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血压监测在夜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1-01-25张爱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左室器官心率

张爱兰

动态血压监测在夜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张爱兰

目的研究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发现夜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针对有左室后壁增厚、心脏超声提示有室间隔、左室肥厚而平时测血压均正常,且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常规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监测方法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血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于确诊夜间高血压患者,及早给予降压治疗,减轻靶器官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夜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人的血压和心率具有生理节奏变化的特点,一般在夜间由于睡眠引起机体及精神的活动下降正常人血压和心率都下降,在午夜时降至最低,清晨醒来时,血压再呈现上升趋势,随后达到一个高峰。但这种节奏变化受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机体生理节奏等。由于受机体生物钟控制,血压呈现昼夜变异[1]。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仍然居高不下的现象称为夜间高血压[2](nocturnal hypertension)。老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动态血压的节律变化与老年各个系统器官病变密切相关[3]。动态脉压是高血压患者整个心血管危险的独立且有力的预测因子,是比诊所脉压提示动脉硬化更准确的指标[4]。近年来用于诊断的携带式血压测量法(ABPM)普及,高血压患者不仅能及时测得白天血压值还能随时掌握夜间血压值改变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患者136例,其中女60例,男76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9.2)岁。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或住院时,经过检查心电图提示有左室后壁增厚、心脏超声提示有室间隔、左室肥厚而平时测血压均正常,且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1.2 方法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伟伦ABPM 6100型)监测患者血压情况,患者均检测左上臂的血压,将测得血压结果记录并统计处理。

1.2.1 动态检测每天上午6:00~8:00时至次日上午。调定白昼(6:00~22:00)每隔20分钟,夜间(22:00~次日6: 00)每隔40分钟自动充气测压1次;

1.2.2 常规检测白昼检测时间与动态监测时间平行操作,晚间只在22:00测定一次。记录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值。

1.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正常值即白昼平均值<135/ 85 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 Hg或夜间血压下降率(即白昼均值与夜间均值之差除以白昼均值)>10%,24 h血压平均值<130/80 mm Hg,。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处理统计数据,组间差异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结果

2.2 统计结果表2所示:

表2 动态监测与常规监测结果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一旦得病,需要终身治疗。其主要的危害在于对靶器官的损害,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人体血压24 h存在着节律波动,无论正常人或高血压患者,其血压上午高于下午,前半夜高于后半夜。血压昼夜节律是反映靶器官受损的敏感指标。约有15%~20%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这种异常的节律消失和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5]。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可以作为预测左室肥厚的指标,而左室肥厚又是高血压引起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内容,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可以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推测提供线索[6]。朱平辉发现[7]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节律消失者的心力衰竭、左室肥厚、脑卒中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4 h平均血压可以作为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8,9]。我们用动态血压检查所得全天患者的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与常规检查的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动态监测组心率较常规监测组较快,说明高血压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小动脉痉挛和心率增快,引起血压的升高。提示我们治疗患者的高血压不仅要降低血压,还要减缓心率,保持心脏功能。表1现显示:SBP和DBP在动态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中P值均<0.01,说明动态血压监测对SBP和DBP的灵敏度要好于常规检测。在136例患者中经动态血压监测和常规检测血压>125/75 mm Hg分别占85.3%和48.5%;在收缩压、舒张压两组比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看三组血压范围的动态监测均较常规监测灵敏,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监测在发现和确诊夜间高血压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检测。夜间高血压患者血压在夜间普遍偏高,不具备夜间血压下降、清晨时血压上升特点。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释放5-羟色胺、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活性物增多。此外还与高龄、血糖血脂异常、体力活动减少等与多种因素有关。夜间血压的持续升高,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负荷过重状态,对心、脑等靶器官构成持续性损害。

夜间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药物治疗要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保证降压安全与有效,以能较好减轻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对于药物的选择,临床试验显示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为较理想的降压药物。非药物治疗主要是要注意控制体重,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总之,动态血压监测与常规血压监测相比,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及时了解和认识夜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积极控制夜间高血压有很大优势,对避免或减轻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White WB,Mansoor GA,Tendler BE,et al.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Epidemiology,determinants,and effects of antihypertentive therapy.Blood Press Monit,1998,3(1):43-51.

[2]张维忠,龚兰生,邱慧丽,等.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138.

[3]Hansen T W,Jeppesen J,Rasmussen S,et al1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population based studyAm J Hypertens,2006,19(3):243-250.

[4]莫云芳,伍松姣,王强,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 (9):591-593.

[5]杨昕远,万平,娄正磊.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右室结构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3,19(4):311-312.

[6]吴珏,张维锋.动态血压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伴劳损的关系探讨.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2):42-43.

[7]朱平辉,欧阳秀革,刘春艳,等.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8): 592-594.

[8]Verdecchia P,Schillaci G,Reboldi G,et al.Different prognosticimpact of 242 hour mean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pressure on strok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Circulation,2001,103:2579-2584.

[9]刘平,石津生.脉压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8:181-184.

257091东营市直机关医院

猜你喜欢

左室器官心率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率多少才健康
类器官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ORGANIZED GIVING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