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论及对当代的启示

2011-08-15于丛丛孙彦泉

关键词:人化自然界马克思

于丛丛,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论及对当代的启示

于丛丛,孙彦泉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论揭示了人的本质,展示了人所特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过分地改造自然,引起了大自然的报复,生态危机由此产生。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观应运而生。生态自然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和完善了生态自然观。通过对马克思自然人化论的浅要分析来一步步地推出其对当代的意义。

人化自然;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技术革命

一、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化自然

“自然界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来的命题,目的是为了批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揭示人的本质,展示人所特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原理,是马克思科学解决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范畴。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自然的人化”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使用了“人化的自然界”、“人类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学的自然界”等概念。他提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P126)。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化的自然”是指作为人的感觉、认识和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因此,“人化的自然”并不仅仅是指人类观测所及并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而是指人类实践的结果和产物。马克思晚年在批评阿道夫·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指出:“在一个学究教授看来,人对自然的关系首先并不是实践的即以活动为基础的关系,而是理论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是从生产开始的,也就是从实践开始的。”[1](P405)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特别强调了工业在改造自然界中的作用。“人化的自然”是通过“工业……形成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1](P97)。此外,在人类改造自己的过程中,也就是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感知能力和预测能力,由此加快了人的社会化进程。“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是同步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中吃、住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自然界,都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所以,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自然对人的异化——生态危机

恩格斯曾经告诫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自然界在不断的被人化,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对自然界的斗争中取得了主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让人类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带给人们无往不胜的战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加快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代的生态危机,指的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的,以环境的全面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危及整个人类生存的危机[2](P76)。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荒芜化、水质污染、海洋污染、森林等绿色屏障锐减、物种灭绝、工业废弃物猛增、人口爆炸这十大生态问题。

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骨病痛事件等相继出现。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说明,科学技术出现异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已经严重恶化。科学技术的异化,是指科学技术是由人类创造、发展的,我们在应用科学技术造福自身的同时,科学技术又反过来威胁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三、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与生态自然观

当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达到大自然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大自然就开始报复人类,使整个人类的社会文明进程陷入危险之中。因此,生态危机从实质上来讲,就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危机”,是“人类文明的危机”[3](P25-34)。

纵观生态危机的种种表现,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人口增长过快,破坏了环境平衡系统,人均占有资源率过低,同时,生活垃圾等加大,破坏了生态环境;二是传统的工业方式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高浪费、低产出的基础上,过度的资源开采和掠夺,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三是人类以前对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关心和认识,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四是在认识到生态危机以后,发达国家不顾对全球环境的整体破坏,利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急切发展经济的心理,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在此情况下,人们不断地反思探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双赢的方法,生态自然观便应运而生。生态自然观是系统的、辩证的自然观。它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这些思想都为生态自然观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以生态危机作为确立的现实根源,用生态科学积淀理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首先,它确立了生态的概念。“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其次,它确立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再次,它确立了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是人的身心也是在适应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得到进化的,人类不能脱离对生态和生态系统的依赖。

生态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帮助人们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建设生态政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随着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发展模式在现代人的思想领域中逐渐出现,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那就是“可持续发展观”。生态自然观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观又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生态自然观,提高和深化了生态自然观的社会影响。

四、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重大转折——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曾经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而从事经济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最后遭到自然的报复,摧毁了发展经济的基础,以致有些国家和地区由此而走向衰落。人类忽视警告的结果就是现在开始饱尝这些改造活动的恶果。

面对这些恶果,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和实施,发展无污染绿色工业,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相应的政治政策或政治环境,使得环境的质量终于有所改善。人类正是在经过了不断地反思与探究之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被正式列入国际社会议程。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在《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也有了自己的明确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否定,是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系统内在联系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种带有革命性进步的发展观。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生态自然观的关系

第一,生态自然观孕育了可持续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提供了指导思想。过去,人们总是希望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割裂开来,而不是把人看成是自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所以造成了生态危机的恶果。而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使人们从思想上摒弃了“人高于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认识到只有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维护人与自然的平衡,才能使人类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供了意识基础。此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作用和改造自然,是为了人自己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第二,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积极地发展,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再单纯地计较经济数量上的发展,而是更多地关注经济质量上的提高,如何又好有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要充分尊重后代人也能享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平等权利,而不是只顾当代人自己的经济发展和享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把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其再生速率的限度内,才能保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在认清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再次,可持续发展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工业使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给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打击,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根治环境污染,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由此可见,生态自然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可持续发展又从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了生态自然观的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完善,不可分割。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湘容.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Marx’s Nature Hum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Revelation to the Present

YU Cong-cong,SUN Yan-quan
(School of Arts and Law,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Marx’s nature humanization theory reveals the essence of the human,shows active function of theman to transforMthe nature,and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Because of the excessive transform,the nature began to take vengeance on the human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aroused.Facing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cological crisis,the human began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the eco-nature view aroused at the historicmoment.The eco-nature view provides theory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urn,promotes and perfects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hallow analysis to Marx's theory of nature humanization unveils the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meaning step by step.

Nature humanization;Ecological crisis;Eco-nature view;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8

A

1008—4444(2011)05—0064—03

2011-04-01

于丛丛(1986—),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孙彦泉(1952—),男,山东滕州人,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董红克)

猜你喜欢

人化自然界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
任正非:一个正在“人化”的神话
年少如能逢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