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多媒体在英语修辞教学中的作用

2011-08-15张志慧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修辞格学习者受众

张志慧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探讨多媒体在英语修辞教学中的作用

张志慧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英语修辞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高级课程。多媒体的应用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革新。与传统教学侧重于文本学习的修辞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能够展示修辞的呈现环节,能够让学习者生动地感受到修辞的功效和作用,能够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究修辞的本质和功能,从而形成以呈现环节为切入点、以实例、效果和实用性为导向的修辞教学模式。

多媒体;英语;修辞;教学;作用

西方修辞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很多美国大学。在国内,英语修辞学是很多英语本科专业高年级或是研究生的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涉及到对西方修辞学的认识、教材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设施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它革新了修辞教学的模式。

一、西方修辞学介绍

(一)东西方修辞概念比较

西方修辞(Rhetoric)源于古希腊,和语法、逻辑构成了欧洲三门显赫的古代话语艺术。从古希腊到19世纪后叶,修辞一直是西方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主要用于培养演讲家,让他们能有效地用论辩、演说来鼓动、激励听众去行动起来。因此,西方修辞传统上一直被看作是“说服的艺术”,是对演讲艺术的研究,是西方人文思想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1]

西方修辞发端于古希腊时期独特的民主制度。古希腊时期各个城邦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往往采取由具有自由身份的全体公民对所涉问题进行讨论的做法,这使得人们非常重视言说技巧,出现了很多实践、传授和研究演讲、论辩技巧的智者,渐而形成了修辞学这门学科。

从这个角度看,汉语的 “修辞学”与英语的rhetoric并不完全对应。如亚里斯多德对rhetoric的定义是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才智”。[2]24蓝纯等学者总结了西方学者的各种定义后都强调了rhetoric是“关于语言使用者如何在口语和写作中更有效地使用语言,通过各种手段更有效地劝说、影响受众的一门艺术”。[3]而汉语的修辞学,《现代汉语词典》(2002)的定义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吕熙把各学者关于修辞和修辞学概念总结为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期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研究这种艺术的学问就叫做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在一定的题旨和条件下如何对语言素材进行调整、加工、润色,如何运用修辞方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修辞规律和方法,并将它们上升到理论高度以具体地指导语言实践”。[4]

因此中国学者倾向于将修辞理解为最为有效地使用语言以期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将研究这种艺术的学问称为修辞学。不像rhetoric那样,它强调以劝说为目的,研究的重点在于怎样用论辩、演说来鼓动、激励听众去行动起来。

(二)西方古典修辞理论概要

西方修辞学历史悠久,但其根本问题研究在古希腊时期就基本已确定。公元前4世纪,以伊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希腊学者围绕着因修辞兴盛而产生的各种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他们从各自立场出发对修辞学进行了总结、批评,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表现为“修辞教育的制度化;修辞思想的系统化;修辞理论的多元化;修辞批评的诞生和开展”。[5]42

西方古典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中提出的修辞五艺: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和呈现。

第一,觅材取材 (invention),源自拉丁语inventio,指的是修辞者根据所承担的说服任务搜寻并选定可讲、该讲、值得讲的话题以及挖掘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论据和材料的过程。亚里斯多德把常用的两种觅材取材手段概括为“非艺术(nonartistic)”和“艺术”手段。所谓“非艺术”指的是运用那些已存在、修辞者无须生造的证据,如法定证人、法律条文、合法合同等。“艺术”手段则是并非事先存在,而是由修辞者通过一定方法产生的。[2]83修辞者重点研究的是艺术手段,亚里斯多德把它总结为三种诉求:诉诸理智 (logos)、诉诸情感(pathos)和诉诸人格(ēthos)。[2]25它们构成了修辞艺术的核心部分。

诉诸理智是修辞者力图通过在论辩、演讲中采用客观事实、或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方式来唤起受众的理性判断。但在现实中,理智经常屈服于情感,所以修辞者非常喜欢用诉诸于情感的修辞手段。它通过言语、实例等各种方式来给受众以情感刺激、鼓励或是安慰等,从而影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是一种“投其所好”的煽情方式。而诉诸人格是建立在修辞者的个性、气质、道义、信仰以及背景和经历上。[2]91亚里斯多德认为它是 “起支配作用的因素”,[2]90这是因为如果修辞者得不到受众的信任,则他的话不管听起来多么雄辩,都不会被当一回事,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第二,布局谋篇。这是指修辞者对挑选的素材进行甄别、取舍,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使它们能够以最佳、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以期达到所需要的修辞效果,如根据语篇类别、主题性质、修辞者个人特质以及受众的特点来进行谋篇布局、取舍素材。

第三,文体风格。在古典修辞学中,风格被看作是用合适的言语将觅材取材和布局谋篇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有效地表述出来,来感染、激励或是说服受众,以达到修辞目的。

