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的舆论力量——网络监督

2011-08-15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网民传统媒体

陈 沉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新兴的舆论力量
——网络监督

陈 沉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表达民意、监督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监督力量,在社会公共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网络监督需要一种自律来保证其正常运行,从而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匿名性;互动性;网络自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一最强大的信息发布与接受场所,在大众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监督在经历了“华南虎事件”、“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天价香烟”事件之后,已经逐渐超越传统纸媒,成为新兴舆论力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忽视的监督力量,形成社会舆论,并最终影响了事情的发展。

一 从两个案例看网络监督力量

2011年4月5日,中国广播网报道了“西北风书记”事件[1]。山东卫视播出了一段关于山东高密柏城镇堤东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摇身一变,成为对外出售商品房的视频。该镇一位副镇长对村民的回应让网友大跌眼镜。报道中介绍,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堤东村的农用耕地被村委会征用于“新农村建设”工程。村民们开始很高兴,因为能住上新房子。但是两年过去了,村民们不但没有住上新房子,而且这项工程在2008年被挂上商品房的牌子进行销售,已基本卖光。村民们不但没有住上新房子,还失去了土地。被占用土地的村民每人只有900元青苗费。农民生活窘困,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老年人失去了唯一收入来源。在视频中,村民通过电话质问柏城镇副镇长兼堤东村支部书记宫厚才:“又不调地,又不补偿,什么也不给,你这样叫我们喝西北风,你当书记的,你忍心么?”而电话另一头的宫厚才则回应说:“我当书记的,就希望你们喝西北风。”宫厚才这句话,也引起了网友强烈质疑。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被观看了142800余次。随着事件在网络上曝光,无数网友留言表示很愤怒,对该书记的作法和行为表示谴责。在网络强大舆论下,高密市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对事件作出了回应,村支书宫厚才现已被免职。当地成立了工作组,对村民反映的土地征用问题进行调查,确保群众利益。

这是一次草根民众借助网络的强大力量取得胜利的事件。网络在重大公共事件的舆论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超越传统媒体,成为重大事件公众知情第一媒体。网络成为公众获得信息和消息的第一媒体,这也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往往因为片面性而容易引发“一边倒”的情况。网民们有点风吹草动就开始扭曲传播消息的情况,在网络上时有发生。

《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16版报道了《这个新闻很牵强》一文[2]。事件讲述“河北邢台县长(顾鹏图)撞人后扬长而去”。网络上关于“代县长警车开道闯红灯”、“警车开道闯红灯”……等一系列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该县长受到了网民强烈谴责。这次事件,从网络的舆论导向看来,又是一次民众对政府官员的声讨。可是,记者赴河北邢台进行调查,采访了事件中多方人员,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处理此次撞人事件的交警支队民警刘同振解释说县长没有开车,只是一名乘客。事故处理程序只涉及事故双方,不涉及没有受伤的乘客和其他人,所以“县长作为乘客与这个事故没有关系”。对于网民所说“警车开道闯红灯”这一情况,在接受采访时,邢台县警方表示,该车队用于河北省领导来邢台调研的公务活动,警车的使用严格遵守《河北省公安厅交通警卫工作管理规定》和《公安部警车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不存在任何违规问题。

以上事件说明,有时候在情况并不明朗的情形下,网络舆论监督所产生的影响有失偏颇。因为网络具有匿名性、不确定性特点,传播出来的消息真假难辨。然而,也正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民意如此强大,才使得政府部门重视该事件,并第一时间及时调查,给公众和广大网民提供事实真相。可见,消息透明度和公开程度,是及时制止模糊信息的有效手段。

二 网络舆论监督的可行性

网络舆论监督优势来源于网络的特性。当今信息时代,没有哪一种媒介能像网络一样,让公众快速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自由表达感情。一则消息、一段视频、一条新闻经过网络传播,就能迅速传遍世界。尤其是关乎民生的、关于草根阶层利益的消息,更能得到广大网民响应和转发。新兴的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开放度高、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受众使用成本低。在纸媒时代和传统媒体中,掌握表达思想工具的人相对较少。“把关人”强有力的手处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统媒体新闻的真实性,然而任何有违政府意识形态的观点和言论都会被删除掉。网络却提供了一个可以让公众把自己真实想法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的平台。网络提供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这个社会一些专制时代的压制能量得到抑制,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推动着我国的法治和民主建设。

