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2010-08-15温切木吾斯曼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7期
关键词:岁者后遗神经痛

温切木·吾斯曼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属于DNA病毒组的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在初次侵犯宿主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脑神经元,遇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以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剧痛及相应皮肤区疱疹为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好转后,在皮损部位遗留下慢性、持续性神经疼痛综合征。约10%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以60岁以上老年、体弱、免疫力低下者为多。HZ神经痛及PNH,尤其后者,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自2006年以来,我院对收治的3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月到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其中男20例,女44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35岁;≥70岁者30例,<70岁,≥50岁者29例,<50岁者5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7 d。受累神经:肋间神经25例,腰骶神经12例,颈神经8例,股神经5例,三叉神经6例,臂丛神经8例。把上述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阿米替林,12.5 mg/d,睡前服用,可逐步增加剂量,直到有效果或出现耐受不良反应,一般可增至50 mg/d。对剧烈的撕裂性痛用抗惊厥药卡马西平100 mg,2次/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黄芪 30 g,赤芍12 g,当归 12 g,川芎15 g,红花5 g,全蝎 5 g,蜈蚣2 条,川楝子12 g,黄芩15 g,麦冬20 g,沙参15 g,莪术10 g,延胡索10 g,枳壳10 g,甘草5 g。水煎服1剂/d,3次/d温服,随证加减。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使用3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并用其他药物。

1.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疼痛消失,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偶尔有轻微短暂性疼痛。好转:疼痛明显好转,仍有轻度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32例治愈1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与好转率为81.3和93.8%。对照组32例治愈10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显效率与好转率为56.3%和75.0%。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胃部不适,停药后消失,相关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也与机体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有关,年龄越大,滴度越小。还可能与老年人受累神经或神经根水肿、变性或坏死后发生粘连或老化,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缓慢且不完全有。

本组使用当归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并用红花、全蝎活血止痛;黄芩、赤芍清热泻火,川楝子、麦冬、沙参、枳壳行气化瘀,全蝎、蜈蚣清解解毒,从而达到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文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经济安全,值得应用。但由于例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观察例数。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1.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3]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49-51.

猜你喜欢

岁者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