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

2011-01-27周小娟阳娟

中外医疗 2011年35期
关键词:调查者职业性锐器

周小娟 阳娟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2)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时常面临着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威胁。按马来西亚Tan的职业损伤分类法,护士的职业损伤分为4类,即生物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和心理社会性损伤。职业性损伤因素可对护士所产生一系列影响。2009年至2010年,笔者对长沙、湘潭两地6所基层医院的护士职业损伤现状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湘雅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湘乡市人民医院、湘潭县楠竹山医院等6家医院的12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28岁;护龄2~20年,平均9年;中专44人,占36.7%;大专76人,占63.3%。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毕业时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近1年中受到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伤害的情况;(3)工作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和防护行为。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85.8%。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0.0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文件,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士受职业性危险因素伤害情况

近1年中,研究对象受到生物、物理、化学及心理社会性等职业性危险因素伤害的情况,见表1。

2.2 护士的职业防护行为

调查中有62.1%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工作中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有61.4%的觉得太麻烦;有20.5%的是因为医院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还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护。数据讨论力度不够,不太清晰。

3 讨论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把自己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护士面临的各种职业损伤情况如下。

(1)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64.1%的调查者有过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源。如何避免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源,是护士工作中必须加强注意的问题。(2)锐器伤害: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针头刺伤、安瓿碎片等锐器伤害在数据统计上是频率最大的,分别达到了87.4%和57.3%。此类锐器伤害并非单纯的物理伤害,有文献表明,护士锐器伤病毒类疾病的传播十分厉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0.3%;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乙肝感染率可高达30%;丙肝感染率达到1.2%~10%[1]。(3)消毒剂伤害。(4)护患冲突。(5)物理损伤:职业病一般由物理伤害引起。护士一则站立、行走的时间较长;二则常搬运患者和重物;三则频繁使用电脑,手腕长期保持一种强迫姿势。调查数据显示,52.4%的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35.9%的调查者有颈椎方面的疾病。

在调查中有如此多的护士受到职业损伤,主要原因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有待加强,通过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自我防护意识差:调查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因主要是觉得太麻烦,占61.4%;突出显示部分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未养成严谨、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往往会造成很多原本可避免的伤害。严格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习惯是减轻职业损伤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采取防护措施调查者有20.5%的是因为医院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这种现象反映了医院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的缺失。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科学规范管理是减轻职业损伤的基础。

(3)防护教育不到位:未采取防护措施。调查者有18.1%的不知道如何防护。由于传统的护理教育中没有开设护理职业防护教育课程,护士普遍缺乏职业损伤与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是减轻职业损伤的根本。

由此可见,护士工作中无处不存在职业损伤因素,护士群体仍旧面临着较高的职业损伤风险,只有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才能降低护士的职业危险。

[1]张佳,赵爱平.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1~13.

表1 护士受职业性危险因素伤害情况统计

猜你喜欢

调查者职业性锐器
防倾倒双层伸缩锐器盒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
德国网购家具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