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及分析

2011-01-31赵广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历史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

赵广军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郑州475001)

当前全世界高校的科研与课程教学模式都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界的开放课程运动中,我国政府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其开展较早、规模较大、影响较大而成为各国借鉴的典范,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一起成为两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践项目,反映了国内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最高水平。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则成为保证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的标志。

精品课程以网络作为资源发布共享的载体,并把资源最大程度的数字化、多媒体化,部分网络辅助教学开展深入的高校已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建设、发布与管理。我们通过对已有精品课程相关文献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精品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评审体系的把握和领会上,对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和质量反馈缺少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本文以36门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作为调查对象,全面调查和分析各高校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分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一、精品课程评审的网络资源共享要求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目的,而共享的基础就是对网络教学环境的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要求“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同时细化的网络教学环境条件中要求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在评审中所占的分值已经从2003年的6分提高到2009、2010年的10分,成为比较重要的评核标准。

同时,《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2003年,教育部)也要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也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

高教司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检查的主要内容也要求网络资源的公开和共享:国家精品课程开通网络连接、课程录像上网、网上资源更新等情况。对国家精品课程支撑网站的开通、网页访问、课堂录像全程上网以及网上教学资料更新等情况进行年度一次的全面检查,并公布国家精品课程支持网站连通性检查结果。国家精品课程所在学校要对本校课程建设情况开展自我检查,确保课程支撑网站正常运行并做好上网教学资源的更新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的批复》(教高厅函[2007]32号)的要求,作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展示平台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要对其链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开放链接的有效性进行定期监控,监控报告按月度提交教育部。在历年的检查中,2005年7月15日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支持网站连通性检查的结果中就有《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上)》等两门历史学课程由于特殊原因而无法连通(无法找到网页或服务器连接不通)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史(上)》在当年的网上教学资源评审(专家评审)中曾获得94.92的高分,是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的典型。从该课程的建设情况来看,课程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制作精良,曾经得到过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后,笔者多次使用并未出现不能连通的情况,也说明链接检查的必要性。

最初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公布是在教育部官方网站(www.moe.edu.cn)“教育工程与基金”专栏中的“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链接。这些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多存储在各高校服务器上,对外实现共享。为了让这些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辐射影响和扩大作用,2008年教育部设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整合优化这些教育资源,并将其由高校逐步向全社会开放,该资源网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覆盖学科、专业最完整,课程资源数量最大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库。本文调研的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主要就是根据该网站进行的。

二、历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

2008~2010 年国家精品课程分学科配额表(本科)显示,2003~2010年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总配额为44门,2008年时已入选课程22门,2008~2010年配额22门。到2010年已经获得国家资助建设的为36门(内含一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事实上还有继续建设的空间,没有达到总数44门的配额要求。同时,历史学作为传统学科之一,其国家精品课程在各一级学科中的数量比重明显偏低。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课程中心”统计,在该网站收录的总数2583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历史学在所有一级学科国家精品课程中所占比重情况:在总数2583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历史学36门,占1.4%,仅比哲学29门的1.12%略高。具体课程名单见表1:

表1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收录的历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表

续 表

除了历史学专业课程之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容上也应该属于历史学范畴。但是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课程体系上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程,所以不在本文统计分析之列。

考察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各专业精品课程在高校、专业、地区分布的现状。从表1可知,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在各高校之间的分布情况:拥有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门数最多的是北京大学,共有5门课程,占14%;拥有3门的有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各占8.3%;拥有2门的有4个学校,各占5.6%;拥有1门的17所学校。总体看来,精品课程在各历史学优势高校中的分布并非十分合理,有集中的倾向。

同时,我们对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的专业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知:科目相同最多者为中国古代史(含中国古代后期史、中国古代史(上)),共8门,重复建设的比率最高,达到22.2%;中国近现代史(含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含世界上古中古史)均为3门,各占8.3%。上述几门课程重复率较高。以上课程作为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基础都具有优势,但是由于课程重复建设,可能会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很难得到最大的发挥。

