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温经散贴脐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

2011-02-10田辉郭润英

中外医疗 2011年29期
关键词:经气干姜黄柏

田辉 郭润英

(四川省自贡市中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小儿腹泻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患病的重要原因。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此数增多,每日3~5次,有的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褐色而臭,或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一般多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如果急性腹泻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一旦转为慢性腹泻,对婴儿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它可以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降低小儿防御其他疾病能力。

门诊治疗此病,通常给与抗病毒、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粘膜及有细菌感染者予以抗炎等常规口服治疗。但患儿服药存在依从性差和安全性问题,不易达到预期疗效,轻则延长病情,重则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为寻找一种简单且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门诊使用了本院制剂室生产的桂枝温经散(组成:苍术15g、黄柏15g、桂枝10g、木香10g、干姜10g、艾叶5g碾细末)贴脐治疗小儿腹泻,经72例(脐周围皮肤无损伤)门诊患者观察,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6岁;病程最短的2d,最长的15d;多在9月、10月发病。临床症状大多符合小儿腹泻诊断标准。治疗上采用桂枝温经散5~10g用水或白酒调敷肚脐处,1d1次。72例中经2次治疗腹泻停止,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的56例,经3~5次治疗腹泻停止,大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的16例,总有效率为100%。

现将桂枝温经散取得良好疗效原因总结如下。

(1)制备简单,携带使用方便。将苍术15g、黄柏15g、桂枝10g、木香10g、干姜10g、艾叶5g六味干燥、粉碎成中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用时开包调敷。

(2)组方合理,符合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方便的: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这就决定了易被外邪和饮食所伤而发为泄泻;②小儿饮食不洁和不节(内有生冷乳食),成为宿食积滞不化,浊气壅积肠中则发为泄泻;③小儿脾常不足,脾虚腐熟运化功能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不足,阳气不升则大便稀溏。归结起来六淫、饮食、脾虚诸多方面均可引起小儿腹泻,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据《景岳全书:泄泻》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方中以苍术健脾燥湿,黄柏清热燥湿、止泻为主药。辅以桂枝通阳发表,调和营卫;干姜温脾和胃,木香行胃肠之气而止痛,同时桂枝、干姜之温性能制黄柏之寒性,更适合于脾胃虚弱患儿;使以艾叶透达经络,温煦气血。全方配伍共达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止泻的目的。

(3)药效通过经气的运行能直达病所。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机体各部分的通路。脐居任脉,任脉与督脉相表里,统司诸脉。因而可络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可见脐脉联系全身经脉,并通过经气的运行输布,内而脏腑经络,外而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乃至皮毛。因此,药物敷脐通过经气的运行作用调整脏腑的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小儿脐周皮肤较薄,血管丛丰富,药物的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通过皮肤、血管以渗透的途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新成代谢,调整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提高了小儿用药的依从性。由于口服中、西药有不良气味,味苦等特征,小儿对其特征特别敏感,常会因为药味有异而产生拒药现象,采用贴脐给药,患儿易于接受。

(5)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婴儿及幼儿往往是捏鼻灌服,存在闭气、易呛咳的可能,采用贴脐治疗,不经捏鼻灌服,消除了安全隐患,且减轻了小儿服药过程中的痛苦。

(6)桂之温经散临床使用以10年来(2000年至2010年)未发现不良反应。

(7)桂之温经散贴脐治疗小儿腹泻,见效快、疗效好,且安全、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气干姜黄柏
人体经脉养生律
从《神农本草经》论述干姜在经方中的应用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丽的黄柏山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
从经典中浅谈针刺治疗中左手与经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