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2010-11-26詹国平

合成化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包合物含油率丙基

詹国平, 郝 丽

(中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艾叶挥发油(艾油)主要含萜类和烯类等60多种有效成分[1],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消炎、抗凝血、抗过敏和护肝利胆之功效[2]。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药疹等,特别在治疗三叉神经痛、关节炎、中风等方面有奇效[3]。由于艾油易挥发,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成分,在一般制剂中性质不稳定、水溶性小、配制水溶液浓度低,影响了药效。

包合技术在此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可增加药物溶解度、掩盖药物异味、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患者顺应性[4~6]。包合材料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水溶性好,热稳定性高,且肾毒性、溶血作用及刺激性均较小,适于制成注射剂,被认为是极有潜力的低毒、安全、有效的药物增溶剂[7~9]。

本文采用搅拌法将艾油(O)与HP-β-CD进行包合,制备了艾油-HP-β-CD包合物(1),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以艾油利用率,收率及含油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1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AVATAR-36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KBr压片)。

艾叶,药用品,山东产;HP-β-CD,山东新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用前在电热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O的提取(水蒸汽蒸馏法)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干燥的艾叶粉末70 g和蒸馏水700 mL,充分浸泡3 h;连接装有少量蒸馏水和正己烷(1 mL)的挥发油提取器,缓缓加热至微沸,保持4 h~5 h,收集油层。重复上述步骤2次,合并艾油,用乙醚(2×3 mL)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除溶剂得黏稠状淡绿色油状液体O(具有很强的芳香性气味),干燥后放置阴冷处,避光密封保存,待用。

1.3 1的制备

在反应瓶中加入HP-β-CD(mHP-β-CD/g)的蒸馏水溶液,在一定转速条件下缓慢滴加O 1 mL(体积记为VO/mL,质量记为mO/g)的无水乙醇(4 mL)溶液(约1滴/10 s),滴毕,于一定温度搅拌反应2 h。冷却至室温,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饼用适量乙醚洗涤,合并滤液,挥干溶剂后放入冰箱静置冷藏预冻24 h;冷冻干燥4 h;于-35 ℃冷冻干燥48 h。研磨,过80目筛得淡黄色粉末1。

1.4 评价指标的测定[10]

将1用无水乙醇洗至近无艾叶油香味,挥去乙醇后精密称量得m1。置于装有沸石的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200 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回流1 h~2 h至油量不再增加。冷却放置1 h测出1中包含的艾油(记为O′)的体积(VO′/mL)与质量(mO′/g),并计算艾油利用率(%),收率(%)和含油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1的制备工艺优化

O 1 mL,其余反应条件同1.3,采用四因素[m(HP-β-CD) ∶V(O)(A), 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和搅拌速度(D)]三水平正交实验[L9(34)]优化合成1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采用艾油利用率,收率和含油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包合效果,将艾油利用率,收率和含油率的权重分别定为0.6, 0.3, 0.1,用综合评分评价优劣并进行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1的最佳条件为A2B3C1D2,即m(HP-β-CD) ∶V(O)=8 ∶1,包合温度60 ℃,包合时间3 h,搅拌速度700 r·min-1。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三批包合物,所得各评价指标稳定,平均艾油利用率为(79.50±1.51)%,平均收率为(56.56±1.35)%,平均含油率为(12.57±1.92)%,表明其工艺可行。

由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C>B>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投料比和包合温度分别作了进一步的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m(HP-β-CD) ∶V(O)超过8 ∶1以及包合温度超过60 ℃时,艾油利用率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快,使O向外扩散速度加快,而且各相液体的黏度降低,减小了扩散阻力,因此艾油利用率下降。HP-β-CD的用量大可促进反应向生成包合物的方向进行,但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其对艾油利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当HP-β-CD过量时,溶液的黏度太大,内部的作用阻碍了包合物的形成,且操作复杂,不易测定,也不利于临床应用。

