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外周肺实质脂肪瘤1例

2011-01-19朱春梅葛秀山袁新宇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脂肪瘤右肺脂肪组织

朱春梅 常 丽 葛秀山 袁新宇 曹 玲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3个月。因“咳嗽10 d,咳嗽加重伴发热3 d”于2010年12月30日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呼吸科。患儿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痰,无发热,于外院就诊,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 d,咳嗽好转,继续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对症治疗。入院前3 d咳嗽加重,咳痰量增多;伴发热,体温最高37.8℃,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5.86×109·L-1,N 0.567。胸部X线片示双肺中内带点片影,左肺门区条片影。为进一步诊治以“肺炎”收入我院。

既往史:胎龄27周,出生后即于外院行气管插管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母孕期体健,否认感染及特殊药物服用史,否认射线及毒物接触史。

入院查体:T 37.6℃,R 32·min-1,HR 120·min-1,体重7.5 kg。发育落后,营养欠佳,呼吸略促,口周无发绀,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少量喘鸣音。心脏和腹部查体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5.31×109·L-1,N 0.723,CRP 2.1 mg·L-1,ESR 2 mm·h-1,PCT >0.5 ng·mL-1, ASO<250 U·L-1, 血气分析基本正常。ECG、心脏和腹部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TB-Ab(-),PPD(-),痰培养(-),痰涂片未找到真菌及菌丝。血清G试验 184.9 ng·L-1(正常参考值<10 ng·L-1)。血培养阴性。

影像学检查:入院后第2天(2010-12-31)胸部CT示双肺散在斑片状致密影,双肺小叶间隔增厚,局部过度充气,右肺下叶及纵隔旁胸膜下可见多发圆形厚壁、密度均匀一致低密度病灶(CT值-172 Hu)(图1A)。

入院诊断:支气管肺炎,肺囊肿合并感染?肺脓肿?

诊疗经过:入院后予头孢甲肟0.25 g,静脉滴注,每天2次。抗感染治疗4 d,患儿仍有发热、咳嗽和喘息,考虑患儿存在肺部慢性病变,病程较长,可能存在耐药细菌感染,换用美罗培南80 mg, 静脉滴注,每天3次,治疗2 d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5 d后肺部啰音消失,未再发热。美罗培南治疗14 d,复查胸部CT(2011-01-14)示双肺支气管血管束粗乱,小叶间隔增厚,未见片影,右肺下叶及纵隔旁胸膜下仍见多发圆形、边界清晰和密度均匀一致低密度病灶(CT值-180 Hu),提示脂肪样密度(图1B)。 结合患儿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治疗时间较长,血清G试验阳性,考虑可能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但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真菌病原学检查阴性,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依据不足,予口服氟康唑40 mg,每天1次,预防性治疗7 d出院。

出院后患儿无发热和咳嗽,精神、食欲好。出院1个月复查胸部MRI(2011-02-16)示右肺及纵隔旁散在数个类圆形结构,为脂肪信号,最大者为10.4 mm×12.1 mm×18.6 mm,位于右下叶背段;最小者直径为2 mm,T2W1序列均为高信号,压脂序列(STIR序列)显示其内容物转变为低信号,并见高信号包膜,包膜光滑,未见液平及其他成分。考虑右侧肺部多发脂肪瘤(图1C,D)。

图1 患儿胸部X线片和CT检查所见

注 A:胸部CT(2010-12-31)示双肺散在斑片状致密影,双肺小叶间隔增厚,局部过度充气,右肺下叶胸膜下可见圆形厚壁、密度均匀一致低密度病灶(CT值-172 Hu);B:胸部CT (2010-01-14)示双肺支气管血管束粗乱,小叶间隔增厚,未见片影,右肺下叶及纵隔旁胸膜下见多发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一致低密度病灶(CT值-180 Hu),提示脂肪样密度;C,D:胸部MRI(2011-02-16)示右肺及纵隔旁散在数个类圆形结构,为脂肪信号, T2W1序列均为高信号,STIR序列示其内容物转变为低信号,并见高信号包膜,包膜光滑,未见液平及其他成分

