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教学理念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以继续教育英语教学为例

2011-08-15江全康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交际

江全康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4)

交际教学理念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以继续教育英语教学为例

江全康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4)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已成为继续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根据在继续教育学院4年多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最新的交际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注重语境,在真实的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以及正确使用情感策略等原则,强化学生“被动”转“主动”,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聆听、评价者以及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策略。

交际教学;理念;英语口语;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其生源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年龄层次参差不齐,学习动机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实践中,英语,尤其是口语教学是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学科之一。2004年制定的《英语课程学习要求》(试行)中指出“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大纲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关键所在。

一 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语言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的学习,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过程也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1]。然而“哑巴英语”现象在继续教育中更为普遍。从教材角度来看,其更新速度并非落后于时代要求,从教学理念、课文选材、习题设计来分析也是符合大纲要求的。但是受到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影响,过分强调了语法的分析(或词语的讲解),在实际贯彻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解型”和“提问型”,“演示型”和“操练型”,“模仿型”和“活动型”,唯独缺少“交际型”,口语交流时间被大幅压缩。究其原因,继续教育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到了英语口语教学的质与量。

首先,学生缺乏深层次的学习动机。所有二语习得过程中所牵涉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以动机为前提[2]。对于大部分继续教育的学生来说,学习口语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毕业目标,为了生活或工作需要文凭,对于将来能应用的知识和技巧不如对马上可以应用的知识和技巧感兴趣。这样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他们的口语学习。除了工作上对于英语口语有需求以外,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于英语口语表达不感兴趣,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

第二,英语基础薄弱,水平良莠不齐。由于学生来自不同行业,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大相径庭,对于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开口,而教师又常常顾此失彼,无法使班级所有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往往忽略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学生。

第三,教学安排不合理。继续教育对于英语课程的安排常常是课时量集中,短期之内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已经不在学习“黄金期”的继续教育学生来说,高强度、密集型的英语教学使得工作一周后、又有家庭琐事困扰的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对于英语口语学习产生了厌恶、逃课情绪。

第四,教材二度开发力度不够,照本宣科。由于部分教师对于继续教育学生缺乏热情,未能合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教学是信息加工过程(inputprocessing-output),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对于口语课程只是单调的句型反复操练,这样的教学更加缺乏吸引力,也增加了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消极态度。

此外,课堂讨论主题枯燥、陈旧,缺乏号召力。教师如将脱离实际、内容僵化的话题作为课堂主题,而又未能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又缺乏应有的互动,这样会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教学目标无法达到的状况。

二 交际教学理念与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交际教学理念是 Wilkins、Widowson、Brumfit、Johnson 及Littlewood等语言学家在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设定的语境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隋铭才认为∶语言知识是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自然内化而习得的[3]。而这样的理念是“与传统教学法相反,其明确地提出语言是交际工具。”[4]

交际教学理念并非是排斥语法与词汇、只教口语的教学。交际不能简单地与口语划等号,它同样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郑斌认为用目的语教学是交际法所提倡的,在学习的早期阶段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5]。口语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可靠保证,但只有在学生能理解所学语言、有可理解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说是贯彻了交际性原则。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千万不可忽略以下交际原则。

(一)注重语境。语言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正确表达真正的内涵。口语教学也不例外。最为简单的口语交际如“Yes”、“No”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完全不同。同一形式的口语表达可能有多种或只具有一种功能。因此,口语教学活动应以话语在具体语境中能实现的功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培养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在真实的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交际教学理念反对口语教学模式化∶句型练习→情景练习→中英对译→反复操练。主张开展与学生实际需要,尤其与学生工作有关的真实交际活动,使学生真正学习到有用武之地的口语表达方式,这样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三)情感策略的正确使用。语言的习得过程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认知过程。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二语习得有两个条件∶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注重情感因素对输入的过滤作用。语言“输入”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对于继续教育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如动机、焦虑等)正影响着他们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口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反复口语练习操练,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过程。Arnold Jane指出教师除了熟悉本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加以积极引导,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6]。对于继续教育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意识、开展多样性的口语训练模式是教学关键所在。

三 交际理念视角下的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忽视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反,交际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师以教材为纲领,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际,回到实践中去学习、掌握语言。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教材、教师、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一些交际实践教学的策略。

首先,转“被动”为“主动”。正是由于“宽进严出”的继续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同时不受到考试体制的约束。Harmer认为“当教师认为教材内容和编排对学生不合适时,可采用四种解决办法∶删除(omit)、替代(replace)、补充(add)和改编(adapt)。”[7]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体现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式应该是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自觉的学习方向发展。在口语话题设计方面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你如何看待郭美美事件?你会生第二胎吗?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例如放经典原版电影、歌曲等)来巩固当天所教的知识点,来消除密集型课时量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得到相关训练。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应是引导者、聆听者、评价者。教师尽量运用小组议论、话题辩论和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交际环境,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交际活动,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在学生口语交际中,教师要合理地纠正学生在交际过程之中出现的语法、表达错误。教师不要忽略口语表达上有困难的学生,运用更高频率的师生对话对他们加以鼓励与督促,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应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评价要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

最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Oxford曾指出∶“教师如果连学生的动机根源都不是很清楚,又如何去浇灌他们呢?”[8]作为教师,应该去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延续课内教学激情,激发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杜诗春也指出,学生不敢开口或者不愿意开口,从心理语言学的观点看,需要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其中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能够听懂英语并且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才愿意开口[9]。此外,教师应积极转变自我角色,切忌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姿态,应积极融入到口语交流活动中去,建立“兄弟般”的师生情谊。英语口语教学不但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就是所谓的“A good teacher is a good actor”。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增加对于教师所组织活动的热情、兴趣与参与感。

在交际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以致用的教学。作为继续教育的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继续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从问题入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口语教学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成败,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结合交际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努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实效性,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才是继续教育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1]O’Malley J M,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Dornyei Z.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98,(3) .

[3]隋铭才.英语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李观仪.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法之我见[J].外语界,1989,(1).

[5]郑斌.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重新认识[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6]Arnold Jane.Affect in languagee learn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7]Harmer 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 Oxford R,Shearin J.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

[9]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校:谭纬纬)

H319

A

1008-4681(2011)06-0143-02

2011-09-05

江全康(1982-),男,浙江镇海人,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材分析。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