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秃塔儿墓地碑文解读辨正

2011-08-15杨匡和

关键词:百官碑文进士

杨匡和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马秃塔儿墓地碑文解读辨正

杨匡和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马秃塔儿墓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蒙古贵族墓葬之一。其碑文是重要的元代碑刻历史文献,一系列元代职官名称构成了碑文的主体内容,屡被学者引用却鲜有注解,方志与大众媒体的引注则讹误时出。文中对此逐一解读、辨正。

马秃塔儿;职官;解读;元代

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荆山村是中原地区蒙古族聚居的重要村落之一,现有马姓蒙古族人1 400余口,他们是元代定居于此的蒙古侍卫亲军千户马秃塔儿(约1237—约1305年)的后裔。位于村北荆山上的马秃塔儿墓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蒙古贵族墓葬之一。明、清诸版《叶县志》对马秃塔儿及其墓地均有记述,但过于简略。秃塔儿十四代裔孙、清康熙二十五年升任江西余干知县的马夺锦始修《马氏家乘》,其后屡有增修,引述的核心依据便是马秃塔儿墓地碑文。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了秃塔儿二十四代孙马焕然所撰《荆山志》,较详细地记述了马秃塔儿墓碑六百多年的坎坷经历及损修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任崇岳、匡裕彻、潘民中、满珂等人或从民族来源角度、或从民俗学角度、或从人物传记角度对荆山村马氏蒙古族开展了一些研究。马秃塔儿墓地碑文是他们征引的最为重要的碑刻历史文献。2006年6月,马秃塔儿墓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此后,该墓地及荆山村的社会关注程度渐高,先后被湛河区及平顶山市列为旅游开发项目,碑文内容屡被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引述。

马秃塔儿墓碑正面碑文最右侧竖排小字:“至正己丑年仲冬季旬七日武德将军□□□(湮灭若干字,以□□□代之,笔者注)。”最左侧竖排小字:“赐进士杨德民书。”中间四列竖排大字:“大元故宣武将军右翊蒙古侍卫亲军千户可赠昭勇大将军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范阳郡侯秃塔儿。”墓碑背面文曰:“正南至正顶坟茔四百四十步,松柏千百株有余。”

可见,马秃塔儿墓地碑文透露的主要信息是一系列元代职官名称、碑主、碑文书写者、督修官及立碑时间等。笔者对目前有关马秃塔儿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番梳理后发现:后起文献皆以该碑文为基准,或引而为证,或生发阐述,且呈递相祖述之势。学人引证者,大多引而不释职官。方志编纂者限于学识、或由于疏忽诸因素,表现出对元代职官制度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实职虚衔不分,勋爵品秩臆解,讹误频现。如河南省图书馆藏《平顶山市郊区志》第三篇《人口·民族》“古墓葬”条,将“赐进士”杨德民误为“进士”[1](《第三篇》)。同书第二十七篇《人物·传略》把“从四品”的宣武将军误注为“四品”;把“正三品”的郡侯爵位注为“超品二级勋爵”更令人瞠目,不但品级错注,且“勋”、“爵”混为一谈,谬甚。至于近年来的大众媒体,疏于考校,辗转引说,鲁鱼亥豖,沿袭甚至扩大了这类错误。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播角度,都有必要对马秃塔儿墓地碑文所涉元代职官逐一进行解读辨正。凡8则,其中6则归属墓主马秃塔儿。

一、武德将军

碑文中“武德将军”系指至正己丑年(1349年)受命督修秃塔儿墓碑、神道碑、翁仲、华表等物的为首官员。因部分文字湮灭,其姓名已不可考。《新元史》卷六十三《百官志九》之“武散官三十四阶”条:“武节将军、武德将军,俱正五品。”[2](《第六十三卷》)

二、宣武将军

这是秃塔儿的第一个武散官。《新元史》卷六十三《百官志九》之“武散官三十四阶”条:“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俱从四品。”[2](《第六十三卷》)

三、右翊蒙古侍卫亲军千户

《元史》卷八十六《百官志二》:“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品秩同左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例,为指挥使司,设官二员,奥鲁官二员。大德七年,奏改为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千户所一十二翼,正千户一十二员,副千户一十二员……”[3](《第八十六卷》)

又《新元史》卷九十八《兵志一》:“至元二年,增侍卫亲军一万人。每千人置千户以领之。三年,改武卫为侍卫亲军,分左右翼。是年五月,帝谓枢臣曰:‘侍卫亲军非朕命,不得充他役。其修琼华岛士卒。即日放还。’八年,改立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十六年,又置前、后二卫,始备五卫,以象五方。大德七年,改蒙古侍卫指挥使司为左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2](《第九十八卷》)

