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2010-08-28赵嫣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高血脂症教工年龄组

赵嫣红

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12.9 mmol/L,三酰甘油超过7.8 mmol/L,β-脂蛋白超过21.8 mmol/L时,即可称为高血脂症[1]。高血脂症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已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我校每年一次对全校职工进行全面体检,现将近年体检结果中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在职教工及离退休老干部参加体检人数1137人,其中男性705人,女性432人,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89岁。

1.2 方法 受检者抽血前一律空腹12 h以上,并要求抽血前晚少吃高脂类食物。TC,TG测定均采用酶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差异性比较作t检查,P<0.05为有差异性,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性。

2 结果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例,%)

由表1可见:①血脂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段的男女血脂数据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男性血脂异常多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段。男性教工40~49岁年龄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50岁以上3个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较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下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亦较高,反映男性教工高血脂症呈低龄化发展趋势。40~4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是40岁以下年龄组的2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女性教工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50~60岁年龄组有半数以上血脂异常,是40~50岁组的3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3.1 由以上统计资料及临床观察表明 ①高血脂症严重呈低龄化发展,40岁以上易患高血脂症;②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增加;③男女教工患病率有差异,中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3.2 原因分析 长期摄入能量过多是产生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能量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血脂主要来源于食入的脂肪,也可由糖类和蛋白质转化而来。食入的脂肪经小肠内胆汁和酶的作用,约30%变为可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由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约70%乳化成乳糜微粒由毛细淋巴管经左胸导管注入血液循环。入血液循环的脂肪,一部分以储存脂的形式储存于皮下,作为脂库;一部分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往各组织器官[2]。摄入体内的糖类和蛋白质也可转化为脂肪,长期摄入能量物质过多,易致高血脂症。40岁以上的教职工大多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从事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长期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容易造成膳食搭配不合理,是高血脂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大多长期从事室内工作,缺乏体育运动,不利于体内脂肪的消耗,也易致高血脂症的原因。

4 预防保健

4.1 膳食要求 ①注意合理控制热能和糖的摄入,保持体重。在控制能量物质摄入总量的前提下,多食谷类和蔬菜,少食动物脂肪。膳食供给中要注意热量的均衡分配,饥饱不要过度,不要偏食,避免暴饮暴食。晚餐尽可能清淡,入睡前不宜进食;②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应减少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脂增高,能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少吃煎炸食物,用低脂或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代替高脂食物;③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它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从而使甘油三脂降低,促进胆固醇的代谢。

4.2 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 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逐步加大运动量,通过运动达到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目的。尤其是身材较胖,长期坐办公室或经常喝酒应酬少有户外活动的人,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能运动十分必要,并要持之以恒。

4.3 其他 定期查体,检查血脂,以减少或延缓高血脂症的发生。预防高血脂症要从低龄开始。

[1]金志清,关会涛.血脂症的因素及防治.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2:50.

[2]姚景鹏,主编.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8.

猜你喜欢

高血脂症教工年龄组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3种脂血消除法在生化测定中的对比研究
高血脂症的诊治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
阿托伐他汀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脂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