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坡芽歌书》中的壮族文化心理探析

2011-01-27查明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对歌诗性男方

查明华

(文山学院科技处,云南文山663000)

民族文化心理是受民族历史积淀的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对人、对事、对物等客观存在和关系的心理行为反应倾向和方式,是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壮学研究中,壮族文化心理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1988年,《广西民族研究》第4期登载的三篇文章集中反映了研究者对壮族文化心理的认识。首先是梁庭望教授《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概括了壮族文化的核心和实质的六个方面:“(1)含蓄内向的民族性格;(2)开朗上进的心理特质;(3)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4)朴实淡雅的艺术风格;(5)谦和礼让的民族传统;(6)重农轻商的经济思想。”[1]接着,蓝建宇《论壮族思想意识、心理结构及其中之卑弱成分》认为,壮族具有“直观性”、“因循守旧”、“悲弱怯懦”、“虚假繁复的生活心理”,[2]而潘春风《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探讨》则认为,壮族具有“勤劳耿直,淳朴厚道”,但“不善于理性思考,不善于精密思辨”。[3]这三篇文章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对壮族文化进行了深层反思,其中对壮族文化心理的肯定性评价如含蓄、谦和、勤劳、淳朴等为人们所接受。

之后,有研究者从更具体的民间文学和语言文化视角,或从社会习俗包括民间建筑、服饰饮食、人际关系等方面综合概括壮族文化心理,如“宽容心理”。[4]近年还有研究者从歌咏文化概括了壮族诗性思维的心理特点。但诸多研究概括的含蓄、谦和、勤劳、淳朴、宽容、诗性思维等壮族文化心理特点,其客观性和稳定性还有待更广泛和更充分的研究支撑与印证。

就研究路径而言,壮族文化心理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那文化”、“歌圩文化”、“铜鼓文化”、“服饰文化”中有着生动的体现,从微观层面或基于具体文化载体分析壮族文化心理,有助于为壮族文化心理的研究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促进其概括程度的提高和共性特征的确定。

本研究所依据的《坡芽歌书》源于云南省富宁县流传的一种以原始的图画文字记录在土布上的壮族歌书。2006年2月,发现者最初在坡芽村所见的歌书是一块宽约1尺、长2尺余的土布,画有81幅图画,每一幅图画代表一首特定的山歌,记载了81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成,人们根据每个图画的标识,唱出它代表的山歌。后经文字编译整理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本文将其简称为《坡芽歌书》。

“《坡芽歌书》其实就是一本当地人习唱情歌的教科书。歌书里所选诗歌都是当地早已传唱的传统民歌”,[5](P8)蕴含了文字、情爱、文学、民俗、历史文化等丰富内容,梁庭望教授在为《坡芽歌书》作序中称其为“富宁乃至文山壮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坡芽歌书》包含的81首山歌以对唱为主,男唱42首,女唱38首,合唱1首。从内容看,它反映了壮族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爱直至相约白头偕老、誓同生死的对歌联情全过程,是壮族依歌择偶婚恋习俗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折射了壮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一、待人的朴实与谦和

依歌择偶对互不相识的人而言,外部吸引和身世背景本是重要的。但《坡芽歌书》中,从男青年开始的对歌则以自谦为主,在第一阶段,男青年不以自夸吸引女青年,而以述说自己卑微、贫贱、孤单取得同情。如第1首《月亮》中男青年唱到“鸡挑啄大米,我捡瘪谷粒”,在第2首《一把石子》中唱到“没吃又没穿,破衣像纸钱,比妹身低贱”。对男青年的自谦,女方回应是以称美对方开始。如第3首《靓哥》中女方回应道:“若有谁站那?”“公子王孙吗?像红日初升,像红荔披霞”。

对歌过程中,男女方即使疑虑对方有家室也以羡慕和夸好的方式表达,或以担心的方式提出疑问。如最早在第9首《开口笑》中女方提出疑问,唱的是“你俩恩爱多,入双又出对”,“你耕田种地,夫妻对着乐”。在第37首《笼中鸭》中唱到:“你妻会生计,做人真得体。”男方在第14首《流泪》中唱到:“想妹又多心,但愁妹有夫,甜言骗哥玩。”在第36首《抬脚去妹家》男方唱到“怕妹设骗局,只忧有蜘网,粘死成枯蝉,怕妹有夫郎”。表达担心也是一种自谦与示弱,仍体现出其朴实。同时可看到男方女方的表达方式有不同。女方的表达更具体形象,男方更抽象些。

感情与生活的承诺也显朴实。第74首《煮饭》,男唱到“若得妹为妻,近活哥去做,远活找帮工”,在第76首《犁仗》还唱到“织布哥绕纱,生儿哥抱娃”。女方在第75首《扛斧》中唱到“若得哥为夫,砍树妹抗斧,进门妹端凳”,“剩饭妹吃尽,袜带帮拴紧,穿鞋帮提跟”,在第77首《三趟》中唱到“月织一匹布,不让你穿旧”。从开始交往的自我介绍到最后决定共同生活的承诺,没有虚夸,也没有对对方的牵制,体现了互敬互爱的家庭生活态度。

