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0-08-28范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循证颅脑康复

范庆

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我们比较了不同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CT或MRI确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

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6~72岁,平均(38.5±6.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0例,高处坠落伤19例,击打伤

11例。发生损伤至就诊时间10~70 min,平均25.5 min。损伤类型以广泛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以入院时GCS≤8分为诊断标准。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循证护理方法与步骤

1.2.1 提出问题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15%~30%,康复的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特别注重早期康复。循证小组(由护士长和素质较好的2位护士组成)利用循证的方法,讨论确定了早期康复的相关问题:重视伤后1 h的抢救黄金时间;早期头部降温;早期康复介入时间及方法;早期营养支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1.2.2.1 意识的恢复 用音乐刺激、情感刺激、穴位刺激等方法,加强患者意识功能的恢复。

1.2.2.2 认知功能的恢复 选择患者精神状态较佳时进行,30~60 min/d,练习由简单到复杂,选择图片或声音不断强化刺激,加深记忆。

1.2.2.3 语言康复 通过CT帮助定位损伤部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语言损害程度,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确定分型。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民族、环境等基本资料,选择康复内容。30~60 min/次,2次/d。

1.2.2.4 肢体功能的康复 神经电刺激疗法:痉挛肌治疗仪2~3 d,30 min/次。被动运动:先按摩患肢,然后进行上下肢关节运动;指导患者行肌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主动运动:根据患者肌力的不同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水疗法:用温水对瘫痪肢体进行治疗,1次/d,15 min/次。

1.2.2.5 心理康复 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使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主动调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循证护理组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历来被视为人体创伤之最险要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使整个家庭陷入混乱状态,表现为生活秩序混乱、焦虑、恐惧、无助等负性情绪,严重地影响患者及家庭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康复[3,4]。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依据的过程。根据循证医学将其进一步理解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循证护理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张恒,沈宁.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健康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6-137.

[2]高莉,徐贵霞.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3,19(2):217.

[3]王义茹,高睿,李小妹.危急重病人家庭应对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23.

[4]曾宇峰.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的临床研究.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4):256.

猜你喜欢

循证颅脑康复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