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2010-09-12杨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7期
关键词:滴虫衣原体生殖道

杨洁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近年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已经确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生殖道感染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1,2],其次为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等。因生殖道感染人群的上升,育龄妇女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上升[3]。为进一步探讨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的相关性,本文对294例CIN及宫颈癌患者的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及宫颈门诊就诊者,经TCT筛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三阶梯”方法诊断为CIN及宫颈癌294例,年龄21~55岁,正常对照组336例,所有病例均进行生殖道高危型HPV、衣原体、BV、滴虫检测。

1.2 方法 所有标本取样前均24~48 h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取分泌物前不做双合诊,窥阴器不涂润滑剂。

1.2.1 高危型HPV-DNA检测 由美国Digene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采用杂交捕获二代试验(HC-II),应用特制宫颈塑料毛刷伸入颈管内,旋转数圈刷取宫颈管及宫颈外口的脱落细胞,将毛刷洗入盛有专用保存液的小瓶中送检。

1.2.2 衣原体 应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采集方法:无菌棉签伸入宫颈管内约1~2 cm,旋转数周后停置10 s,置标本管中送检。

1.2.3 BV 应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唾液酶测定试剂盒。窥阴器窥开阴道,用无菌棉签收集阴道分泌物,置标本管中送检。

1.2.4 滴虫 取样方法同BV,分泌物取出后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暖,应用悬滴法检查。

2 结果

CIN、宫颈癌与正常人群 HPV、CT、BV、滴虫感染情况对比见表1。HPV在CIN及宫颈癌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在CIN1组感染率为39.3%,CIN2组为63.6%,CIN3组为96.8%,宫颈癌组为97.8%,感染率与病变级别明显相关,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PV感染率也明显增高;CT、BV、滴虫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在CIN、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表1 CIN、宫颈癌与正常对照组HPV、CT、BV、滴虫感染对比

3 讨论

下生殖道感染具有患病率高,无症状比例高,不就诊比例高和得不到合理治疗高的特点[4]。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生殖道感染的新发病例数高达3.33亿,大大增加了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殖道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随着HPV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宫颈癌的密切相关性的证据越来越充分。而在性活跃的成人中,HPV感染的发生率高达60% ~80%,但多数能被机体免疫力所清除,大约5% ~10%成高危持续感染状态,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癌变发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5]。

CIN及宫颈癌与HPV感染关系密切,但与其他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报道极少。CT感染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变组CT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提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发生与CT感染有明显相关性。Friedek[6]等研究认为,CIN合并HPV感染中,CT感染率明显升高。这也和我们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普查宫颈癌高危因素HPV的同时,应同时给予CT感染的检测,并建议将CT作为CIN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Golijow[7]等也研究认为,HPV及CT都与CIN发病有关。其作用机制考虑,CT感染后会吸附于生殖道黏膜,造成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及炎性反应,降低局部免疫力,同时,其代谢产物使局部环境pH值升高,利于其他病原体吸附和侵入,降低了宫颈及阴道免疫屏障,诱发细胞突变,利于HPV感染[6,7],从而引发 CIN 及宫颈癌。

细菌性阴道病(BV)与HPV感染及CIN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BV的厌氧菌代谢可产生胺及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存在高浓度的C和A2,后者可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这些在宫颈上皮细胞转变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滴虫性阴道炎常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并存。本组研究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级别CIN滴虫的感染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滴虫性阴道炎与宫颈病变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我国上海及江西对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后明确提出,阴道滴虫是引起宫颈癌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在全国第三届妇科学术会议上专家们也提出,防治滴虫病对我国农村预防宫颈癌有现实意义。CIN合并滴虫阴道炎者,其转化为宫颈癌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CIN作为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的前期病变,它反映着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控制CIN的转归与发展是控制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因此对CIN高危因素的监测与控制非常重要和必要。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通过预防及早期的干预彻底治愈的癌症。积极筛查生殖道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积极治疗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等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对于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亦具有重要意义。

[1]俞顺章.子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1998,13:138

[2]戎寿德,陈汶,吴会英.山西省襄垣县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41.

[3]曹泽毅.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宫颈病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36.

[4]曾光.生殖道感染干预与艾滋病控制.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论坛报告文集,2003:17.

[5]Woodman CB,Collins S,Winter H,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a longitudinal cohorts study.Lancet,2001,357(9271):1831-1836.

[6]Friedek D,Ekiel A,Chelmicki Z,et al.HPV,Chlamydia tra2 chomatis and genital mycoplasmas infections in women with low2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Ginekol Pol,2004,75(6):457.

[7]Golijow CD,Abba MC,Mouron SA,et al.Chlamydia trachomatis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in cervical disease in Argentinewomen.Gynecol Oncol,2005,96(1):181.

猜你喜欢

滴虫衣原体生殖道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9611例孕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衣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卵巢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肺部蠊缨滴虫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新发衣原体研究进展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