2.2 1的表征

(1) TLC

分别取适量的混合物(O/HP-β-CD), O′, 1和O用正己烷溶解后作TLC检测[展开剂:V(石油醚) ∶V(醋酸乙酯)=9 ∶1,展开前将板置于展开槽中饱和10 min,用1%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作显色剂],结果见图1。图1验结果表明,在与A相同的位置上,O/HP-β-CD和O′出现了相同颜色的斑点,三者薄层色谱图一致,而1水溶液直接展开则得不到斑点,可见包合物已形成,并且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

表1 合成1的正交试验结果*Table 1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synthesizing 1

图1 1, O′, O/HP-β-CD和O的TLC结果Figure 1 TLC results of 1, O′, O/HP-β-CD and O

(2) IR

1, O/HP-β-CD和HP-β-CD的IR谱图见图2。从图1可见,HP-β-CD和1的IR谱非常相近,这是由于HP-β-CD将O包合后,O已嵌入HP-β-CD的疏水空腔中,从而使O的许多特征峰被湮没,产生了屏蔽作用,但两者仍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例如,HP-β-CD的羟基特征峰3 406 cm-1位移至3 399 cm-1;烷基特征峰2 971 cm-1, 1 464 cm-1, 1 416 cm-1, 1 376 cm-1分别位移至2 969 cm-1, 1 459 cm-1, 1 412 cm-1, 1 340 cm-1;在1 733 cm-1处的羰基特征峰在1中消失。与HP-β-CD的IR谱相比,1的特征峰相对强度亦有所变化,1中部分峰位降低且峰宽拉长。

1与O/HP-β-CD的IR图谱亦有显著不同,O/HP-β-CD中的羰基特征吸收(1 735 cm-1)仍然存在,而1的IR谱中生成一个新峰1 029 cm-1; 1中峰位降低,峰强度有所改变。说明O与HP-β-CD形成的包合物不是简单的混合物,生成了新的物相。

ν/cm-1图2 1, HP-β-CD和O/HP-β-CD的IR谱图Figure 2 IR spectra of 1, HP-β-CD and O/HP-β-CD

综上所述,HP-β-CD与O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1。

3 结论

采用搅拌法使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艾油进行包合,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疏松、溶解性能好的艾油-HP-β-CD冻干粉。分析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具有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制备艾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 艾油1 mL,m(HP-β-CD) ∶V(艾油)=8 ∶1),包合温度60 ℃,包合时间3 h,搅拌速度700 r·min-1。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79.50%,收率56.56%,含油率12.57%。

[1] 郑汉臣,蔡少青.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梅全喜. 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6,27(5):311-314.

[3] 黄学红,谢元德,朱婉萍,等. 艾叶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34-735.

[4] Junquera E, Martin-Pastor M, Alcart E. Molecular encapsulation of flurbiprophen and/or ibuprophen by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in aqueous solution.potentiometr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J].J Org Chem,1998,63(13):4349-4350.

[5] 蔡双霜,黄华,陈莉. 羟丙基-β-环糊精的应用发展[J].中国药业,2008,17(10):78-79.

[6] Kim J H, Lee S K, Ki M H,etal. Development of parenteral formulation for a novel angiogenesis inhibitor,CKD-732 through complexation with 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J].Int J Pharm,2004,272(1-2):79-89.

[7] 代国飞,王明伟.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药学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61.

[8] Davis M E, Brewster M E. Cyclodextrin-based pharmaceutics:Past,present and future[J].Nat Rev Drug Discov,2004,3(12):1023-1035.

[9] 李文德,周俊侠,张力田,等. 环糊精的发展与改性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1996,(1):10-14.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64.

猜你喜欢

包合物含油率丙基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含油率高达26%的玉米“华健1号”产业商机巨大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鱼腥草挥发油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的制备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
莪术油聚合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3-叠氮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的合成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