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0-09-04强,超,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导图案例

胡 强, 谢 超, 贾 璐

(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合肥230601)

思维导图在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胡 强, 谢 超, 贾 璐

(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合肥230601)

形成教学设计能力是师范生的重要培养目标。大量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与教学行为设计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教学设计时的思维存在信息提取与重组方面的障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可有效帮助师范生组织教学设计相关知识,进行案例学习进而自主构建教学设计的逻辑框架,从而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

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能力作为在职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显然也是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在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如何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效用,也越来越为教师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所关注。笔者根据行动研究的思想,运用教案评价和访谈等方法,对一组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作出评估,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采用思维导图作为解决手段并分析其效用,以期望发现一种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新方法。

1 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效用不容乐观。多数师范院校在教育技术公修课中涉及到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但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主要原因是这些课程多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忽略或淡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1]虽然随后教育实习阶段有教案撰写的指导,不过手段基本是提供案例由学生去模仿,或者提供教案模板让他们填充内容,而学生内在的思维却被忽视了,使得教学设计这一充满创造性的活动褪变成机械的复制过程,于是师范生可能以相对平庸的状态步入将来的工作之中。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院一组师范实习生的教案(学科是中学信息技术)进行前期评价以及通过访谈,发现他们教学设计中存在以下三个典型问题:

1.1 学情分析片面盲目

在学情分析中,小组的十一位实习生有九人只是片面描述了教学对象当前的认知结构结构,仅两人分析了学生智能、个性等几种心理特征,而且他们都无法科学具体地解释当前分析如何影响随后的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大都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点确定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并且陈述方式单调,基本都是使用“学会”、“掌握”、“知道”等反应内部心理过程的词汇陈述目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两个维度的目标设计比较混乱,经常为了目标而设计目标,未对随后教学活动组织起根本导向性作用。

1.3 教学过程设计刻板

缺乏丰富的情景导入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组织刻板单调,一般都是复制于别的案例,仅有的区别仅仅是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变换,而且实习生难以阐述各种教学活动对实现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教学方法、策略的设计往往根据书本或案例套用,不能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

究其原因,教学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复杂问题解决过程,需要严密的思维过程全程参与。笔者通过访谈试图让实习生再现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发现他们在问题的分析与表征、信息的提取和组织、创造性的想象和策划方面都存在较严重的障碍,他们感觉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思维混乱、无从下手。显然,他们思维特质严重影响了教学设计的质量。

2 思维导图的认知促进功能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它在创意的发散与收敛、项目分析、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运用,具有开阔思维、清晰思路、启发创造的功能,也能帮助学习、组织、存储所需要的信息。[2]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出色的可视化思维辅助工具,其工作过程是让人们首先将当前思考的主题以关键词表示并转化为一个可视的节点,在这个基础上,聚焦于主题提取大脑中的信息来构建各个分主题,并将这些分主题可视化为核心主题的子节点,然后聚焦于各个分主题重复上述过程,不断深入和发散,最终形成一个辐射状多层次的图式化思维结果图,如图1所示。这个过程即能便于人们集中一个节点进行收敛思维,也能便于人们进行富有创造特性的发散思维,在信息积累的基础上尽量扩大思维结果的完整性。当前各种思维导图软件甚至能让人们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将脑力先集中于信息提取或创意生成,之后再对它们进行逻辑性重组织,从而大大降低了思维的负担。同时,思维导图的本质还是一种语义网络,因此可作为外在学习对象的组织形式,成为一种高质量的知识管理工具。

思维导图上述认知促进功能,理所当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并形成大量成功教育案例。根据分析,思维障碍师范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显然有理由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提高他们教学设计能力。

3 思维导图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策略

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高。思维导图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培养手段,它以帮助知识管理和思维组织的功能促进着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其实践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3.1 用思维导图表征教学设计理论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是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师范生认知结构中需要存储这些知识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和重组。许多研究表明,我们大脑是按照层级结构来组织知识的,而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时的思维障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知识是零散的或者弱联系的,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提取来源。思维导图的树状层级结构恰好与大脑知识组织结构一致,所以发动师范生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整理,形成外在可视化的知识树状层级结构图(如图2所示),显然有利于他们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解,其内在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将进一步改善,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指导。

图1 思维导图组织的树状结构教学设计知识图(简图)

3.2 用思维导图再构优秀案例的思维过程

案例学习是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即学生往往只看到设计者做了什么,而未能深入了解设计者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结果导致师范生过于依赖对案例的模仿而不能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不能进行合理性解释,这样必然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他们日后专业成长中必然面对的一个巨大障碍。案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案例设计的深层依据并迁移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这样学习者必须全面深入理解设计者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作为这项任务的优质工具。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再构案例设计者的思维框架,以多级子节点的方式再现案例设计者的教学行为、目的、依据、效果等,从整体上把握案例设计者的分析、决策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以利于迁移发生而非对案例的机械复制,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独立教学设计的能力。

