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窦负压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

2010-10-17敬光怀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脓液鼻窦鼻窦炎

敬光怀

(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09)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其非手术治疗方案可口服抗生素,但其周期较长,毒副作用较多[1],而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探讨负压置换疗法和传统药物疗法的特点,本文对140例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 年4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140例,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7岁,平均9.5岁。CT诊断标准:上颌窦内有液平面,黏膜肿胀肥厚,窦腔密度增高,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和体征检查确诊,排除鼻息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等,部分患患者有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症状。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垫枕,鼻孔向上。鼻镜下将棉签(蘸有1%麻黄碱)置入患者双侧中鼻道持续约5 min,以充分收缩中鼻道黏膜,清洁鼻腔内鼻涕,开放多组窦口;取出棉签,向鼻腔内再滴入1%麻黄碱3滴,进一步开放各组鼻窦口;然后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每次2~4滴,3次/d,持续两周,患者同时口服鼻炎康胶囊和头孢氨苄胶囊,4次/d,持续两周。

1.2.2 实验组治疗 患者窦口开放和口服药剂同对照组。自一侧鼻前孔缓慢滴入鼻腔0.5%庆大霉素针、麻黄素、地塞米松针的混合液3~5滴,嘱患者轻轻揉双侧鼻翼,使药液均匀进入中鼻道。指导患儿发持续的“开、开”音,指压患者对侧鼻翼,使侧鼻孔关闭,将连接在吸引器的置换橄榄头塞闭治疗侧鼻孔。同时开动吸引器,有节奏地间断抽吸3~5次,塞住鼻孔1~2 s后迅速移去,重新滴药,再重新吸引。在操作中,当产生的负压不够,达不到抽吸效果时,可试着连续改发“八”音。当患者有鼻出血、头痛或者耳痛时立即停止吸引。治疗完毕后,嘱患者半个小时内低头弯腰和擤鼻,头部保持直立位以使药液留于窦内。上述疗法每3天1次,持续2~3疗程。

1.3 疗效评价

分为无效、有效、显著、痊愈。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CT检查无改善或加重;②有效: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显著:流脓涕、鼻塞、头痛等现象明显好转,鼻镜检查显示中鼻道有少许黏脓液,中、下鼻甲黏膜轻度肿胀,鼻窦CT显示窦腔密度局限性模糊;④痊愈: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中鼻道分泌物和中、下鼻甲黏膜肿胀均消失,CT显示密度正常。总有效率=有效率+显著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痊愈44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27例,总有效率为64.3%,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9.5 d,实验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6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疗效对比结果统计(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小儿常见疾病,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常为多窦同时感染,并可累及骨质,其病程迁延与儿童的生理学、鼻窦解剖学密切相关[2]。有学者认为,位于中鼻道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感染和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为鼻窦炎的初始因素,导致黏膜水肿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组织低氧,为病原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环境,使前组鼻窦反复性感染,促进了黏膜炎症的恶性循环[3]。儿童淋巴管和血管丰富,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嫩弱,鼻腔和鼻窦狭窄,鼻窦发育不全,一旦感染则分泌物较多和黏膜肿胀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通气障碍和阻塞鼻道。另外儿童对外界的适应力和机体抵抗力较差,也容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和感冒等,出现继发性鼻窦炎[4]。

鼻内镜下负压置换疗法原理[5]:当患儿软腭上举封闭鼻咽后腔时,鼻腔处于负压,此时鼻窦内压力大,窦内脓液经窦口排入鼻腔并吸除,当软腭复位时,鼻咽腔和鼻腔与外界开放,鼻窦为负压,鼻腔为正压,鼻腔内药液经窦口进入窦内,如此反复循环,鼻窦内和鼻腔正负压交替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抽吸时,可以不断调整橄榄头在鼻腔内的深度和角度,以产生最大吸引力,使脓液顺利排出。由于脓涕和脓液逐渐减少,减轻了对鼻甲的刺激,但急性鼻窦炎可能会使脓液流进其他鼻窦,造成感染扩散,因此应认真操作[6]。从临床效果来看,鼻内镜下负压置换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的首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3-1134.

[2]武玲芳.鼻窦负压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7,27(5):71-72.

[3]许庚,李源.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241-242.

[4]吕振东.儿童慢性鼻窦炎120例诊治体会[J].蛇志,2004,16(1):38-39.

[5]李庆华,王改青,史来婷.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慢性鼻窦炎操作方法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7,7(5):45-46.

[6]杨传华,孙华清.鼻窦负压置换疗法专用床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8):69.

猜你喜欢

脓液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