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传统社会的夫妻角色:《坡芽歌书》解读

2011-01-27吴德群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容貌情歌丈夫

吴德群

(百色学院政法系,广西百色533000)

情歌不仅凝聚了恋爱中男女双方的内心情感,表达了男女双方的爱情理想,而且集中呈现了各自对对方所寄予的期望以及所作出的承诺。因此情歌是理解一个社会婚姻观念,特别是夫妻角色的理想材料。坡芽情歌完整的体现了壮族情歌的一般特点,“完整的包括见面歌、引歌、大话歌、初问歌、盘歌、赞美歌、追求歌、初恋歌、深交歌、定情歌、赠礼歌、嘱别歌”[1](P2)。因此,它为我们理解壮族传统社会的夫妻角色,提供了难得的范本。

本文以《坡芽歌书》中的情歌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中所体现的壮族传统社会的夫妻角色。

一、《坡芽歌书》概述

《坡芽歌书》由刘冰山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书中收录整理了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一带的81首壮族情歌,因《坡芽歌书》的原型被发现于云南富宁县的坡芽村,故名之《坡芽歌书》。[1](P3-12)本文把《坡芽歌书》中的 81 首情歌称为坡芽情歌,文中所引用的歌词均源于坡芽情歌。

按歌唱者的性别划分,坡芽情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男性唱给女性的歌,我们称之为男歌,共42首;第二类是女性唱给男性的歌,我们称之为女歌,共38首;第三类是男女合唱的歌,只有1首。

二、坡芽情歌中的夫妻角色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2](P118)夫妻角色则是人们对丈夫或妻子这一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规范与行为模式的期望。夫妻角色是性别角色的重要部分,其内容“与不同社会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3](P176)概括起来,夫妻角色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夫妻的个性特征,包括容貌、认知、情感和行为;二是社会分工,主要是夫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劳动分工。[3](P175-186)本文将按照以上两个基本维度,分别从男性对妻子的期望以及女性对妻子角色的认同、女性对丈夫的期望以及男性对丈夫角色的认同两个路径,对坡芽情歌中的夫妻角色进行解读。

(一)坡芽情歌中的妻子角色

1.男性期望的妻子容貌——智慧而多情、美丽而健康

男歌中,男性对情人身体的赞美,表达了男性对妻子容貌的期望。虽然男歌中赞美女性容貌的词句不多,但不多的赞美几乎涵盖了女性的眼睛、嘴唇、脸、手和皮肤等众多容貌内容。从这些容貌在男歌中出现的频次来看,最多的是眼睛和嘴唇,均出现四次;其次是脸和手,各出现两次;最少的是皮肤,仅出现一次。从男性对女性容貌的描述来看,歌中所体现的男性对妻子容貌的期望是:眼睛多情锐利;嘴唇红润含笑;皮肤、手、脸白嫩。男歌中有关妻子的容貌特征如表1所示。

从男性对女性容貌的赞美可以看出,男性理想的妻子容貌是智慧而多情,美丽而健康。同现代男性所期望的妻子容貌相比,坡芽情歌中所表达的容貌内容没有涉及到身高、胖瘦等外在的“形”的特征;而突出更多的是内在的“神”韵和健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男性对妻子容貌的期望首先通过其对女性眼睛的赞美体现出来。男性不仅期望女性的眼睛犀利有神,充满智慧。如歌中赞美道:“眼角利如剑”、“目锐如笔尖”;而且还期望女性的眼睛多情惹人,如:“双眼似欲言”、“目锐勾人魂”。其次,从男性对女性双唇及皮肤的赞美中,可以看出男性对妻子寄托了美丽而健康的期望。男歌四次赞美了女性的嘴唇,其中三次用了红色:“唇红油蚂蚱”、“唇红惹人亲”、“唇红依书桌”;而在赞美女性的手和皮肤时,则用的是白色,红白相衬,既暗示着女性的健康,又勾绘出女性的美丽。

表1 男性所期望的妻子容貌

2.男性期望的妻子分工——持家亦耕种、主内而辅外

坡芽情歌中,体现在男歌中的女性分工相当广泛,既涉及操持家务、也涉及生产劳动,具体而言,女性的工作包括:生火做饭、缝制衣服、打扫碓窝以及铲田埂、拔秧苗等,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男性所期望的妻子分工

从男歌中所体现的女性分工来看,女性不仅要做家庭内部的事务,同时也从事家务之外的生产,既能持家又能耕种。就持家而言,女性的工作有烧火做饭、纺线织布、早上早起做家务、帮丈夫舂米等。从女性在家庭内部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女性显然扮演着“当家”者的角色;从家务之外的生产来看,男性认为女性同样要参加生产劳动,如铲田埂、拔秧苗等。这里我们虽然还看不出在生产劳动中夫妻的地位特征,但仅从女性所从事的“铲田埂”和“拔嫩秧”等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女性在生产中的地位似乎是辅助性的。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男性认同了妻子的主内和“当家”的角色,但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上,男性仍然保留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3.女性自我认同的妻子角色——妩媚且懂礼、主内又主外