修辞者对第四艺-记忆在修辞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当重视,如有的修辞著作把它称为“主意的宝库”、“修辞所有部门的监护者”,[5]95并且归纳了很多有效的记忆方法。

而呈现(delivery)环节,修辞学家们认识到,要是少了它,即便有精妙的觅材取材、优雅的风格、富有创意的组织和细致的记忆,最后却达不到该有的修辞效果,所以修辞者需要对如何控制声音、表情、姿势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5]96

二、国内英语修辞教学的特点

国内修辞教学的重点可以从目前流行的各种英语修辞教材和修辞著作中看出端倪。常见的教材有胡曙中编的 《英语修辞学》、《现代英语修辞学》,范家材的《英语修辞赏析》,黄任的《英语修辞与写作》,曾庆茂的《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等。

胡曙中的《英语修辞学》侧重于全貌式介绍西方修辞学理论,如修辞学传统、古典与当代修辞理论,修辞与写作,修辞与修辞格等;而他的另一本教材《现代英语修辞学》主要是关注词汇、句子、段落、语篇修辞,同时介绍了语篇的形式、语体以及修辞手段等,偏向写作修辞。范家材的《英语修辞赏析》则把修辞分为“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交际修辞主要关于措词,而美学修辞则是各种修辞格的赏析。黄任的《英语修辞与写作》主要是关于常用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英语写作方面的内容,如选词、句式、段落以及论文写作等,偏向写作修辞。曾庆茂《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则基本上关于修辞格的介绍和赏析。

这些教材基本上都绕开了古典修辞学中的核心内容,即修辞者是怎样通过修辞五艺来达到说服、激励等修辞目的,也缺少对演讲修辞的分析。这一方面有中国文化不注重演讲的传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跟编写材料多少以及编者喜好有关。相对来说,关于修辞格、写作方面的素材更容易收集、分析。

这些教材这样的侧重点和选材特点自然会影响到教学重点。采用此类教材的修辞教学自然会以文本为中心,侧重教学修辞格特点和作用,侧重措辞、句式等文体风格方面的探讨。这经常会给中国学生以及很多教师带来错觉,认为西方修辞学就是修辞格和写作的学习和研究。而事实上,修辞格、写作都只是西方修辞学研究中文体风格中的一部分。

因此,采用这些教材的修辞教学会让学习者忽视了西方修辞的本质特征和实用功能,让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树林,不能从整体上分析、把握一个修辞。但是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够给英语修辞教学带来教学模式的革新,让学习者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学习英语修辞。

三、多媒体在英语修辞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手段,给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模式和表现手段,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教学所不能体现的东西,特别是视频模式,它既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视觉感受的需求,又能弥补书面语言表达的一些欠缺。

张德禄从多模态理论出发,认为多媒体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的语料和教学材料,更新、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模拟真实语境,为外语教学创造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可以提供声音、视频、图像等方面可以做意义表达的辅助方式,激发交际者交际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率。[6]

这些方面也体现在多媒体在英语修辞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修辞教学侧重于文本模式相比,多媒体给英语修辞教学带来的触动和革新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让修辞教学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进行,即从修辞的呈现环节开始,从修辞的效果和作用出发,而不是拘泥于文本。呈现环节的展示会让学习者生动地感受到修辞的功效和作用,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修辞的本质特征、实用功能,去探究修辞者怎样实现他们修辞目的。具体而言,多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展示呈现环节 感受修辞魅力

呈现环节,作为修辞五艺中的最后一艺,关系着修辞能否取得成功。修辞中的理智、情感以及人格诉求最后都是通过言说者的个人魅力、言语音质、语音语调、流利程度、肢体动作、眼神等呈现环节的东西来表现出来,这些往往也是除了文本之外最能打动人的因素,是很多演讲、论辩修辞能否奏效的重要因子,特别是那些风趣幽默的语气和动作。但在传统修辞课堂中,这些因素很难呈现给学习者,而当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憾。它的应用为修辞的呈现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提供图像、视频、声音,把真实、生动的修辞语境呈现在课堂中,让学习者多通道获得信息,充分感受真实语境中的修辞行为和效果,让修辞知识更加具体,从而更容易理解该修辞。

以奥巴马2008年11月在芝加哥发表的获胜演讲为例。该演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并让yes,we can的口号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该演讲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得益于电视视频,它让全世界人民从视觉、听觉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演讲修辞的影响和魅力。

因此,学习者通过视频感受到奥巴马演讲的魅力后,自然会去思考、探究这魅力背后的秘密。这让探讨分析该演讲是如何觅材取材、谋篇布局以及怎样措辞和运用哪些有效的修辞格就变得顺理成章,有动力了。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能够让我们去探究分析呈现环节中的很多东西,这在传统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比如奥巴马是怎样通过节奏调整、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肢体语言来把情感诉求、理智诉求和人格诉求结合起来,并借此突出重点、传递重要信息以及抓住受众注意力。这些呈现环节的东西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修辞行为的终极效果,同时对于这些方面的分析探讨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演讲、论辩能力和说话技巧。因此,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缺少呈现环节的遗憾,完善了修辞教学,反映了修辞的本质特性和实用特点。