网络的匿名性、互动性,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监督重要力量。网民积极发表自己真实观点,针砭时事,草根阶层找到一个更加便利快捷且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往,在群众利益受到危害时,群众只能靠写信上访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种方式效率不高,且上访人有一定心理压力。网络匿名性给言论发表者提供了保护,使其能够畅所欲言。在传统媒介时代,公众舆论监督等于媒介监督。话语权被媒介牢牢控制,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传播者也很难收到受众反馈。网络的互动性,给参与讨论的网民一个及时交换意见的场所。网络强大的凝聚力、良好的互动性和快捷的传播速度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产生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以其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广大网民作为舆论监督主体,在网络这一开放平台中,获得了受众应当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参与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在web2.0时代,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迅速发展。一人一媒体的微博时代,使每一个发布微博的网民成为信源,以自身感受和最真实的想法来解读事件。博客或者微博的草根性质使消息发布者往往就是事件亲历者。现场消息能第一时间发布在网络上,并随时更新事件发生状况。这种及时性、生动性和感染性使得自媒体成为当下新兴的一种监督力量。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主动开通微博,及时传递政府信息。自媒体,特别是微博,介入到公共领域,使得政府部门信息透明程度和公开程度提高,公众知情权得到了保障,政府也在与公众的互动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 网络监督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网络是把双刃剑,任何一种极端主义都是有害的。网络舆论监督属于发展不成熟的监督体系并受网络自身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制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缺陷。

第一,“把关人”缺失,使网络监督信息可信性和真实性不高 一方面,受众媒介素养普遍不高,无法在众多的信息中甄别消息言论的真实性,对网络上出现的热点话题,容易盲目跟风;另一方面,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编造一些消息,转发或者传播虚假新闻,使得网络媒介公信力下降,影响了网络监督的功效力。因此,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建立网络监督制度化平台、加强网络立法等等行政措施应该尽快出台。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但是上述法律法规仍有不完善之处。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介,法律法规出台速度有些滞后。比如如何处理知情权和隐私权、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等等关系问题,没有明确界线。因此要规范网络,当务之急要明确规定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利及义务;加强网络监督管理,保证监督权利不被滥用。同时,也要对主流网络媒体进行法律法规约束,对其传播环节,消息的生产、发布、质量、流向进行控制和规范。

第二,网络舆论监督主体是广大网民,在使用网络语言时,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过于偏激的语言产生了“网络暴力”现象。一些缺乏主见的网民在只为发泄情绪而发表的激烈言论影响下,情绪势必受到影响,造成一边倒现象。有时候严重的舆论导向,会影响到正常的司法公正审判。网民相互鼓动,形成群起而攻之的混乱局面,能使正常的舆论监督行为演变为网络暴力。网民是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网络监督的正常运行需要网民的网络自律。网民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会产生一定社会影响。不能因为个人主观情绪或认识而使舆论监督变成网络暴力。各大网络主流媒体同样也需要网络自律,要清楚认识到媒体在网络监督中所起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做到对发布信息的真假进行辨认;热点事件发生后,能第一时间发布可靠准确信息;告诉网民事件真实情况,使网民知情权得到保障。

第三,网络媒体可信度较低 当前,我国网络媒体报道能力有限,参与网络监督的网民也较少,且层次比较单一、片面。而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在事件报道深度、原因分析、结果追踪、经验分析等方面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传统新闻媒介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新闻从业道德标准,大部分受众还是容易相信传统媒体。由此看出,在热门事件监督过程中,网络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应当相结合。网络媒体应发挥其及时性、互动性,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引起网民广泛关注,推动事件深入发展。同时网民也应该在一种自律环境下发表意见。传统媒体随后可进行深入持续报道,使更多受众了解事件走向和结果。网络监督和传统媒体监督可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力量,从而促使形成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的公共社会事务舆论监督事业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1]百度百科.西北风书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654075.htm.2011 -05 -04.

[2]李增辉.这个新闻很牵强[N].人民日报,2011-04-29.

[3]蔡永胜.喜忧参半的网络民意风暴[J].书屋,2009(11).

[4]关梅.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J].新闻界,2009(3).

China’s Network Supervision:the New Power of Public Opinion

CHEN Che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China’s network supervis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express the people’s willingness and to supervise society’s public affairs.The netwo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anonymity and interactive,which make the network supervision become an important supervision power.Moreover,it is also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ublic affairs.However,network as a double - edged sword may also have negative influence.Network supervision,therefore,needs self-discipline to guarantee its positive functions.

Network supervision;Anonymity;Interactive;Network self-discipline

G 316

A

1009-9743(2011)04-0036-03

2011-11-10

陈沉(1987-),女,汉族,四川泸州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学。

(责任编辑:李 欢)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网民传统媒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