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2011-08-15徐为霞孙延庆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司法警察人民警察法治

徐为霞,孙延庆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狱学系,河北保定 071000)

论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徐为霞,孙延庆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狱学系,河北保定 071000)

司法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真正的人;法律教育模块,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守法公民;职业教育模块,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合格警察;专业教育模块,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实用专才。

司法警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高职课程可以理解为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一切与未来从事职业工作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的总和。它包括相关专业知识,也包含未来从业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经验,还包括学习过程所参与的各种活动等;它的载体不仅表现为各种教科书,还表现为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它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含某些从事未来工作的经验;它既存在于教学课堂中,也存在于各高等职业院校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各种因素中[1]。司法警察类高职教育课程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模块目标和专题目标三个层次。由于篇幅局限,本文主要从模块目标这个中级层面上进行论述。司法警察类高职教育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模块目标,即通识教育模块、法律教育模块、职业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

一 通识教育——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真正的人

通识是做人的基础学问,通识教育通过传授整全知识,培养健全人格,实现人格与学养平衡。警察教育虽然指向职业教育,但首先也应该是人的教育、合格公民的教育,打好“做人”的基础是根本,然后才是“做事”的职业教育。因此,对未来警察的培养应将通识教育置于基础地位[2]。警察首先应是一个真正的人,有爱心、善良、善于思考。爱可以体现为人类之爱、异类之爱和自然之爱三部分,对于警察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类之爱。警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首先要能爱。要有爱人的能力,包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包容、理解,换位思考[3];其次,要会爱。司法警察院校学员要懂得感恩,现在教会他们以感恩的心对待祖国、对待学校、对待父母、对待老师,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才能爱国、爱岗、爱家,才能做到爱国奉献、爱岗敬业、孝敬父母、关爱家庭;最后,要扩展爱。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正适合警察后备力量扩展爱的需要。警察是代表国家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需要体现作为高尚人的品行和修养,不仅要秉公执法,而且要以鲜活的执法实例去感动和影响周围的人。

在通识教育模块,要实现将学员培养成真正的人的目标,就需要在课程种类确定、课程内容选定、教学手段和方法设定上以培养真正能爱、会爱、能扩展爱的人为中轴展开,如大学语文课重点不应在语法、句式,而应把重点放在文章和作者经历中能激励学员感悟的事件和传递出的精神、表达出的思想上面;再如在通识教育模块中开设伦理课、美育课,这些课的重心不能放在伦理学或美学的学科讲解上,而应延续中国传统伦理教育方法进行为人处事能力教育,提升学员理解和感受美的能力;再如通过法律意识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意识教育等,使每个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机构制度有深刻体认,明确个人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 法律教育——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守法公民

“一种制度的功能如何需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素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合理化和现代化与一个训练有素的官吏阶层联系起来。这种官吏阶层即是托克维尔所称道的美国‘贵族阶层’,在中国则是指法律的职业者阶层。可以说,职业者的素质与操守将是中国走向法治的根基。”[4]对作为执法者的警察更应加强法律教育,以确保国家法治的实现。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警察职业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国家和公民)和价值取向的公共性(执行法律、维护秩序、提供服务)要求警察专业知识、技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法治和社会治安,不容许用以谋求个人目的,这是现代警察职业根本特性[5]。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重要使命是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追求价值所在是执法为民。作为司法警官院校教师,要把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领会、认同,进而坚守。通过法治教育,让准司法警察提升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坚定的力量,当公平正义的价值遭到人为破坏时使其能够有所察觉、主动调查、自觉抵制,从而实现司法警察职业活动目标。

(二)熟识基本法律

基本法律,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规范性文件。未来司法警察要精通法律、恪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严格执行法律,前提是要精通法律,要清楚法律条文内容,要理解法律条文要义,要熟练执行法律程序。这就要求司法警察院校教师为这些准警察量身定做他们需要的法律课程。比如,宪法课要注重弘扬法治观念、平等意识;法理学课要注重对人们智慧和理性的启迪;民法课要强化灌输权利和义务内容;诉讼法课要重视培养主体意识和宽容态度等等。司法警察院校课程设置应将基本法律类课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法律规定的讲解,还要注重对法律背后所蕴涵的法的精神的品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感受、体会这种平等精神蕴涵的力量。