2 讨论

Rokitansky(1854)报道了首例下呼吸道脂肪瘤。肺部脂肪瘤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1%~0.5%[1]。脂肪瘤起源于中胚层,主要位于大支气管壁黏膜下层,由大支气管壁延伸至细支气管。肺脂肪瘤分为支气管内脂肪瘤和外周肺实质脂肪瘤。支气管内脂肪瘤更常见,占80%,其来源于大气管壁内的脂肪组织,大多单发,以左主支气管内最为常见,可能与左主支气管较长有关。外周肺实质脂肪瘤占20%,被认为起源于肺周边细支气管壁的脂肪组织,多见于右上叶肺组织,直径1~7 cm。支气管壁的脂肪组织随着支气管的不断分支而减少至直径<1 mm的细支气管壁消失,因此外周肺实质脂肪瘤较罕见。脂肪瘤病理瘤体呈淡黄色,质软,可有分叶。瘤体覆盖呼吸道上皮,包膜完整。镜下可见瘤体内仅有成熟的脂肪细胞,可伴有黏液变性,而其他成分如纤维组织、腺体、骨及软骨组织钙化非常少见,可与错构瘤、畸胎瘤相鉴别。

检索Medline数据库近90年来的文献,仅报道9例外周肺实质脂肪瘤[2~4],且均为成人病例(44~71岁),8例男性,1例女性。肺脂肪瘤以男性多见,高发年龄为50~60岁[5]。支气管内脂肪瘤可引起气道阻塞,继发肺不张及肺部化脓性改变而出现相应症状。外周肺脂肪瘤在胸部X线片上常表现为单发占位病变,且因其高发年龄为50~60岁,故依据胸部X线片结果不能与恶性肿瘤区分。CT扫描可以很好地分辨包含有脂肪组织的同质病变。脂肪组织在CT值为-50~-150 Hu的扫描下,显示病变边界清楚,均质,脂肪密度,可帮助诊断[5,6]。但确诊仍需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经皮肺穿刺和开胸肺活检获得组织学标本。尽管肺脂肪瘤是良性病变,但是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已报道的9例成人病例[2~4],7例行肺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而明确诊断[2],1例通过CT扫描并复习12年前的胸部X线片证实病变未改变,除外恶性肿瘤,未行组织活检而明确诊断[2]。气管内脂肪瘤瘤体多较小,可行内镜下切除、气管切开肿瘤摘除术或支气管袖式切除术。外周肺实质脂肪瘤通常不需要外科治疗。

未见儿童肺脂肪瘤的文献报道,可能与儿童支气管壁内脂肪组织含量较少有关。本例患儿年龄13个月,病因不详,但因其为早产儿,生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并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影响其支气管肺的正常发育成熟。推测本例患儿的发病可能与此有关,也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外周肺实质脂肪瘤因其位于外周,大多无症状。本例患儿住院主诉为“咳嗽10 d,咳嗽加重伴发热3 d”,查体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并非肺脂肪瘤所致。肺实质脂肪瘤只是在肺炎治疗后无意中发现。

本例患儿外周肺实质脂肪瘤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除外感染性疾病,辅助CT扫描,通过病变边界清楚,均质,无纤维、软骨钙化等其他成分,CT值提示脂肪密度,其后在MRI随访中明确诊断。随着MRI 技术的发展,可进行STIR序列技术检测证实脂肪组织,帮助诊断,可避免肺活检等有创检查。MRI的STIR序列技术可以为肺脂肪瘤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但并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随访才能明确诊断。

外周肺实质脂肪瘤也可见于儿童,临床上发现肺内边界清楚、圆形均匀一致低密度病灶,CT值在-50~-150 Hu者,应考虑该病可能,胸部CT和MRI检查可帮助诊断。

[1]Pollefliet C, Peters K, Janssens A, et al.Endobronchial lipomas: rare benign lung tumors, two case reports.J Thorac Oncol, 2009,4(5):658-660

[2]Wood J, Henderson RG.Peripheral intrapulmonary lipoma: a rare lung neoplasm.Br J Radiol,2004,77(913):60-62

[3]Guermazi A, El Khoury M, Perret F, et al.Unusual presentations of thoracic tumors: Case 3. Parenchymal lipoma of the lung.J Clin Oncol, 2001,19(17):3784-3786

[4]Hirata T, Reshad K, Itoi K, et al.Lipomas of the peripheral lung-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37(6):385-387

[5]Atre A, Rajapure S, Joseph J, et al. Case report: Lung Lipoma. Indian J Radiol Imaging. 2007,17:267-268

[6]Gaerte SC, Meyer CA, Winer-Muram AT, et al. Fat-containing lesions of the chest. Radiographics, 2002,22(S):61-78

猜你喜欢

脂肪瘤右肺脂肪组织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高脂肪饮食和生物钟紊乱会影响体内的健康脂肪组织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癌旁脂肪组织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分析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