(二)呈现受众反应 证明修辞效果

传统修辞教学对某一个演讲或论辩修辞效果分析时,很多都是事后的分析,是分析者根据文本的特点做出的分析判断。这往往会引起学习者的质疑,因为这不是根据修辞的现场效果和受众的实际反应。因此,怎样说明该修辞行为的效果是修辞教学中的困惑点。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特别是视频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同样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现场直播人员不仅仅只是拍奥巴马,他们也非常照顾下面的观众,经常给他们镜头,从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支持者被奥巴马的演讲感动得流泪,而且这些现场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附和起了演讲中的yes,we can的口号。因此,在课堂中把这样的视频呈现给学习者,这比用语言来说明该演讲修辞的效果更有效。

此外,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演讲、结案陈词等各种形式的修辞,尽管是表演形式的,但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也能让学习者观察到受众的反应,感受到修辞的魅力和效果。

(三)产生移情效应 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展示呈现环节还能产生移情效应,即让学习者也情不自禁地成为了该修辞的受众,融进到修辞中去,被该修辞所吸引、打动,形成了共鸣反应。

在传统的修辞学习中,学习者通过文本的阅读也能被该演讲的语言所打动,但与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演讲等各种修辞相比较,传统的文本阅读在效果上相对弱一些,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够展现演讲者的话音、语调、肢体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生动效果,特别是有些修辞语言并不是非常动人,但言说者的表现力、气势却能让该修辞过程变得生动、富有说服力,这些往往能吸引学习者,能让他们很快移情到该演讲或论辩修辞中,不自觉地成为了该修辞的受众,被其所感染。

因此,配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多模态交流方式要比纯粹阅读的单模态方式更容易感染受众,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他们探究的热情,比如该修辞是怎样谋篇布局、运用了哪些有效的修辞格以及措辞等语言方面的因子,或是去分析修辞者是怎样来表现理智、情感和人格这三个诉求以获得修辞的成功。

(四)方便更新实例 感受修辞实用

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修辞教学通常以教材为中心,实例来源比较窄,多选用一些历史上经典的素材。尽管经典,但往往脱离当代现实生活,缺少时代性,让学习者很难感受到修辞的实用目的和功能。

而多媒体的应用扩大了修辞实例的来源,并且非常方便更新、调用当代的各种修辞题材和实例,从而让修辞贴近生活,让学习者明显感受到修辞的实用性。这都得益于当代发达的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让我们能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演讲、论辩的视频、音频素材。

比如以英语演讲、论辩修辞为例,当代的实例非常丰富,既可以选用当代的一些演讲,如奥巴马的一些经典演讲,或是美国总统电视论辩,也可以采用各国政要在中国著名高校的演讲等,或是CCTV杯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获奖作品。此外,很多英美影视剧也是修辞素材的重要来源,如电影《伟大的辩手》、电视剧《波士顿法律》等影视剧中都有很多英语修辞的例子,特别是很多法律方便的电视剧,里面的庭辩都是很好的修辞材料。

这样广泛的材料选用并通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方式呈现出来无疑比单独的、单模态的教材讲解和学习要丰富、生动,更能让学习者了解到修辞的功能和本质。

通过以上这几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比传统修辞教学比较强调修辞格、文体方面的赏析特点,多媒体在修辞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凸显出修辞的实际目的和实用功能,能让学习者看到、感受到较为真实的修辞语境以及所产生的修辞效果,方便提供最新实例,并容易让学习者移情到该修辞中,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多媒体应用改变了传统修辞教学理念和模式,形成了以呈现环节为切入点、以实例、效果和实用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1]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

[2]Aristotle.Rhetoric[Z].Rhetoric tr.W.Rhys.Roberts.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3]蓝纯.修辞学:理论和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3.

[4]吕熙.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5]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30(4):15-20.

On the Role of Multimedia in English Rhetoric Teaching

Zhang Zhihu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English rhetoric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rhetoric classes has brought about an innovative change to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rhetorical teaching mode which focuses on text study, multimedia can present the process of delivery in rhetoric, which will make learners feel the effect of rhetoric directly and stimulate them to explore the na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rhetoric. So the use of multimedia produces a new rhetorical teaching mode in which the teaching starts wit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delivery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rhetorical cases,effects and uses.

multimedia;English;rhetoric;teaching;role

H319.1

A

1672-3708(2011)04-0066-04

2011-05-18

张志慧(1971- )男,浙江仙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修辞格学习者受众
论修辞格的本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