(三)树立人权保障观念

公民权利是社会成员个体自主和自由在法律上的反映,是国家对公民所承诺和维护的权利,是一种社会所认可的赋予公民个体可做或可不做的自由,包括依照宪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与肖像权、名誉权与荣誉权、自由权、隐私权、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权等。在司法警官教育中要将人权保障观念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原因在于司法警官作为执法者在保障大多数人权利的时候,会限制部分人权利。如果在执法者心中没有树立人权保障观念,就可能会导致权力使用过程中新的问题和矛盾。为建立和谐社会,为让人们生活更幸福,司法警官教育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人权保障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

三 职业教育——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合格警察

警察的身份认同是学员主动投入到专业学习的前提。尤其是监狱、劳教专业学员更应关注此问题。在校教育期间需加大对学员职业教育,使其对警察身份有强烈认同感,时刻提醒自己、审视自己言行与警察身份的一致性。只有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良心、职业信誉等八个方面强化警察精神引领作用,才能确保其在未来警察岗位上敬业、勤业、创业、立业。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反映人民警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对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旨在巩固人民警察的共同思想基础,引导人民警察在价值取向、职业操守上共同进步,进一步凝聚警心、鼓舞斗志。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四方面:1.忠诚:尽忠于国、至诚于民——人民警察精神的核心和永恒的警魂;2.责任:责有攸归、任重道远——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和职业伦理的核心;3.公正:公道大明、正气凛然——警察执法的基准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4.民生:民惟邦本、生生不息——警察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最终落脚点。“忠诚、责任、公正、民生”是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所在,每一个人民警察都必须牢记在心,深入理解、认真践行。司法警察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有敏感性,要把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制作成各种宣传资料,如图文并茂的张贴画,再如在课本、作业、稿纸等载体上印刷;也可制作成标志物、贺年卡片或校园风光图片;还可以在网络、广播、报纸上以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形式反复宣讲,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铭刻在心、融化入脑。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要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分解成明确、具体内容穿插于案例和内容讲解中,具体有八个方面:胸怀远大抱负;彰显为民情怀;保持务实作风;谨记职业操守;塑造人民警察个人优秀人格;磨砺意志品质;凝聚团队精神;追求创新精神[6]。要重视校园警察文化建设。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简化,其基本含义是对人施以文治和教化,培养人有教养、讲文明的过程,它主要强调人内在教养和德性。从管理层面上看,文化是思想认同,文化是一种行为习惯,文化是一种价值取向[7]。司法警官院校要通过教学、教辅、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将警察文化贯穿其中,从校园布置、学生着装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让学生融入警察文化之中。

四 专业教育——目标是将学员培养成实用专才

专业教育偏重学术性,注重基本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理论素质、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为目标。专业教育应与职业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职业训练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领悟、体会那些“难以言之于书,授之于课堂,正所谓,怎么讲也讲不明白,一做起来就全明白”的经验和技巧。

在监狱、劳教所工作的警察,除了需要基层警察外,还需要专业性较强如罪犯心理评估分析、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狱内侦查、罪犯教育矫正、监狱安全形势评估分析等等人员,这些专业人员除具备上述三个模块的知识、能力外,还必须进行专业教育。以狱内侦查人员为例,在专业教育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把实践教育环节增容,注重参与性教学方法应用,进一步锻炼其情报分析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规范处置能力、救护能力、调查取证能力等。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要把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分层次罗列清楚,要把每门课的面授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合理划分,要明确面授的重点内容和实验、实训的必做项目与选做项目。

只有使上述四个模块目标有机契合,才能培养出既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又有长远发展潜能的司法警察。

[1]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2]袁广林.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毛志斌.人、公民、警察——关于公安高校培养目标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9(07).

[4]贾宇,付玉明.法治视野中司法警官的培养模式[J].中国司法,2004(2).

[5]张兆瑞.论警察职业化建设[J].公安教育,2009(06).

[6]李昆学.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9(09).

[7]王诚.推进监狱文化建设之探讨[J].中国司法,2009(06).

On Course Objectives for Judicial Poli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U Wei-xia,SUN Yan-qing
(Penology Department,Judicial Police Institute,Baoding 071000,China)

Class curriculum of the judicial pol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general education,legal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The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 module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real person.The goal of leg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 law -abiding citizens.The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qualified police.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have practical expertise.

Judicial Polic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urse objectives

G 718.5

A

1009-9743(2011)04-0134-03

2011-08-10

徐为霞(1976-),女,汉族,新疆呼图壁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狱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侦查和司法鉴定;孙延庆(1976-),男,汉族,河北大名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狱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侦查和监狱安全。

2009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警察类高职院校刑事执行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H-0904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 欢)

猜你喜欢

司法警察人民警察法治
向人民警察致敬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司法院校如何把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融合创新发展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职能的探索和思考
制约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