壮族妻子的社会角色,不仅可以通过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望来观察,也可以通过女性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来理解。女性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同,在坡芽情歌的女歌中,主要通过女性对“妻子”这一角色的想象和承诺表现出来。女性在表达这些想象和承诺时虽然不够自觉,是下意识的;但是,正是这种下意识,才显得这些想象和承诺是不言而喻的,它反映了女性对这些社会角色的真实内化和认同。

就容貌而言,女性认同的妻子容貌是年轻娇媚。坡芽情歌中表达女性对妻子容貌认同的词句很少。如《绸裤》(第43首)唱道:“哥说没有妻,哥妻嫩娇娇”。其中“哥妻嫩娇娇”既是歌者对理想妻子的描述,也反映了女性对妻子这一角色在相貌上的认同,这与男性对妻子相貌的期望是一致的。

矿产资源资产评估师是确定矿产资源资产价值或负债价值的人,SME 对矿产资源资产评估师的基本要求是:(1)有能力胜任且经证实在矿产资源资产估价中经验广博的专家;(2)有与目标矿产资源资产相关的、或已依赖于由资格人完成的与目标矿产资源资产相关的工作经历;(3)受声誉良好的专业协会或自律性专业组织的管理,或是它们成员的自然人。可见矿产资源资产评估师的要求要高于合资格人。

就行为而言,女性认同的妻子角色是有教养、懂礼节。如《跟你走》(第27首)和《笼中鸭》(第37首)分别唱道:“爱哥想跟去,不合你家礼”;“你妻会生计,做人真得体”。如果说容貌侧重的是外在的角色期望,那么“合礼节”、“会生计”和“做人真得体”就涉及到女性内在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会生计”表明歌者理想中的妻子角色是懂得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合礼节”和“做人真得体”表明女性认同的妻子角色是懂得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符合社会的要求并恰到好处。

就社会分工而言,女性自我认同的妻子角色与男性所期望的妻子角色有一致的地方,二者都符合妻子“持家亦耕种”的“当家”模式。如《枫叶》(一)(第10首)中男方提问时唱道:“正月枫芽发,二月枫叶绿,谁来缝蓝衣?谁来铲田埂?谁来拔嫩秧?谁清晨先起?谁来扫碓窝?谁来烧火塘?谁来把家当?”而女性在《枫叶》(二)(第11首)中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妹来缝蓝衣,妹来铲田埂,妹来拔青秧,妹清晨先起,妹来扫碓窝,妹来烧火塘,妹来把家当。”女性的回答表明其对妻子这一“持家亦耕种”的当家角色的接受与认同。同样,在《卷衣角》(第31首)中,女性表达对男性的相思时又从反面表达了同样的认同:“不嫁你真冤,懒牵线纺棉,懒抬腿下地,懒扛锄下田”;但是,在家庭外部的生产中,女性所认同的妻子角色则不同于男性所期望的角色。如前所述,男性所期望的妻子角色倾向于“主内辅外”;而女性所认同的角色则是“既主内又主外”。这种“既主内又主外”的角色认同集中体现在《棉纱》(第45首)这首歌中:“哥说没有妻,哥妻在百色卖棉,哥妻在剥隘卖糖,跟着哥掌秤,跟哥去数钱。”《棉纱》不仅印证了女性对妻子“持家亦耕种”这一角色的认同,而且还表达了其对妻子“主外”这一角色的认同。特别是“跟哥去掌秤,跟哥去数钱”这两句表明,女性在与丈夫共同做生意的过程中,买卖过程和收益都是由女性控制,妻子并不只是辅助男性的角色,毋宁说是主要角色。

可见,女性所认同的妻子角色是不仅负责家庭内部事务的管理,而且也负责家庭外部事务的管理,对妻子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角色,男女之间存在分歧。

(二)坡芽情歌中的丈夫角色

1.女性期望的丈夫容貌——年轻健壮,富贵帅气

对丈夫容貌的期望,女歌中不多。从仅有的几句可以看出,女性理想中的男性容貌是年轻而健壮、富贵而帅气。如《靓哥》(第3首)唱道:“若有谁站那?桐树柃树吗?公子王孙吗?像红日初升,像红荔披霞。”歌中女性用桐树、柃树来形容男子的健壮挺拔,用公子王孙来形容男子的富贵帅气,用红日初升、红荔披霞来形容男子脸色的红润健康,表明男子年轻、含蓄又充满朝气。虽然这些都是形容和比喻,但也显露出女性在心中对理想丈夫形象的勾画。

