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根型颈椎病压痛部位分布及其与神经节段的关系

2011-06-14于杰朱立国房敏林定坤李俊杰洪毅王平高景华王尚全王乾魏戌甄朋超

环球中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棘突根型压痛

于杰 朱立国 房敏 林定坤 李俊杰 洪毅 王平 高景华 王尚全 王乾 魏戌 甄朋超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颈肩部常有明显的压痛点,颈肩部压痛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颈肩部压痛的检查对于判断病情轻重程度、定位诊断、疗效评价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组通过临床指压,以求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见压痛点的分布规律,并探求压痛点与发病神经根节段的关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为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家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80例,最终进入研究统计的患者477例(剔除3例)。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2)年龄45岁~65岁;(3)病程小于(或等于)5年;(4)如果已经接受过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5)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本研究试验方法治疗,自愿作为受试对象。上述项目均为“是”的受试者,方可入选为本次临床试验的合格受试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者;(2)可疑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者;(3)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4)患严重的心、肺、脑及血液系统疾病者;(5)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者;(6)上肢肌力≤3级者;(7)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8)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外其他类型颈椎病;(9)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先天畸形者;(10)怀孕或哺乳期、月经期妇女。上述项目均为“否”的受试者,方可入选为本次临床试验的合格受试者。

1.4 剔除病例标准

入选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和/或符合排除标准者剔除,记录不完整者剔除。

1.5 压痛部位分布

研究者以拇指逐次按压患者颈肩部进行压痛的体格检查,并参照主要颈肩压痛点[2](见图1)记录压痛点。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节段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的神经节段分布特征[3]确定病变节段(表1)。

图1 主要颈肩压痛点

a棘突间隙:a1为枕下至C2棘突间(风府穴);a2为C2-3间隙;a3为C3-4间隙;a4为C4-5间隙;a5为C5-6间隙;a6为C6-7间隙;a7为C7-T1间隙。

b棘突旁开2 cm(神经根出口):b1为斜方肌枕骨支点(风池穴);b2为C2棘突旁开2 cm;b3为C3棘突旁开2 cm;b4为C4棘突旁开2 cm;b5为C5棘突旁开2 cm;b6为C6棘突旁开2 cm;b7为C7棘突旁开2 cm。

c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井穴)。

d肩胛骨上角(肩胛提肌止点)。

e肩胛骨内侧缘(菱形肌止点)。

f其他部位(用文字具体描述)。

1.7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作相关性分析,采用关联规则的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神经根分布

本研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主要发病的神经根依次为C6、C5、C7。

表1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和体征的神经节段分布特征

表2 患者神经根节段分布

2.3 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的关联分析

取最小支持度和最小置信度为10%,对神经根节段和压痛部位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图2所示结果。

本研究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的神经根以单一节段为主,主要节段为C6(53.04%)、C5(24.53%)、C7(18.87%)。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的关联分析图中显示C5神经根受累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5(C5棘突旁开2 cm)、b4(C4棘突旁开2 cm)、d(肩胛骨上角即肩胛提肌止点),C6神经根受累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6(C6棘突旁开2 cm)、d(肩胛骨上角即肩胛提肌止点)、c(斜方肌颈肩移行部即肩井穴)、b5(C5棘突旁开2 cm)、a5(C5~6棘突间隙),C7神经根受累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6(C6棘突旁开2 cm)、b7(C7棘突旁开2 cm)。

图2 神经根节段与压痛部位关联分析图

在图2中,空心结点表示神经根节段(C5、C6、C7),实心结点表示压痛部位。两点间的连线越粗,表明两个结点的相关性越强。神经根节段为C5时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5、b4、d,神经根节段为C6时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6、d、c、b5、a5,神经根节段为C7时的压痛部位通常是b6、b7。

3 讨论

在各类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部位,一般有高度敏感的压痛点(tender point)的存在。在其上滑动按压时会立即引出局限性剧烈的压痛,与局部的主诉痛相符合。诊疗上也有相类似的概念,中医学中有穴位(acupuncture point)、阿是穴(ashi point),西方医学中有“激痛点”(pain trigger point)或“触痛区”(pain trigger area)。

颈椎病发病基于颈椎的退变,颈椎动静力失衡,颈椎后群肌肉劳损,造成其附着点、肌腹成为压痛点。这些压痛点的解剖特点是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病理特点是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压痛点区功能丰富活跃,因此,是高度耗氧区域,相对地容易出现缺氧和缺血,及发生应激反应和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和压痛,即中医的“不通则痛”、“不荣则通”。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压痛点集中于棘突旁受累神经根(或临近)出口处,这也是最常引发脊神经放射痛的部位,提示神经根受累,存在炎性反应。第二类主要压痛点集中于软组织骨骼附着处,人体的各种组织(关节、肌肉、韧带、筋膜)急性、慢性损伤,导致肌肉过度或持久的舒张和收缩,神经反射作用使相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如肌肉的收缩、紧张、痉挛,无菌性炎性物质沉积;关节超负荷的运动,肌肉、肌腱、筋膜、韧带被牵拉在应力集中处,即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上发生部分剥离或撕裂,进而黏连和纤维化的瘢痕。

压痛点的检查是体格检查重要手段,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压痛点及局部触及到的条索、硬结提示病变位置,也是手法、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的重点位置。

[1] 孙宇.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颈肩部压痛的测定及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过程中意义[J].颈腰痛杂志, 2008,16(1):1-5.

[3] Ditunno JF, Young W, Donovan WH,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ooklet for neur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of spinal cord injury[J]. Paraplegia, 1994, 32(1): 70-80.

猜你喜欢

棘突根型压痛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搓腰
——壮肾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