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宏观调控对温台模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企业

朱 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 台州 318000)

当前宏观调控对温台模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朱 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 台州 318000)

温台模式是一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当前宏观调控使得温台模式的发展资金压力加大,国际贸易环境趋紧,企业市场的稳定性减弱,资源要素成本增加以及节能减排约束加大。为帮助温台模式摆脱以上负面影响,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信贷结构、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结构调整以及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温台模式;宏观调控;影响;对策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各种矛盾和风险凸显,特别是外需减弱、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为防止经济偏快过热增长,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从严土地管理、从严控制基本建设贷款投放、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国际国内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了叠加效应,温台模式发展遇到空前挑战。

一 当前宏观调控对温台模式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资金压力不断加大。今年央行采取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从2011年6月20日起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2011年7月7日起今年以来第3次加息,也是去年加息周期启动后的第5次加息。在资金持续紧缩背景下,金融生态环境遭受考验。政府性项目和部分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已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金融调控的累积效应显现,温台由于民营经济活跃,历年信贷规模都超出额定指标,靠上级行政支持多分配指标来扩大规模,今年由于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总体比去年会有所下降。特别是采取强力的“窗口指导”措施,对商业银行实行分季控制贷款规模,改变了过去只调控全年货款规模的做法,严控各大商业银行越过信贷规模“红线”。按季控制贷款规模尽管有利于全年信贷水平的均衡发展,但增加了各商业银行操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资金供求矛盾加大,企业信贷缺口扩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加剧,企业贷不到款,民间借货利率上升,个别企业因资金困难而停产倒闭。银行加息预期增强,资金成本压力加大,2011年以来,两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居高不下,1~6月份同比增幅超过40%,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余额25%的平均增长率。部分企业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经营风险加大。而房地产贷款规模控制也导致房贷风险加大。2011年上半年,温台两地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324.72亿元,较年初减少41.24亿元。2011年以来,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出现反弹。

(二)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趋紧。2007年以来,国家对外贸政策进行了大调整。对出口退税大范围、大幅度的调整直接涉及温台两地80%以上的出口企业,共计3900多家企业,3000多项商品,企业效益直接损失高达4.1亿美元;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将已经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或禁止类商品目录,并改变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银行进口保证金台帐缴纳方式,增加企业资金运营压力;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对其调高或加征出口关税。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2008年以来升值近28%,今年以来升值速度有加快趋势,专家预测今年人民币将升值8%以上。人民币不断升值严重影响企业出口,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削弱了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两地相当一批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利率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回落。2010年,两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95.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其中利润201亿元,增长16.5%,这两个指标增幅分别比产品销售收入增幅低6.2和5.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与亏损额均大幅增长,其中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28.1%,亏损额同比增长67.3%。2011年6月底两地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72.7%,货款拖欠也较普遍,小企业问题更加严重,部分实力弱、产品竞争力差的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三)政策频繁调整不利于企业稳定市场。为拉动经济,国家频频出台“刺激”政策措施,企业为抢商机,及时紧跟部署。但这些政策措施往往因考虑不充分而流产或难产,会让企业浪费不少财力和精力。出口退税调整虽然有利于企业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调整过于频繁,却也提高了企业同外商谈判的难度,原先的集中大批量订单分解为小量多次,对企业的流动资金使用和内部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和市场拓展。

(四)资源要素成本进一步增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和基础原材料价格连续上涨,尤其是原油价格高位波动,铁矿石、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国内钢铁企业集体涨价,企业原材料价格成本上涨压力较大。2008年起国家继续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规模,土地利用计划总规模控制在2007年的水平。2009年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执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征地和项目落地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省里出台了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成倍上调土地使用税。同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确定土地闲置费原则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依法可无偿收回的坚决收回,企业用地成本将大幅提升。价格因素严重影响工业增速,工业制成品的出厂价要远低于去年同期,如模具产品价格下降近7%,塑料管材下降18%左右,摩托车下降8%。在当前市场低迷,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背景下,企业要保产值增长十分困难。

(五)节能减排的约束加大。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加大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施考核力度,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管,在财政政策方面,拟将开征资源税、燃油税、环境税等税收;在产业政策方面,实行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发布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消费类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投资政策方面,建立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对淘汰落后产能滞后、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实行除节能环保建设项目外的“区域限批”;在价格政策方面,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调整成品油、天然气等价格;推行输配电价格改革,落实差别电价;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等。当前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和政策仍不够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短期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的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快,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空间十分有限,形势非常严峻。

二 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对于当前宏观形势及温台模式发展面临的严峻环境,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为创业者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依法办事,执法有度,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的创业和发展环境[1]。

(二)优化信贷结构。一是增盘结合。各金融机构要用好增量资金,把信贷增量用于经济发展最需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最大、资金使用最好的方面,同时把短期贷款回笼资金使用好。二是进退并举。新投放的信贷资金要优先进入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风险可控性强、经济效益好的自主创新型、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行业和企业,逐步退出对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保压并重。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重点保障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对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功能互补。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各自重点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工作。

(三)破解要素制约。着重做好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土地招拍挂政策,大力拓展用地空间,加大挖潜力度,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做好“净地”出让[2]。加快推进滩涂围垦,争取开展滩涂围垦土地利用试点工作,将其尽量转化为工业用地。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开展亩产论英雄活动,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实行“零增地技改”,着力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保障能力建设。规范发展担保公司,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工业贷款力度,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电网建设,完善电网配套功能,进一步做好有序用电工作,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各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变化,大力争取外部资源,积极创新融资手段,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利用温台金融生态环境优势,争取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异地资金进入。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发行中长期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等进行直接融资。

(四)加快结构调整。把宏观调控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外经济增速回落和出口增速放缓的机会,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3]。加快重点企业培育,推进重点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联合、合作,积极引进大项目,努力争取国家资源,做大做强主导行业。强化节能降耗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实施创新工程,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工艺流程改造,提高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4]。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开发品牌经营。推进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加快企业公司化改造,积极推动企业股票上市,开展资本经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减少经营风险,打造百年企业。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自身也要主动退出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等限制性行业,并逐步从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向资金、技术等方面转变,使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品升级。中小民营企业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沟通,减少“三角债”风险。

[1]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区域经济研究,2010,(2).

[2]陈自芳.强化倒逼机制 促进产业创新[J].浙江经济,2010,(18).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陈一新.加快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J].政策暸望,2009,(3).

(责任编校:谭纬纬)

F127

A

1008-4681(2011)06-0031-02

2011-08-18

朱蓉(1981-),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