3.3 用思维导图搭建教学设计的脚手架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思考的过程,需要对各个教学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做整体把握,以使教学决策具有依据且富有效用。相对于一个教学主题,从学生分析到教学评价设计的每个教学设计要素都可以是它的分主题,而每个分主题又有自己多个思考方向,以学生分析为例,我们可能从其认知结构、认知特征、个性心理甚至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其它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等的设计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逐步细化,这样各个要素可以形成一个层级结构,这和思维导图的构成完全一致,所以将当前教学主题作为核心节点,将学生分析到教学评价各个过程作为分节点,一步一步细化下去,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框架。此外,在思维导图中将各个关于教与学的活动与关于学生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节点用连线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师范生将活动设计建立在前期分析基础之上,使得教学设计中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图3所示即为一位学生以“电子贺卡制作”为教学主题所绘制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而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模板填充内容,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往往被弱化甚至忽视,这正是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中最主要的弊病所在。

图2 “电子贺卡制作”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

3.4 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对话工具

社会建构论的知识观把合作或对话的过程看成是教育的核心。[3]交往、对话、协作在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离不开师生的共同探讨,显然,师范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他们之间也可就某一教学主题进行协作设计。以思维导图呈现的教学设计在表征整体框架及逻辑结构方面比传统的教案形式更具优势,以它作为对话中介,教师更容易理解师范生的设计意图,他们之间也能针对思维导图中的节点进行探讨,增加或删除节点,或者重新调整节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使现有教学设计方案趋于完善,从而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4 思维导图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质量的效用

为了考察上述实践策略对于师范生教学设计结果与设计中思维过程分别具有什么影响,笔者对他们实习指导的后期教案进行分析,并再次访谈以求得他们内在思维过程的变化。

从师范生实习后期的教案可以看出,他们教案设计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首先,对学生的分析相比前测更为全面,他们能对导图中学情分析子节点发散出知识技能基础、元认知、智能、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特征等下一级子节点并做具体分析,同时能运用连线考察当前分析与后记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联系。其次,师范生借助导图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关于学生发展的知识来组织本次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期望,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设计更为丰富、具体与合理,同时他们在导图中从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考虑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四个节点的具体内容,促使他们教学目标的阐述趋于规范。再次,师范生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为合理,也更有针对性,这是因为一方面思维导图对教学设计知识的结构化组织以及对优秀案例的再现使得他们在大脑中存储的关于情境创设、导入策略、媒体选择、师生活动、互动组织等知识得到巩固或丰富,另一方面在导图中学生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相关节点随时提供视觉刺激有利于他们监控教学活动构思的针对性,也利于他们思索教学决策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有的师范生能在思维导图中构筑教学评价的框架,就评价的目的、内容、形式、标准等做节点展开,从而自行设计比较合理的评价而不是直接布置教材题目了事。

关于教学设计中思维质量的改善,在访谈中师范生大都表示思维负担得到大大减轻,感觉思考有了条理和方便,长时记忆中相关信息的提取与组织变得更加容易。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也能佐证师范生的观点。人的工作记忆容量大致为7加减2个模块,容量的有限是思维负担的主要因素,师范生难以承担从事信息提取与信息处理的并行过程。思维导图具有将内在思维可视化的功能,即将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用关键词表示的节点,这个功能即能便于师范生聚焦于当前主题进行思考,也便于从当前主题发散构筑更完整的思考框架,对大脑内部信息的注意能为思维导图中的节点视觉刺激所取代,解放了师范生有限的思维精力,使得他们更容易从整体逻辑结构上构建教学设计的框架并进行元认知监控。

实践和理论都能证明,思维导图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效用,但也要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并不能必然保证师范生做出最优的教学设计,因为它的效用是前提条件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并不能取代教学设计本身,贫乏的大脑产生不了好的思维。我们需要重视他们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具有更丰富的思维素材,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工具性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1] 张豪峰.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08,(4):33.

[2] (英)Tony Buzan.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0.

[3] 裴新宁.社会建构论及其教育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 (10):22.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to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Ability of Instruction Design

HU Qiang, XIE Chao, J IA Lu
(College Com puter Teaching Department,Hef ei N ormal University,Hef ei230061,China)

The formation of instruction desig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goal for normal school students.A numbers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have defects in analyzing students,determining the teaching goal and designing teaching process when they try to make an instruction design,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y face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reorganization existing in their thinking for instruction design.As a cognitive instrument,mind map can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organiz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instruction design,case study and then construct the logic framework for instruction design independently.

normal school students;the ability of instruction design;mind map

G642.0

B

1674-2273(2010)06-0067-04

2010-06-09

合肥师范学院教研项目(2008jyz014)

胡强(1975-),安徽芜湖人,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师范生导图案例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第6章 一次函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