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08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

2010-10-17梁燕芳梁少玲孔令瑞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哌替啶麻醉药品吗啡

梁燕芳,梁少玲,孔令瑞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40)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是医疗上不可缺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为保证麻醉药品合法、安全、合理使用,国务院于2005年11月27日颁布《处方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应用趋势,本研究对我院2006~2008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我院2006~2008年药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金额等,并进行分类、排序、统计等处理。

1.2 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值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患者的药物平均日剂量。本研究参照药品说明书推存的限定日剂量,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进行分析。DDDs=药品的总用量×规格/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使用频度越高。

2 结果

我院常用麻醉药品6种,其中,注射剂3种,片剂2种,贴剂1种。统计2006~2008年麻醉药品消耗金额及占全部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见表1。2006~2008年麻醉药品各品种消耗金额及排序见表2。2006~2008年麻醉药品各品种用量、DDDs及排序见表3。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麻醉药品消耗金额逐年增加,占全部药品比例亦有上升趋势。其一,我院住院手术患者逐年增加,麻醉药品用量也相应增加。其二,肿瘤科不断扩大,《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和国家对麻醉药品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让癌症患者合理、足量使用麻醉药品镇痛认识不断深入,从而导致麻醉药品使用量增加。从表2、表3可见,我院麻醉药品各品种用药金额和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硫酸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增幅较大,硫酸吗啡缓释片2007年比2006年的用量增加了4681片,增幅为63.86%。2008年新增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量才有所下降,其DDDs亦从2006年的第二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一位,2008年列第三位。WHO将医用吗啡消耗量作为癌症患者治疗的标尺,全球医用吗啡消耗量也是逐年增加,发达国家远远大于我国[1]。吗啡被推荐为晚期癌痛的首选药物,并认为一个国家吗啡消耗量是衡量该国癌痛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关专家指出,长期口服吗啡是公认的治疗癌痛的最佳方法[2-3]。根据WHO倡导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尽量口服、定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将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尽量使患者处于满意的无痛状态[4]。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止痛维持时间长,安全、有效、成瘾性低,不良反应小,且具有药物释放平稳,峰谷比值低等特点,已成为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芬太尼透皮贴的用量和消耗金额亦逐年增加,2008年比2007年、2006年用量分别增加了485贴和600贴,增幅分别为38.49%和52.40%。DDDs在3个年度中分别是2006年、2008年的第一位,2007年的第二位。该制剂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避免了口服给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特别适用于进食困难,有严重胃肠道反应的癌痛患者。估计其应用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价格太贵。

表2 2006~2008年麻醉药品各品种消耗金额及排序

表3 2006~2008年麻醉药品用量、DDDs及排序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居前列,其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镇痛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与吗啡和哌替啶相比,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经调查分析,芬太尼注射液在手术麻醉中应用不断增加,不仅用于麻醉前给药及诱导麻醉,还用于术前、后及术中等各种剧烈疼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而且用药剂量大,单张处方多为0.4~0.6 mg。随着手术的增加,用量会继续增长。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各年度DDDs均列第五位,消耗量略有上升。该药镇痛维持时间短,2.5~3.5 h,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1/8,代谢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及肾脏毒性,长期使用易导致蓄积,出现震颤、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因此,该药不被推荐用于癌症患者长期镇痛治疗[5]。但因其起效快、价格便宜,临床多用于内脏剧烈绞痛、术后疼痛及分娩止痛等。亦有部分医师仍沿用多年的用药习惯,癌痛患者镇痛仍首选哌替啶。临床调查,非肿瘤患者用量高于肿瘤患者的用量,使用符合规定[6-7]。吗啡注射液在各年度DDDs均列第四位,用量趋于平稳。随着《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施行,我院从2009年开始,癌症患者止痛治疗由吗啡注射液取代哌替啶注射液,临床效果得到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同时癌症患者镇痛使用吗啡,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性情况决定,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吗啡用量的限制[8]。由此可见,吗啡注射液的用量会有所增加,哌替啶的使用将会下降。

通过对近3年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可见我院麻醉药品管理和使用符合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逐步改进。WHO倡导的“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在我国的推行,对癌症镇痛的规范化治疗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用日趋合理,但仍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依据疼痛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给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服务。

[1]杨静,李荔,张成.2001-2004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4):498.

[2]潘理平.麻醉药品在住院药房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J].医药导报,2007,6(26):139.

[3]王天元,刘晶.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78.

[4]贺罡,窦成福,许大庆.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监测,2005,4(1):3.

[5]庞志成.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癌痛治疗[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8,7(4):246.

[6]孙华,杨瑞玲,王秋梅.2005年至2007年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5(7):27.

[7]张华,陈伟民,张全英.我院肿瘤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22.

[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160号文件[S].

猜你喜欢

哌替啶麻醉药品吗啡
勘误:
比较芬太尼与哌替啶预处理防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效果
麻醉药和麻醉药品是一回事吗
中毒家兔体内盐酸哌替啶的分布研究*
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影响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分析
2011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对499张麻醉药品处方的用药分析
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