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止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止痛效果的比较

2010-08-28李云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麻醉学剖宫产杂志

李云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孕妇,年龄24~48岁,平均(31±5.2)岁,妊娠38~42周,无肝肾功能异常,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主动止痛:主动观察和询问剖宫产术后患者,一旦出现轻度刀口疼痛,即刻给予止痛剂,白天肌内注射哌替啶100 mg,夜间肌内注射度非合剂2 ml。对照组采用被动止痛:患者术后回到病房时,按照常规术后6 h刀口疼痛难忍时方可用药,肌内注射哌替啶100 mg或度非合剂2 ml/6 h。

1.3 止痛效果评定标准 止痛效果分为优、良、差三级。优:自觉无痛和基本无痛,观察患者无痛苦表情,安静合作;良:自觉可容忍的轻度疼痛,或疼痛较用药前明显减轻,无痛苦表情,安静合作;差:疼痛较用药前无明显减轻,或明显痛苦表情、呻吟、体动。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用药时间一般在术后2~3 h,对照组用药时间在6~12 h。两组用药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情况的比较(例)

2.2 止痛效果观察 在应用止痛剂后,两组作用开始时间均在10~15 min。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表2)。

表2 两组止痛效果的比较(例,%)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将对机体多个方面带来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术后疼痛不但使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统发生改变,而且剧烈的疼痛可以造成精神创伤,可带来焦虑、恐惧、失眠,产生无助感。这些改变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对手术预后有明显不利影响。需要强调的是,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不仅局限于皮肤,肌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术后疼痛的来源,包括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双重激动,将术后疼痛理解为切口痛是不准确的。术后镇痛可以消除或减轻痛苦和不适,消除这些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使你在无痛、轻松的状态下渡过围术期[2,3]。

传统的镇痛方法尤其是急性疼痛的治疗,通常是需要时给药,它实际上是疼痛后措施,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难以及时给药,也难以持续给药,更难克服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个体差异,因而它千篇一律的给药经常会发生镇痛不全或用药过量,难以保证镇痛效果,并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明显增高。那么,由患者依据自身的镇痛需求,控制给药的实际和速度(次数)即患者自控镇痛,使之达到按需给药的境界。从而,为您带来一个舒适的术后生活[4]。

本项目结果显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主动止痛的效果优于被动止痛。

[1]吴连方,刘妍,阮焱.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9):577-581.

[2]徐华瑞,张雪芹,桑秀利.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微量输入泵给药镇痛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704.

[3]施峰,李士通,裘毅敏.东莨菪碱-曲马多-芬太尼复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6):420.

[4]焦静,黄绍强.曲马多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4):296.

猜你喜欢

麻醉学剖宫产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