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血清CK-BB动态分析

2011-01-25刘玉美孙玉环刘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病中度

刘玉美 孙玉环 刘勇

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血清CK-BB动态分析

刘玉美 孙玉环 刘勇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血清CK-BB水平动态变化对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在生后24、48、72 h内采血,采用比色法对57例HIE患儿和31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CK-BB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早期血清CK-B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水平(均P<0.01),且与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相互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测定血清CKBB水平可早期判断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缺氧缺血性脑病;CK-BB;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我国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故早期诊断及分度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致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CK-BB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如何在临床症状出现以前早期确定脑损伤的程度及预测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进行早期神经干预,对于防止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测定了57例符合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出生3 d内血清CK-BB的活性,以探讨血清CK-BB对HIE患儿早期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57例,符合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男/女为31/26。按“2000年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1]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度。轻度HIE组20例,中度组24例,重度HIE组13例。对照组31例来自无窒息的足月新生儿,男/女为16/ 15。两组的排除标准均为:先天畸形,肿瘤,母亲药物成瘾,严重感染,先天代谢性疾病等。出生体重及胎龄资料各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分别于生后24、48、72 h内采集新生儿股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中待测。CK-BB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测定CK-BB活性的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进行正态性与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资料,方差齐。

2 结果

对照组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组患儿不同时间血清CK-BB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组24 h内血清CK-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HIE组随轻、中、重度血清CK-BB水平逐渐升高,相互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后48 h内中度和重度HIE组血清CK-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P<0.01),重度HIE组显著高于中度HIE(P<0.01),中度HIE组和轻度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轻度HIE组血清CK-BB水平均降至正常,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72 h内重度HIE组血清CK-B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和中度HIE组(P<0.01),中度HIE组亦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HIE组和轻度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轻度HI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HIE组与对照组组新生儿不同时间血清CK-BB检测水平结果(±s,U/L)

表1 HIE组与对照组组新生儿不同时间血清CK-BB检测水平结果(±s,U/L)

组别例数CK-BB 24h48h72h轻度HIE组77.2028.6819.35 1814.42±3.198.94±3.677.72±3.37中度HIE组1919.61±4.2412.42±3.988.64±3.62重度HIE组1230.15±5.5321.74±4.6412.87±3.92对照组327.63±3.677.24±2.367.64±2.54 F值

3 讨论

通过对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缺氧缺血使脑血流改变导致脑损伤,慢性和部分缺氧缺血,体内血流出现二次重新分配,保证代谢最旺盛部位,大脑皮层失状旁区及其下部分的白质最易受损,而急性完全性缺氧缺血则不发生血流重新分配,脑损伤发生在基底节等代谢旺盛的部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加重脑损伤。同时脑组织代谢发生改变,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急剧减少,最终因能量衰竭,出现一系列使损害进一步恶化并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瀑布样反应,钠-钾泵和钙泵功能不足,细胞毒性水肿;钙离子通道开启异常,神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多;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的毒性作用,以及脑血流调节障碍等,最终导致脑细胞水肿、凋亡和坏死[2]。

因此,临床上早期确定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并对中、重度HIE患儿进行早期神经干预,对于防止和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早期治疗和干预最好起始于生后24 h,并且越早越好,最迟不得超过生后48 h,否则脑损伤会进一步发展加重[3]。当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并结合颅内B超、CT及MR等检查,而影像学检查往往由于病情较重,影响了检查的顺应性,应用受到临床限制,也不利于动态推测病情变化、提供及时治疗及判断预后。

肌酸激酶(CK)也称肌酸磷酸激酶(CPK)。根据其组成亚基的不同,肌酸激酶(CK)分为三种:肌型肌酸激酶(CKMM)、心型肌酸激酶(CK-MB)、脑型肌酸激酶(CK-BB)。近年来CK-BB被认为是与脑组织有关的特异性蛋白,它分布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胞浆中,可以较好反映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当脑细胞受到损害时,可从细胞内释放。研究发现,HIE患儿脑脊液中酶活性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升高,且较血清酶活性改变更能直接反映脑损伤,故诊断价值更大[4]。然而脑损伤时,腰穿或脑室穿刺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危险性,且技术操作复杂、痛苦,不如静脉采血经济、简单、方便。为此,姚裕家等人作了相关研究,发现血清和脑脊液中CK-BB成密切正相关,原因为脑损伤时血脑屏障渗透性发生改变,脑脊液中CK-BB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血清CK-BB分析可替代脑脊液CK-BB活性检测[5]。

研究表明,生后24 h,尤其12 h内血标本检测CK-BB最有意义,且与近期神经系统后果有关。而生后3 d仍持续高水平,提示脑损伤持续加重,可发展为脑组织坏死、脑水肿及颅内出血,患儿预后较差,病死率及出院时神经系统检查异常率高。所以当新生儿尤其是那些出生时有宫内窘迫和窒息的新生儿出生6~8 h后血清中检出CK-BB,应高度警惕新生儿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避免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我们的研究发现生后24 h内HIE组血清CK-BB水平达高峰,此后进行性下降,至48~72 h明显降低甚至正常。结果显示血清CK-BB在中度及重度HIE组比轻度HIE患儿明显升高,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

我们的实验表明,血清CK-BB动态监测是评价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的良好指标。检测方法方便快捷,痛苦小、损伤小,且易于接受,临床开展顺应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379.

[2]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5.

[3]张爱梅,刘长云,吕祖芳,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BB水平与脑实质CT值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5):90.

[4]Mokuna K,Kato K,Kwai K,et al.Neuron specific enolase and S-100 protein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neurological diseases.J Neurosci,1993,60:443.

[5]姚裕家,李顺品,李炜如.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和脑脊液LDH,CK及同工酶分析和相关性研究.中国围产医学杂志,1999,2: 27-29.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儿科

孙玉环13793683871wfsunyuhuan@163.com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病中度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小米手表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