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2011-06-15周俊申强包忠武

中外医疗 2011年3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高龄血栓

周俊 申强 包忠武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国内外冠心病(CAD)治疗重要方法之一,其在年轻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已被大量报道所证实[1]。老年患者约占CAD人群的57%~87%,致残、致死率较高,对于分析高龄CAD患者采用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5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0例高龄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为高龄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72~87岁,平均年龄(76.9±3.5)岁,共计29支病变血管,置入26枚支架。随即选取60例年轻冠心病患者为年轻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2.3±7.1)岁,共计85支病变血管,置入67枚支架。选取同期40例药物保守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为药物组,年龄在72~91岁,平均年龄为(77.3±4.6)岁。

1.2 治疗方法

高龄组及对照组采用PCI治疗,择期患者术前3d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诊患者术前4h口服氯吡格雷。术前常规给予肝素8000单位,术中依据患者的活动性凝血时间来调节药量,术后排除禁忌,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成功标准:(1)靶病变的残余狭窄<10%;(2)TIMI试验为3级血流;(3)无分支受压、严重夹层、闭塞、休克、巨大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4)短期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药物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血管转换酶抑制素、血小板抑制剂类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高龄组及年轻组病变特点如病变支数、分类、CAD类型(A型:冠状动脉狭窄段长度<10mm,同心狭窄,病变段弯曲度<45°,且管腔光滑,不完全阻塞,无或者轻度钙化,病变部分较血管开口处远,无分支的血管病变,且无血栓;B型:冠状动脉狭窄段长度10~20mm,偏心狭窄,病变段弯曲度45~90°,管腔不规则,中度钙化,完全阻塞短于3个月,病变部分在血管开口处,血栓;C型:弥漫性偏心狭窄,长度>20mm,重度钙化,近端血管扭曲,成角>90°,3个月以上完全阻塞,病变部分再血管开口处,血栓形成或桥纤维化)、手术成功率、支架植入率、并发症等,随访6~12个月,比较高龄组和药物组的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几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特点

高龄组和年轻组病变特点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高龄组与年轻组比较,冠心病类型C者较多(χ2=3.681,P<0.05),多支病变较多(χ2=5.782,P<0.01),这说明高龄冠心病患者病情较年轻组患者病情复杂。

表1 高龄组和年轻组病变特点比较

表2 高龄组和年轻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手术情况

高龄组和年轻组手术情况比较,见表2,由此可见,高龄组与年轻组比较,2组的支架植入率与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一例发生动脉穿孔、支架脱落,高龄组静脉血栓1例;年轻组静脉血栓2例,血肿3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疗效

高龄组随访6~12个月,死亡1例(10.0%),心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10.0%);药物组随访6~12个月,死亡5例(12.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6例(15.0%)。2组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PCI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CAD患者介人治疗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约占CAD人群的57%~87%[2],致残、致死率较高,本文比较分析了高龄CAD患者与年轻患者的病情特点差异可见,高龄患者病变支数较多,病情更加复杂,有研究表明[3]高龄CAD患者多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且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基础疾病较多,三支病变者更多,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采用PCI治疗应注意对于钙化病变、血管严重变形者得处理,术前充分的了解患者病情,掌握股动脉情况及血管硬化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使用加长鞘管以顺利插管。在术前充分补液、充分评估病情、熟练正确的操作下,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我院近年来1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看出,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对症患者临床推广使用。

[1]白树鸣.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9):1963~1964.

[2]沈节艳,何奔,刘建平,等.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及疗效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13(6):367~370.

[3]彭剑,朱国英,王人彭,等.17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6):443~457.

[4]Chiefo A,Orlic D,Airoldi F,et a1.Early and mid-term results of Cypher stents in 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ies[J].Am Coil Cardjo1,2004,43:1~16.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高龄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