根据表1统计可知:在这些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地域分布上,也呈现出集中现象,地域分布不平衡。分布在北京8门,占22.2%;湖北5门,占13.8%;天津、吉林、陕西、广东各3门,分占8.3%;山东、福建、甘肃2门,各占5.5%;上海、新疆、安徽、湖南、山西各1门。

从上述分析以及大量观摩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历史类国家精品课程增长较快,但在专业分布、学校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不均衡,有集中倾向,且重复建设。

我们认为,各高等学校在历史学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历史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是来自全国高校名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其建设项目更应该以课程建设和资源共享为突破口,通过优质课程建设建立优质课程的标准,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各级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优质课程的辐射作用,从整体上促进和加强高校历史学科的建设,推动高校历史学科整体课程建设,从而推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从上述历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来看,由于在高校、专业、区域之间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很多网络资源的建设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从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分布现状来看,其网络资源建构存在着明显需要改进的问题:一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导致网络资源建构“为评而建”,难以称为优质资源;网络资源建构缺乏理论指导,难以成为优质教学资源,以至于缺少持续性建设。《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不为评价而建设,国家对精品课程年度更新更有l0%的量化要求。事实上,许多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一旦建成之后就静止不建,并没有完成年度10%的更新要求。

具体而言,就课程建设的网络资源来看还存在着其它问题。历史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信息虽比较丰富,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例题习题、文献资料、教学课件等基本教学资源齐备,但是教学资源多以文本呈现为主,教学资源发布格式多样,可下载资源不够丰富,网上资源的高度共享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正在形成,开始出现网络学习的互动,但是几乎没有专业教师针对资源受众的问题作出解答,教学资源应用的反馈没有受到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也存在着持续性不够的问题,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其更新维护是精品课程本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目前的课程存在着“重评审,轻共享”、“重建设,轻服务”、“为评价而建设”的情况;课程内容过分保护,开放性、共享性不强;前沿性、研究型和扩展性资源虽有体现,但很有限等问题。

事实上,在网络资源的调研中,我们总结了网络资源受众(使用者)发表的话题,除了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提供学习平台以及课程总体上的认可之外。他们反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共享、资源补充、教学互动三方面。关于资源共享,多数人建议不需要积分就能下载,要求免除积分限制(此问题提出的最多);下载途径不明确。关于资源本身的补充与修正上,涉及课件没有按照顺序上传;对不同的资源下载时应该区别对待;最好有开放式课件;课件比较少,看不到录像;没有或者视频课件太少;课件不连贯,没有顺序等问题。在教学互动的要求上,使用者们建议建立课程网站,实行立体化互动式教学,使使用者也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

(二)对 策

针对我们在网络资源调研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是可以通过运行管理、技术手段、评价约束等来解决的。在运行管理上,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课程上网和年度检查的要求。有关院校应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确保网络畅通,并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接受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的开通情况和网页访问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也就是说,首先是课程上网,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其次是年度检查,保持网上资源定期更新,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到校检查,不合格课程应该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及进行相应处罚。

在技术手段上,不断改善课程支撑网站条件,确保网络畅通,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保障国家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针对精品课程的过程性和终身性特点,需要我们对精品课程实施及时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督促课程建设进度的不断完善,更有利于决策部门掌握精品课程发展动态,进行有效决策,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制定实施过程性评价体系,依据严格的精品课程评价量表,对实践性良好和现实可操作性强的精品课程给予奖励,对那些长期缺乏内容更新导致进度停滞、甚至网络无法正常访问的课程作相关的批评和取消处理。

建立精品课程平台开放化管理,对于精品课程访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法连接、权限不够、速度不快等现实问题,政府和高校应当适时组织开发精品课程平台,对课程采取集中化、规范化的严格管理,以节约精品课程运行成本,保障大学精品课程的良好运行环境。同时,应注意避免大学精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一套优质的精品课程平台应使各个组织、模块之间紧密相连,注重探索平面化模式,保证管理与运行机制的规范化和持久性。各高校校内和校际间开放精品课程网站,在扩大物理空间的规模构建上逐渐拓宽大学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精品课程平台开放化管理。

猜你喜欢

历史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历史学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