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状电极在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治疗中应用

2011-01-25秦奋常保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针状尿流率电气化

秦奋 常保东

针状电极在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治疗中应用

秦奋 常保东

目的探讨针状电极在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的应用。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48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时间25~115 min,平均时间45 min。1次手术治愈46例,治愈率95.83%。结论针状电极在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应用,具有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对组织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及有效预防术后膀胱颈再次挛缩优点。

针状电极;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应用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1]。手术后可出现膀胱颈挛缩(bladder neck contracture,BNC),严重影响术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经尿道针状电极治疗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既往有TURP手术史,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排除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镜检查患者膀胱颈都组织瘢痕化,坚硬、弹性差,环形挛缩狭窄,后唇明显抬高呈堤坝状,严重者膀胱颈部仅见一针孔样开口与膀胱相通;尿流率检测不同程度下降。

1.2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48例。年龄65~81岁,平均72.6岁。后3个月内发生30例,术后6个月内发生11例,术后1年内发生7例。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连续硬外麻醉或腰麻。应用WOLF F27,电切镜;先行膀胱镜检查,寻找膀胱内口,若开口小,用F4输尿管导管插入,留置作为电切标记。换电切镜,直视下进镜至尿道前列腺部,在膀胱颈内口或输尿管导管标记开口的3或9点位冷刀切开,再用电刀推切,扩大开口,拔除输尿管导管,电切镜进入膀胱,观察膀胱三角区的位置及颈口

狭窄情况。再以针状电极分别于膀胱颈部5点、7点处行内切开术,彻底切开膀胱颈部纤维环,深度至见到膀胱外脂肪,切开过程可见膀胱颈缓缓张开,以膀胱颈不能继续张开、后尿道与膀胱三角区成一平面为切开成功标志,术后见膀胱颈部开口宽敞。术后常规抗炎治疗,生理盐水膀胱冲洗1~4 d,4~7 d拔除尿管。

1.4 观察内容观察两组病例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及主观症状评分(IPSS)[2]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s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手术时间25~115 min,平均时间45 min。全部病例于手术后进行膀胱冲洗1~4 d,4~7 d拔除尿管。1次手术治愈46例,治愈率95.83%。对两组病例进行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及主观症状评分(IPSS)改善情况统计并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观察内容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观察内容变化(±s)

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

最大尿流率(ml/s)平均尿流率为(ml/s)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16.2±4.06.8±2.04.5±1.4 7.2±3.o2.8±1.922.5±2.2治疗后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部分病例手术后因膀胱颈纤维化或瘢痕增生等原因出现膀胱颈挛缩,占TURP术后所有并发症中占到21.57%[3],膀胱颈口僵硬缩小,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夜尿多、尿线变细,可能出现排尿中断,偶可发生尿潴留。严重影响术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膀胱镜检查予以确诊,镜下检查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表现为膀胱颈抬高,膀胱颈口僵硬,另一类表现为膀胱颈口有瓣膜形成,膀胱颈口呈针尖样改变,组织僵硬。两者在冲水或做排尿动作时无松弛和收缩表现。

TURP术后BNC发生的具体原因和下列因素有关[4]: BNC多发生在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大前列腺及向膀胱突出明显的TURP后极少发生BNc,小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BNC机率较高。90年代采用的高频发生器,电切的输出功率要达到150-200W,电凝输出功率要达到100~160W,才能进行有效的电切及电凝,术中电流强度过大,电凝面积过大、过深,造成组织灼伤,膀胱颈环形纤维变性坏死,形成瘢痕,产生颈口挛缩。膀胱颈部电切过深,内括约肌环状纤维切除过多,致术后膀胱颈部瘢痕挛缩狭窄。术中动作粗暴,过多地反复推拉镜鞘,尤其当镜鞘与身体轴线成一定角度时,更易损伤膀胱颈及后尿道,术后组织纤维化修复、愈合引起狭窄。术中腺体残留,创面不平整,或切除过深,造成外科包膜断裂,使术后上皮爬行覆盖创面困难同样会导致BNc发生。

彻底切断膀胱颈部纤维环而又尽可能减少创面是治疗和提高TURP术后BNC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使用针状电极切开膀胱颈治疗膀胱颈挛缩,由于针状电极与组织接触面极小[5],术中仅仅是切断颈部纤维环,易掌握,即使切穿膀胱颈部亦不会引起明显尿外渗;而且切开过程可观察到膀胱颈明显张开,易于估计切开深度[6];与使用环状电极电切膀胱颈相比,创面明显减小,可有效切断环状纤维,一般不会引起继发性出血,亦不会出现如汽化、激光电切时高能量对周围组织的破坏,相对汽化、双极及激光电切,使用针状电极经济方便。通过本组病例观察,针状电极在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挛缩应用,具有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对组织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及有效预防术后膀胱颈再次挛缩优点。

[1]钱聚标,李正明,袁明杰,等.膀胱颈挛缩的诊治体会.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2):190-191.

[2]梅骅,章咏裳.泌尿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9.

[3]何家扬.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99.

[4]程育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14例分析.中国微刨外科杂志,2006,6(3):199-200.

[5]范海涛,张明,王海英.经尿道电切联合针状电极膀胱颈切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附45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887-888.

[6]郭烽,魏辉,张晓忠,等.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颈内切开治疗膀胱颈挛缩.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772-773.

450000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猜你喜欢

针状尿流率电气化
PPE见解:新平台是实现产品阵容电气化的重要一步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约稿(征稿)函
针状焦生产技术及行业发展探讨
云南: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运能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针状焦技术的研究进展
针状焦市场分析与生产技术研讨
尿动力检测中尿道测压管对尿流率的影响
最大尿流率变化值在判断术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尿得怎么样,马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