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1-08-15陈艳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陈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

陈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入手,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对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潜在重要价值。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少,高校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走上极端的案例越来越多。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观念滞后、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管理及管理措施不力,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低下。笔者试图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入手,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据调查,大学生中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抑郁、自闭、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是现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往往是一些初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是交际困难。大学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于缺乏经验,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与人交往反而变得拘谨和惶恐。现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但独立生活能力较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明显不足,在交流过程中往往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交往的技巧。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自闭倾向;有些学生则过于注重人际关系,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做人的原则。

二是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在大学生中十分普及,这给很多现实生活中拘谨、内向、自卑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不少人因此而沉迷网络。很多大学生沉迷网游,每天花大量时间沉湎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学业荒废,同学疏远,变得越来越自闭,逐步与现实生活脱轨,这不仅对他们正常的自我认知、感情交流和自我定位有较大影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是对自身角色转换适应不一。进入大学,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很顺利度过适应期,而有的则无法调适,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大学和心目中的大学有较大差距,因此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另一部分是因为对新的环境、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适应,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如自卑、焦虑等,更严重的则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心理素质教育,导致青少年健康人格的缺失。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很多父母当年因为环境的原因没有实现自身的理想与抱负,往往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一特殊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往往还不自觉地背负着父母的人生理想和目标,造成压力过重。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过于溺爱对子女的成长不利,但是对于子女过高的期望,也是不利于子女的成长的。学生一旦学业受挫,或者就业不理想,便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此外,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关心明显不足,更多的是仅仅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这就要求家长要与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对其大学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开导和调节[1]。

其次是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对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需要在生活上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大学生往往不善于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对于独立面对生活存在畏惧心理。生活贫困也是造成其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中贫困生比例约占在校生的20%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特困生,有些学生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难以承受,这就使得他们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比较自卑、敏感,变得孤僻,甚至发展成更严重的精神问题,如自闭等。另外,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理论性更强,知识涵盖范围较广,如果想更进一步学好,则需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进行自学才能进一步把握知识。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习进度的落后、学习成绩的相互攀比等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紧张,产生过大的压力。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参加了各种证书的考试以及考研,这些都使得他们神经绷得比较紧,极可能出现一些心理疾病。

再次是社会现实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在所难免。竞争在给大学生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凸显出来,形成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反映:“社会变化快,计划赶不上变化”、“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经济难以负担”。人的心理素质和人的成长密切相关,在我国,由于高考的压力,使很多人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广大大学生适应环境、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代大学生激情满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解现象希望通过自己的认知找到正确答案,对自己的人生存在较多的迷茫,也希望了解人生的意义及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但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情感充沛但仍然脆弱,往往使得他们采取选择性方式面对社会。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在自身愿望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其中,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认识自己,又认识他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一些大学生有与人交流的迫切愿望,但由于缺乏方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导致形成交往障碍。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信任、尊重、理解、宽容和倾听,真诚待人,赢得友谊。

第二,重视咨询指导,健全咨询机构。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港台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全面指导,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健全的辅导机构,硬件设施完备,咨询服务范围广泛,形式多样,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台湾则践行“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资金投入充足,人员配备齐全。在美国的影响下,他们更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2]。反观我国大陆高校,尽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存在很大的缺陷。其一,咨询服务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还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有困惑也不一定会去咨询,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其二,绝大多数高校咨询服务机构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或者设施不完备,无法进行一些定量的分析,辅导层面较低。其三,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明显不足,很多都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无法系统地对学生个案进行解决。因此,我们国家应当在借鉴港台地区高校发达的心理咨询辅导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大陆高校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当前心理教育的课程化、多渠道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对学校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和分析,开设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校报、电台、宣传栏、网络等各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往往成为学生事务部或者团委的附属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把思政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寻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工作模式,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的服务。首先,作为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充当好学生心灵的导师,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高校应当鼓励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修读相关的课程或者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如果辅导员自身能力尚不足以解决,应该及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面临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调节情绪,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与学生距离较远,这时,如果通过辅导员充分调动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力量,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对心理健康进行普及教育,将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再次,思政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辅导员工作的便利性,建立起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依靠班级的力量,形成一种自助、互助的机制,更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

[1]白莉.大学生不良心态与心身疾病的归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2]任霞,冯爽,李征.内地港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 Yan
(Zhicheng college,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

Mental health is the important precondition for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but in our country,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mental health.This paper focus on the phenomena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stud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on the basi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Countermeasures

G640

A

1008—4444(2011)05—0176—03

2011-06-01

陈艳(1982—),女,福建宁德人,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