这种朴实谦和的心态与其它有关研究结论相契合。如韦达在《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中概括了壮族做人的4条原则:“对人—敬重”、从善待人、尊重他人,“对己—洁身”,“言行—谨慎”、注意不出口伤人,“哲学—中庸”,讲求人心换人心的平衡。而治家之道讲求和睦团结,宽容大度。[6]正是有了这样的人生经验和准则,在婚恋交往中也就体现出更多的赞美、欣赏和谦卑。

二、涉世的聪慧与审慎

《坡芽歌书》反映壮族男女青年对歌联情并非简单的一见倾心,也非直觉地断然否定,而是经历了心理行为交流的逐步演进。从初见面的相识相悦开始,进而认真分辨和表达彼此感情后求婚,再强调感情的专一和共同生活的愿望以坚定感情,最后憧憬未来生活并对彼此的角色行为有清晰的认定。每一阶段都有相应交流沟通的策略,目的明确。其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坡芽歌书》中壮族男女青年对歌联情心理行为发展过程

前三个阶段皆以男方开始,直到最后一阶段以女方表达决心开始,体现了男性的主动和女性的矜持与大方。

依歌择偶习俗及交往方式,使男女青年不必事先相识就可交流沟通,扩大了择偶范围与机会。但对对方情况的不了解也使这种交往有一定的风险。《坡芽歌书》中,追问对方感情的专一与真诚是重点。从过程看,相见开始男青年的自谦体现了朴实中的审慎与智慧。不夸耀自己,表明自己的普通甚至卑微,体现愿者上钩的坦然,追求虚荣者尽可早离开,避免在趣味不投的对象上多花时间。

第二阶段以探究感情为主。这阶段也是最长的一个阶段,从第16首到第49首,唱了34首歌来理清感情状态。指疑(即直言认定的情形或对对方的真心提出疑问)最多也在此阶段,17首用以指疑的山歌此阶段有12首。男方直接述说担心女方骗自己的想法,而女方则直述设想的情形,以此分析对方反应,从中了解实情。

在第二阶段结束时,男方开口求婚,女方也表示愿意。但男方转而提出爱情有待成熟,见第50首《簸中米》,由此开始第三阶段的交流,强调爱要心甘情愿,强扭的瓜不甜,并再试探和了解对方婚姻情况,整个对歌过程都是慎重的。

从《坡芽歌书》这一教科书似的口传文化载体可看到,壮族的山歌民俗尤其在谈情说爱中并非“公然调笑公然唱,不计生人与熟人”[7]的轻浮,而是包含了涉足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聪慧与审慎。

前面提到,近年有研究者基于歌咏文化提出了壮族的诗性思维概念,即“以诗性直觉和诗性智慧作为基础,是人们在长期的诗歌文化氛围熏陶下,形成的创造天赋”[8](P299),是“浪漫而充满智慧”的民族心理的体现。[9]其智慧不仅仅是生活中以歌代言,还包括了以诗性思维为工具,对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的探测与洞悉。《坡芽歌书》对歌联情中的理智与慎重正是借助了诗性思维予以实现。

三、婚恋的重情与重义

《坡芽歌书》体现的依歌择偶习俗从一开始就抛开了彼此的财富、门第和地位,可以说是纯粹的谈情说爱。第一阶段相识相悦直接以谈情开始。如第4首《鸳鸯》中男方唱到“我俩同方向,命定结成双”,接着在第5首《鹧鸪》中女唱回应到“心如悬蜂巢,乱似黄蜂窝,心心飞向哥”。第二阶段中的诸多指疑皆以弄清对方感情为目的。

在最后一阶段憧憬未来仍强调感情的重要。如第68首《肠相结》中男唱到“念你就泪横,肠肚拧成绳”,在第71首《果蔗》中女方唱到“哥若做我夫,河水泡饭也香甜,盐粒下饭也可口”,在第78首《田地》中男唱到“咱不怕饿死,地角咱栽芋,芋茎可充饥,相伴过一世”。没有刻意的对富贵富裕生活的向往,但有彼此相伴相爱的追求与满足。

这样的特点与梁杏云对《嘹歌·贼歌》进行分析得出的判断相似。壮族男性“宽怀仁慈,重情轻利,积极乐观”,女性“豁达热情,忍辱负重,忠实爱情,敢做敢为”。[10]

《坡芽歌书》以口传为主,同时它以原始的图画文字作记录,使其在流传中内容完整稳定,教育功能突出。通过《坡芽歌书》的传唱,壮族年轻一代潜移默化地受到人生观、爱情观的熏陶,了解壮族生活、生产模式与有关知识,以及男女在其中的社会角色,学习男女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对其成长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也使壮族传统文化心理得以模仿和渗透。

[1]梁庭望.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J].广西民族研究,1988,(4):1 -6.

[2]蓝建宇.论壮族思想意识、心理结构及其中之卑弱成分[J].广西民族研究,1988,(4):7 -16.

[3]潘春风.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1988,(4):17 -26.

[4]韦顺莉.论壮族的宽容文化心理之表现[J].广西民族研究,2002,(3):67 -70.

[5]刘冰山.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6]韦达.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壮族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二[J].广西社会科学,2003,(9):177-180.

[7]覃慧宁.传统书写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歌谣习俗[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7-132.

[8]覃德清.中国文化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陆斐,王敦.壮族歌咏文化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J].百色学院学报,2010,(1):32 -35.

[10]梁杏云.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J].广西民族研究,1998,(3):59-62.

猜你喜欢

对歌诗性男方
对歌昆虫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自制
对歌
跳跳龙失踪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