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2011-05-10刘雪莲陈玉莲蔡克文杨钦泰陈妙霞

护理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吸入性

刘雪莲,陈玉莲,蔡克文,杨钦泰,陈妙霞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为慢性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人群患病率为10%~20%[1],近年来呈明显增长趋势[2]。AR也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部分病人合并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3]。AR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第一步是明确变应原,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人群中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致敏原存在一定的差异[4],因此,本研究针对我院广州地区206例 6岁~12岁学龄期AR患儿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病因诊断以及变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9年7月—2010年6月耳鼻喉科诊断为AR的6岁~12岁学龄期儿童206例。诊断标准参照AR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5],其中男150例,女56例;年龄9.3岁±1.9岁。

1.2 研究方法 选用丹麦爱尔开(ALK)-阿贝优公司标准化变应原(安脱达)点刺试液,选用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狗毛、猫毛、花粉Ⅰ组(悬铃树、白杨、柳树、榆树)、花粉Ⅳ组(鸡足草、酥油草、毒麦、梯牧草、牧场草)、德国小蠊(蟑螂)、艾蒿、豚草和真菌Ⅰ组(细链格泡、毛壳霉,混合支孢霉,串珠镰刀菌)11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并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由同一名受过变应性疾病专科培训的护士进行变应原检测。皮试前要求停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感冒药1周以上。选择前臂掌侧为试验部位,病人手臂放松平放于小枕上,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待干2 min后将11种待测变应原点刺液分别滴在皮肤上,各点刺液间相距3 cm。将消毒点刺针针尖与皮肤成直角通过滴在皮肤上的点刺液刺入皮肤真皮层(以不刺出血为度)。同法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对照试验。

1.3 结果判断 点刺后20 min观察结果,结果判定参照ALK公司制定的标准(产品说明书),点刺局部出现风团和红斑为阳性试验反应。皮肤指数(SI)=过敏原风团直径/组胺风团直径。SI=0为(-),SI<0.5为(+),SI 0.5~0.9为(++),SI 1.0~1.9为(+++),SI≥2.0为(++++)。

2 结果

206例受检者中,皮试阳性201例(97.57%),阴性5例(2.43%)。所有受检者阳性对照均呈阳性反应,阴性对照均为阴性。阳性病例中,仅3例病人(1.49%)对上述11种变应原中单独1种发生阳性反应;57例(28.36%)对其中2种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79例(39.30%)对3种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36例(17.91%)对4种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26例(12.94%)对5种或5种以上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全身性变态反应。各种变应原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206例AR患儿阳性吸入性变应原种类

3 讨论

AR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与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和结膜炎有关,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6]。研究表明,儿童AR发病可严重影响患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学习成绩和生活,并容易并发鼻窦炎、哮喘等疾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7,8]。

研究表明,避免或减少对变应原的接触可有效减轻AR的症状,并减少药物治疗的用量[9]。因此,变应原的检测在 A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常用的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sIgE)测定和变应原鼻激发试验等。其中,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灵敏度高,对皮肤刺激轻微、临床相关性好,儿童也能很好配合,成为目前该类疾病的首推诊断方法[10]。本研究中阳性率高达97.57%。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皮肤点刺试验相对安全,但还具有诱发全身变态反应的危险,因此试验必须在具有急救设备的治疗室中进行,并仔细观察病人的全身反应,出现变态反应时要根据病情及时采用相应的救护措施。点刺试验结束后还应向患儿家属交代离院后注意事项,警惕迟发型变态反应及其他情况的发生。本研究中206例患儿无一例发生全身变态反应;点刺部位风团最大直径为22 mm,局部瘙痒明显的患儿予糖皮质激素软膏外涂后均可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期AR患儿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前3位依次是: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与陈德晖等[11]研究结果一致。尤其是屋尘螨,其阳性率高达96.6%,提示其分布广泛、致敏性强。这可能是由于广州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有利于螨虫的繁殖生长[12]。室内空调的使用、空气不流通更增加了尘螨的密度。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清洁是减少尘螨生长的主要方法,但仍缺乏去除螨虫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尘螨过敏的患儿应该推荐接受对因的免疫治疗。杨钦泰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尘螨过敏病人较成人更适合接受免疫治疗。本研究中狗毛、猫毛、蟑螂的阳性率仅次于螨,建议家长放弃养猫、养狗,通过清洁卫生,彻底杜绝蟑螂滋生,使患儿避免接触,减少变应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中花粉类变应原的阳性率较低,这可能与杨树、柳树、榆树及主要致敏草类花粉(如豚草、蒿等)在广州地区生长较少有关,也可能与检查组合中缺乏具有广州特色的花粉类抗原有关。王成硕等[4]的研究也表明,花粉等变应原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因此,如何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变应原试剂与各地自然植被特点和气候特点相结合,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体现不同变应原分布特征,是亟待解决的课题[13]。本研究中真菌组合的阳性率很低,可能与样本量偏少及其他因素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本试验结果中,有5例病人对11种变应原均呈阴性反应,具体原因可能是:①患儿对11种变应原以外的其他变应原致敏;②患儿不是变应性鼻炎病人,可能罹患血管运动性鼻炎。总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于帮助病人明确变应原具有重要意义,可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行针对性预防从而减少发病,并为脱敏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4,15]。

[1]Bajaj Y,Raghavan US.Mortimore:Benefits of skin prick tests for allergic rhinitis[J].The Internet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2007(6):1.

[2]顾之燕,韩德民.变应性鼻炎——一个曾经被低估了的疾病[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1-162.

[3]Gillman SA,Sherwin AMD,Blatter-Mark MD,et al.T 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effects of once-dayly cetirizine HCL syrup in children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Clin Pediatrics,2002,41(9):687.

[4]王成硕,张罗,韩德民,等.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病人吸入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5):204-207.

[5]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6]Bousquet J,Van Cauwenberge P,Khaltaev N,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J].Allergy Clin Immuno,2001,108(5 Suppl):147-334.

[7]Bruce CA,Norman PS,Rosenthal RR,et al.The role of ragweed pollen in autumnal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7,59:449-459.

[8]刘光辉.变应性鼻炎病人生活质量调查[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6(12):541-542.

[9]Angela S,Adnan C.The role of allergen avoidance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topic diso rders[J].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05,5:223-227.

[10]Sin BA,Inceoglu O,Ungan D,et al.Is it important to perform pollen skin prick tests in the season?[J].A nnals of Allergy,Asthma&Immunology,2001,86:382-386.

[11]陈德晖,孙宝清,林育能,等.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变应原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9(3):271-275.

[12]孙宝清,赖克方,李靖,等.广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病人常见吸入过敏原调查分析[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2001,21(增刊):46-47.

[13]杨钦泰,黄雪琨,陈玉莲,等.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446-449.

[14]林婉如.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3B):36.

[15]谢聪,郭卫梅,白金丽.山西省晋中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42.

猜你喜欢

变应原尘螨吸入性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跟螨虫在家做伴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