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临床护理

2010-08-28张文罗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8期
关键词:肌力肢体显著性

张文 罗震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我院从2007年1月到2009年6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7例,女22例,年龄33~79岁,平均49.8±4.6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27例;对照组男39例,女20例,年龄32~80岁,平均51.2±3.9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23例。所有病例均经CT和MRI确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凝、溶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按照参考文献[1]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12和0.98,P均>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23和1.42,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4.42和3.98,P均<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32和2.97,P均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比较(±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22.9±3.3 13.1±4.4 21.2±5.4 49.9±8.3 24.2±3.9 8.9±4.2 23.3±5.9 82.4±7.9对照组

3 康复护理

3.1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卒中发病突然,患者及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往往刚发病时患者表现慌乱和焦虑,但脑卒中往往在最初几星期恢复较快,以后速度减慢。而对留有后遗症的现实,患者感到很绝望,爱发脾气,心情郁闷。这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多向患者解释,及时化解脑卒中的心理障碍,鼓励患者与疾病作斗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抑郁药,这样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如果说长时间

不给患者适当的身心刺激,不少患者就会出现精神颓废,因此要经常给予脑卒中患者视、听刺激,多让患者参与家庭中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主动性和欲望。

3.2 肢体的功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这是因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脑卒中一般在病后1~3星期(脑出血2~3星期、脑梗死一星期左右)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功能训练。脑梗死患者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4天使可进行。①保持肢体功能位。初发病时尽量保持患者的功能位,如肩部外展50°,屈肘45°左右,肘部垫以软枕维持外旋。腿部外侧放置沙袋,以防下肢外展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尾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内翻;②定时变换体位 。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平卧位可交替采用。因为长时间患侧卧位易使患侧受压、受损;平卧位易引起骶部及足跟部等的褥疮。2~3 h轮换一次体位;③进行肢体锻炼。在锻炼时,活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坚持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左右移动身躯,增加腰背肌、腹肌和呼吸肌的肌力。伸髋练习,加强上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肢体正常范型。可在病床另一头拴上绳带,让患者用健手拉绳帮助抬动躯体活动。患者在床上可以做些简单活动,如举臂、抬腿、抬足等,并尽力锻炼,但不要过度疲劳。对于肢体活动障碍严重、不能自主活动者,家属应帮助患者做被动锻炼;④坐站起训练。利用摇床从半坐位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增加时间和次数,直至恢复正常坐位。在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时,要求达到三级平衡。借助他人或器械掌握身体重心,训练时应有康复医师参与指导,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首先将床头抬高,让患者自己慢慢练习起坐,不能用力过猛。当患者可以坐稳、坐位可以维持半小时时,可让患者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练习站立动作;⑤站立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的原则是:重心由低到高,支撑面由大到小,身体由静到动,循序渐进。对于一些肌力不足而难以维持站立的偏瘫患者,应加强肌力训练;⑥步行训练。患者通过伸直患侧髋膝关节,将健侧下肢抬高离地,重复练习。步行前做摆动、踏步、负重等淮备活动。从扶持步行和平行杠内步行开始,逐渐过渡到拄杖和徒手步行。进行上下台阶训练,健腿先上,患腿先下。增加大腿的股四头肌肌力和踩关节多方面活动度。患者开始练习时,要由两人搀扶,边走边向患者发出行走指令,让患者大脑集中指挥其瘫痪肢体的活动。在练习时患者尽量抬头、双眼向前看,注意自己的姿势、技巧、速度等。

3.3 日常生活锻炼 尽量让患者自己进食、穿衣、穿裤、刷牙、洗脸。让患者参与家庭的日常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如和家人、朋友下棋、打扑克、绘画、写字等可锻炼患者自己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肌力肢体显著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肢体语言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