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2010-08-15姜秀孙志书黄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治疗室抢救室规章制度

姜秀 孙志书 黄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现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1 接诊分诊处 护士责任心不强,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患者就分诊,以致危重患者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

1.2 抢救室、治疗室 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执行错患者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士基础理论不扎实致判断失误,药理知识不扎实,没有做好“三查十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关心解释不够,未及时询问病史,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用法不清楚时,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而引发纠纷;护士情绪不高,服务态度差,不能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纠纷。

1.3 观察室 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2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在急诊管理中,应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

2.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 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2.2 护士的选择 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有主见、有礼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 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急诊护士应选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2.3 抢救室、治疗室的要求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完善。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对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2.4 急诊观察室的要求 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十对一注意”;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影响护理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护理管理工作要围绕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主线,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保证临床护理质量。

其次,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十对一注意”。

再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风险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治疗室抢救室规章制度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门诊治疗室患者发生晕厥的应急护理措施
“墙化”更需“强化”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蒙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