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探讨

2011-08-15周锦安

关键词:住房问题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周锦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基建处,河南郑州450011)

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探讨

周锦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基建处,河南郑州450011)

通过对郑州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现状、居住条件及郑州市商品房价格的调查,高校青年教师应属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国家应将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纳入城市保障房建设规划。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的具体对策,供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时参考。

高房价;青年教师;住房问题;解决对策

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也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同时又是高校中收入低、负担最重的群体;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个高校教师队伍就不稳定。近年来,高校普遍存在引进教师难、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中青年骨干教师更难的问题,收入低、高房价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高校青年教师收入和居住现状调查

以郑州市为例,现有普通本科院校13所,在校教职工22 0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 000多人,90%以上都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是真正的高学历集中的人群。从调查某高校收入情况来看,按正常时间晋升职称,一个本科毕业生工作10年(2011年的工资、津贴标准,未计工资、津贴增长部分,下同)收入36.64万元;一个硕士毕业生工作10年收入44.76万元;一个博士毕业生工作10年收入55.12万元。从郑州市城市消费来看,青年教师收入在扣除生活费、进修费、赡养费以后,有40%存入银行用于今后开支算是会理财的了。10年积累为:本科毕业生14.66万元;硕士毕业生为17.90万元;博士毕业生为22.05万元。

自1997年房改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取消了实物分房政策,但给予一定的住房货币补贴。住房补贴与高企的房价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目前,郑州大部分高校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给予租房补助,让他们在外面租房住。普通的青年教师又回到了10多年前的状况,住上了筒子楼(大部分还是学生宿舍改造的)。有的教师一家三口挤在一间房子里,加上父母来照顾年幼的子女,连个备课的地方都没有,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个别青年教师因住房狭小,自觉混得不如别人,在同学和老乡面前抬不起头,产生了心理障碍,也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

二、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难的原因探讨

郑州市2011年5月商品住宅销售均价近6 000元/平方米,市区的均价应在7 000元/平方米以上,郑东新区均价高达10 000元/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50~100万元(2011年房价标准,未计房价上涨部分),30%的首付款需要15~30万。青年教师大约需要10年的节衣缩食才能付得起购房的首付金。加上装修费、基本生活家居费用,房子成为青年教师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许多毕业生宁愿到企业拿一时的高工资,也不愿到高校当教师拿稳定的低工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毕业生去向的大问题,也成为高校引进人才的瓶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8条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各地政府在医疗和住房上都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优惠。”但事实并非如此,关于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各级政府没有任何具体特惠政策,基本上依靠学校自身想办法。安居才能乐业,才能乐教,高校教师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高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重量级的大师,更需要大量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按照郑州市的政策,高校青年教师不具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房购买和租住条件,而昂贵的商品房又无力购买,高校青年教师成为真正处在社会的“夹心层”。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美国为了提高教师的购房能力,稳定日益短缺的教师队伍,并使更多的有禀赋的教师走上讲台,联邦政府实行“教师住房联邦借款计划”,授权各州为居住在房屋成本超出教师平均工资地区的教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根据该计划,联邦“住房与城市开发部”在全美750个新区建设了“教师邻里”小区,特许工龄超过3年且没有购房记录的全日制教师(包括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以50%的市场价格购买住房,同时还向单身教师提供价值8 000~10 000美元的简易住房。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出台了《教师住房行政法》来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1]。

对于我国高校而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校开始扩招,高校土地资源、校舍资源普遍紧张,根本无法满足办学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举债或进行老校区土地置换等筹措资金,征地建新校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半数以上高校已建或在建新校区,校园面积迅速扩大,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和利息负担。高校资不抵债、负债运行现象非常普遍,全国高校负债高达2 000~3 000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在继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高校希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但未建新校区的高校没有土地,建设新校区的高校没有资金。可以说,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推动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解决对策

一是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社会阶层“定位”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属于高收入阶层?回答肯定不是,高校青年教师从实际收入看,应属于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有关保障房政策又不涵盖高校青年教师,高校的经济能力又非常有限,特别是建设新校区的高校,大都负债累累,有的高校连老师正常的校内津贴发放都受到了影响。由于收入没有保障,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外流,加大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十二五”期间,国家积极推动城市保障房建设,目的是解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2011年,中央安排建设各类保障房1 000万套。解决了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社会阶层“定位”问题,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可以把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纳入国家保障房建设规划,为高校青年教师解决住房提供选择机会。

二是政府投资在高校内建设部分公共租赁房。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投资解决高校筒子楼问题,是一项非常英明、非常好的政策,对改善高校青年教师住房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没能长期坚持下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政府投资在高校内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共租赁房,房屋产权归政府所有,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租住,租金收入政府和学校按比例分配。这样,既解决了政府建设公租房土地供应问题,又解决了暂时没有能力购房的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和许多大学城晚上没有老师的“空城”问题。

三是在大学城附近建设教师公寓园区或“教师邻里”小区。为了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许多城市都建有“大学城”,对促进大学之间交流,实现高校资源共享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学城一般都离市区比较远,就是有能力在市区内购房的老师,上下班也很不方便。政府应在规划建设大学城的同时,规划建设大学城教师公寓园区,按当地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向高校青年教师供房,按限价房的政策向改善住房条件的高校教师供房。不具备建设教师公寓园区的城市,应向国外学习,规划建设“教师邻里”小区。国家按照各地住房的中等标准,以商品房50%的市场价格出售给青年教师,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和开发商让利来解决。

四是高校自建部分教师周转公寓房。对于政府保障房一时还惠及不到的高校或大学城,政府应允许高校自建部分教师周转公寓房,采取学校提供土地,老师个人负责建设成本费用的形式进行建设,不改变土地性质,房屋产权归学校所有,老师个人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调离者房子退还给学校。为了满足高层次人才学习、生活的需要,房屋面积也不宜太小,应控制在100~140平方米,建两室两厅或三室两厅房为宜。校园内建设部分教师周转公寓房,可以方便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增加校园文化氛围,扩大大学文化传承。

五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六条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高校收入一靠政府拨款,二靠学生学费,政府对学费又有严格的限制标准。在目前社会捐赠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高校利用社会资金非常有限,高校的收入主要还靠政府拨款。只有政府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力度,才能将高校从繁重的债务中解脱出来,才能将高校收入中本属于教师的部分还给老师。另外,目前高校教师平均工资远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解决好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不仅能够推动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而且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收入有较高的保障,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真正提高。只有囊中不羞涩,才有能力去解决房子的问题,师者有其所,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总之,住房问题不仅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教师生活质量的大问题,也大大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高度关注高校青年教师住房问题。一句话,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未来,也就是关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陈骏.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03-07.

Discussion about Housing Problem s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ZHOU Jin-an
(Offic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Via the research of the incoming range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college young teachers in Zhengzhou and prices of commercial residential buildings,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young teachers are a part of medium-low revenue circles,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orporate the college young teachers'living houses into the city indemnificatory housing-construction planning.Meanwhile,the writer comes up with solutions to college young teachers'housing problem for government relevant department to refer with when they make policies.

High housing prices;Young teachers;Housing problems;Solutions

G646

A

1008—4444(2011)05—0185—03

2011-06-11

周锦安(1963—),男,河南固始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住房问题高校教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考
青年人住房问题及国际借鉴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