2.女性期望的丈夫情感——真心相爱、深情厚意

与男性较为注重妻子的容貌及其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功利性的分工角色相比,女性对丈夫角色的期望则具有更多的情感和理想的成分。概而言之,丈夫对妻子的情感,女性的期望是:真心相爱、深情厚意。

其次,女性不仅要求丈夫对妻子的爱真实可靠,而且要求对妻子的爱是深厚的。虽然在《木船》(第24首)中,男性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向女方表达自己的深情厚意:“爱你情意重,重如七船锡,重似八船盐。爱如前山重,山重比爱轻。爱你最深沉,深爱凝心头,倾心把妹爱。”但是女方并不以为然,反而认为男方的情感很轻,希望男方进一步印证自己感情是深厚的。于是女方在《棉篮》(第25首)中唱道:“口口说情重,重如篮中棉,重象兜中绒,棉绒轻飘飘,哥情意重否?”女方意在以否定的方式让男方更充分的证明自己感情的深厚。为了证明自己的厚爱,男方便唱出《俏眼》(第26首),不仅赞美了女方的靓丽迷人,还陈述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为自己的深情厚意提供事实和依据:“妹靓丽撩人,眼角利如剑。未开口先笑,一笑一醉人,醉满床满枕。头觉梦中见,二觉梦中逢。梦见手抓手,原来手抓席。以为嘴对嘴,原来嘴对枕。白做光棍梦,空梦种妹田,梦里两相欢。”

3.男性认同的丈夫角色——珍惜所爱、体贴理解、勤劳独立

坡芽情歌中,男性对自己作为丈夫角色的认同,蕴含在男性对自己作为丈夫的义务的理解和承诺之中。

男性对丈夫角色的认同集中体现在《浮萍》(第72首)、《煮饭》(第74首)、《犁仗》(第76首)、《田地》(第78首)和《牵手》(第80首)等几首男歌中。概括起来,男性认同的丈夫角色主要是:珍惜所爱、体贴理解、勤劳独立。

(1)珍惜所爱。如《浮萍》唱道:“若得妹为妻,田埂高自低。水自渗进田,旱田变水田。良田有浮萍,浮萍不须耕。妹腮吸能醉,妹手摸就饱。”男方通过这首歌意在向女方表明,如果能娶得女方为妻,就必然能得到幸福,因为田地就会自然变得肥沃。自己会守着女方,陶醉在对女方的爱怜之中。表达丈夫十分珍惜对妻子的爱。

(2)体贴理解。《犁仗》集中表达了丈夫要体贴妻子的男性思想。“若得妹为妻,犁地草不剩,种田垄不遗。织布哥绕纱,生儿哥抱娃,背儿串门耍,别让妹累垮。”这首歌表明男性对丈夫角色的理解:如果自己作为丈夫,不仅会辛勤耕作,把田地种好;还会帮助妻子做家务,特别是帮助妻子照看孩子,不让妻子辛苦受累。表明了丈夫对妻子的体贴。

《煮饭》集中反映了男性对理解妻子的认同:“若得妹为妻,近活哥去做,远活找帮工。帮工来人多,妹煮饭等哥。饭烧焦不怨,饭煮煳不说,饭焦偶尔焦,饭煳偶尔煳。”歌中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作为丈夫尽量减轻妻子的负担,自己能干的活自己去干;同时还要理解和包涵妻子,假使是妻子把饭煮煳了,丈夫也不要有怨言和责备,应该想到这只是偶然的过失而已。男歌正是从煮饭这样的日常小事,表达了丈夫对妻子的理解。

(4)勤劳独立。坡芽情歌中,男性除了得到爱情之外,别无它求;换句话说,只要得到女方的爱情,男方愿意用自己的勤劳为自己相爱的人获取幸福(实际上女性也是如此)。《田地》和《牵手》共同表达了这种通过勤劳获得幸福,同时又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丈夫角色。《田地》唱道:“若得妹为妻,无田我恳地,旱糯香又黏,度岁岁年年。黄花染糯饭,赶圩卖的好,汉官也想要。咱不怕饿死,地角咱栽芋,芋茎可充饥,相伴过一生。”《牵手》也唱道:“一年十二月,正月咱下地,二月咱下田,咱俩在一起,一起谋生计,活的像邻里。”

[1]刘冰山.坡芽歌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黄育馥.人与社会——社会化问题在美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容貌情歌丈夫
情歌的故乡是我家
画与理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Perfect is Boring
绵绵情歌
感恩节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