑小品,或者修建一些带有浮雕内容的景观墙,即称之为“文化墙”[3](P47);修建一些根本就不应存在的水系,强加一些自然式的驳岸就称之为“生态”,等等。这样的设计没有真正从我国的人文历史、精神信仰、人性需求等方面入手,结合环境,设计成符合人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环境,使在场地内生活的人们能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三、对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思考

一个国家的文化应该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城市景观也是如此,只有把继承和变革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人对景观设计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有许多优秀思想,有至今仍适用的传统技术手段,还有体现“人”的精神需求的观念和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园林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换。那么,如何保留传统园林设计中的精髓,使其能够与今日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相结合,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从历史的背景来说,中国与日本的交往源远流长,人种相同,文化相近,许多审美文化也相似。从现实的情况来说,我们面临的现状与当初的日本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已经一脚迈进信息化社会的门槛。但是,由于我们的发展速度过快,发展的点面比较集中,所以有着太多的滞后与不协调。园林设计就是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代表。在这一点上,日本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应关注人们生活的本质需求,切实在设计中去满足这些需求,在对传统文化的发掘运用上,做到从文化本质进行提炼,为设计注入生命灵气。禅宗文化是中国上下5 000年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与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历史发展来看,禅宗文化影响了我国相当长时期的园林设计思想,但如今我们的城市环境不仅充斥着许多所谓的西方设计风格,而且大多是一些没有内涵的生搬硬套。反观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在城市环境中没有多少体现,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对我们祖国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会带来诸多的不利[4]。

四、景观设计中禅文化的导入

“师法自然”——这是每一个景观设计者都需要尊重的真理。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是景观设计的本质,也正是禅宗所倡导的修行思想。人与自然是浑然如一的整体,不能以人们个人私欲去改造变换自然,违背自然的基本法则。所以,在环境改造之中,应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等。从佛学的核心理论——“缘起法”来看,世界是一个由各种条件组合的动态结构,众生及身、心、境三缘和合而成世界万象。人类的生存,需从外在环境不断摄取空气、阳光、水、食物等,需有蓝天白云、绿树青山、鸟语花香等适意的色。

禅文化的导入不是简简单单形式上的导入,从本质的思想意境上理解禅学并加以利用是不容易的。要借鉴禅学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对精神的理解,将之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各项要求。对自然场地进行改造设计时,要从场地本身的角度去看待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感受场地的日出日落,体会场地内的微风拂面、鸟啼蝉鸣、树叶哗哗作响的动人旋律,等等。将这些身心感受融入场地设计,使景观与之浑如一体。在设计之中,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营造得时而与它们形成彼此呼应,时而与它们产生和谐的对比,时而又能够组成起伏的韵律[5],最终完成对场地的改造,完成场地自己对自己的改造,形成禅学所倡导的“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的境界。

五、结语

佛教禅宗经过历史的洗礼与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思想瑰宝。作为新一代的景观设计者,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它们,促进城市建设以及文明进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今天,精神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提炼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体现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之中,是提升现今城市气质形象的有效手段。在越来越注重个性与品位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环境也应该越来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特色。

[1]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徐琳瑜,杨志峰.城市生态规划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顾梦潮.城市特色的研究与创造[J].建筑学报,2008,(2).

[5]刘翔.本土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地域探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Buddhist Culture and Modern Urban Landscape

ZHOU K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Water Resources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In modern urban landscape design,the contents are simple and short of activity.The situation is serious among different design schedules.The design results are similar and it could not say the deeper layer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explanation.As a large country,China has long history and colorful culture.There are a lot of human and history culture which could be exploited and combined with urban environment to improve urban sample.Starting forMBuddhist definition,history developmentand its relative contents,the paper improved Buddhist theory,combined the Buddhist culture with 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FroMthe viewpoint of the Buddhist culture,themoder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method,the theor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and Buddhistwere studied.It is sure that the present findings should put a brand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modern urban landscape design.

Buddhist culture;Landscape;Panning and design;Urban development.

TU984

A

1008—4444(2011)05—0129—03

2011-06-12

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滦河下游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102102210225)

周科(1982—),男,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王菊芹)

猜你喜欢

禅学禅宗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禅宗软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论朱耷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张九成对《论语》的禅学解读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