秃塔儿袭父职,任元世祖忽必烈乃至成宗铁穆耳时期的蒙古侍卫亲军的千户那颜,印证其身份确系蒙古贵族。又《元史》卷九十八《兵志一》:“(至元)十五年正月,定军官承袭之制。凡军官之有功者升其秩,元受之职,令他有功者居之,不得令子侄复代。阵亡者始得承袭,病死者降一等。”《新元史》卷六十五《选举志二·铨法上》:“至元十五年,罢军官迁职子弟仍袭原官之制。又军官阵亡,子弟承袭;原官病死者,降一等承袭。”由此,秃塔儿袭父职便有三种解读可能:至元十五年前,父升子代;至元十五年后,父阵亡子承袭;至元十五年后,父病死,职降一等子承袭。秃塔儿袭此职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况,已难考证。

四、昭勇大将军

这是秃塔儿的第二个武散官。《新元史》卷六十三《百官志九》之“武散官三十四阶”条:“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俱正三品。”

五、佥书枢密院事

《元史》卷八十六《百官志二》之“枢密院”条:“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员,佥书枢密院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员,院判一员……”枢密院专掌天下兵机军务,佥书枢密院事是枢密院的属官,只设一员。元代枢密院使一职由皇太子兼领,实际军务则由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佥书枢密院事几个核心人物掌控处理。因此,马秃塔儿的佥书枢密院事一职是实权在握的要职,由此可见他是颇受皇帝信任的。

六、上轻车都尉

属于元代十级勋官制度中的第五级。《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之“勋一十阶”条:“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品。”[3](《第九十一卷》)

七、范阳郡侯

范阳为秃塔儿爵位封地,因系死后数十年的追封,并无多少实际意义。郡侯是元代八等爵位制度中的第五等。《元史》卷九十一《百官志七》之“爵八等”条:“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郡侯,正/从三品;郡伯,正/从四品;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其中郡侯、郡伯两等各自又分正、从二级。又,《元史》卷八十四《选举志四·考课》之“封赠之制”条:“至治三年,礼部从新分立等第:……正从三品封赠二代,爵郡侯,勋正上轻车都尉,从轻车都尉,母、妻并郡夫人……封赠者,一品至五品并用散官勋爵,六品七品止用散官职事……封赠之典,本以激劝忠孝,今后散官职事勋爵,依例加授,外任官员并许在任申请,其余合行事理,各依旧制。”马秃塔儿生前已有正三品的昭勇大将军赠职和正三品的上轻车都尉勋官,那么这个死后追封的范阳郡侯爵位不可能属于从三品,只能是正三品。

八、赐进士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于皇庆二年(1313年)十一月下诏恢复科举:“科场,每三岁一次开试……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3](《第八十一卷》)

元代科考,右榜蒙古、色目人,左榜汉人、南人,两榜并出,各分三甲取士:第一甲共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自延祐二年(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直至元朝灭亡。中间因元惠宗时期丞相伯颜专权,执意废科举,后至元二年(1336年)、后至元五年(1339年)两次科举中断。元代科考共举行十六次,进士名录完整传世者仅有《元统元年进士录》和《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记》两科,尚缺十四科。清钱大昕《元进士录》考出513人,为元代各科进士名录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但它只是钱氏手稿,不完备也不完全可靠。今人梅占楼研究延祐二年进士,在56人中得姓名可征者40人,萧启庆考证延祐二年、延祐五年(1318年)、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得延祐两科进士姓名可靠者91人,疑误者34人,得至治元年进士64人中的45人。陈高华考证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在是科86人中得49人。沈仁国考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是科86人中考得78人。

马秃塔儿墓碑建于至正九年(1349年),碑文书写者杨德民的赐进士身份当以是年为时间断限。此前共有十次科举考试,杨德民之名不见于上述学者对进士名录的考证成果中,亦不见于完整无缺的《元统元年进士录》。至正九年之前的十次科考中,尚有至顺元年(1330年)、至正二年(1342年)、至正五年(1345年)、至正八年(1348年)四科进士名录待考,杨德民的赐进士功名获取年份极大可能在于这四科中的某一科。又,元代前七次科考的两榜状元(第一甲第一名)名录见于《元史》卷八十一《选举志一》,其余九次科考状元名录见于《元史》卷九十二《百官志八·选举附录》,各科第一甲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声名亦多显,或有传记,或有文章传世,文献可征。那么杨德民赐进士功名的具体名份只有两种可能: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1]平顶山市郊区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2]柯绍忞.新元史[M].上海:开明书店,1935.

[3]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Correction and Interpertation to the Epigraph of M a’Totyer Tomb

YANG Kuang-h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Ma’Totyer tomb is one of the biggest well-preserved graves of Mongolian nobles in the Central Plains,the epigraph on the tombston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of Yuan Dynasty.A series of officials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pigraph,which repeatedly quoted by scholars,but seldom annotated.Now and then errors of citation and annotation occurred in local histories or in the mass media.These officials of Yuan Dynasty are described one by one in this article.

Ma’Totyer;officials;Explanatory reading;Yuan Dynasty

K247

A

1008—4444(2011)05—0038—03

2011-06-20

杨匡和(1973—),男,河南叶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古代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百官碑文进士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青菜豆腐到火锅, 就是皇子之间的距离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细节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热火朝天迎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