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分银行的完全学分制构建

2010-08-15陈晶晶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学习者

陈晶晶

(浙江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2)

一、完全学分制:理想的学分制模式

学分制是用学分管理课程,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毕业时间,以学生取得规定的最低学分数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普遍实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学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常见的学分制其实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结合的产物,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其特点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或选修课程可以不相同,但学制基本一样,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的可能性极小,有年级的概念,学生中途休学工作,然后再回来学习是不允许的。还有一种是弹性学年制,特点是学生学习内容基本一样,学分只是作为学习课程的计量单位,每个学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不同。其典型实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基本相同,但修业年限可以大不相同。完全学分制是相对于以上两种不彻底的学分制而言的,是学分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在这一制度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选修课程可以不相同,并且学制完全不相同;没有年级概念,提前或推迟毕业是常有的事;也没有班级概念,学生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在一起,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合体[1]。可以把完全学分制看作是一种目标状态,从完全学年制到完全学分制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相对于目前普遍实施的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年制而言,完全学分制打破了专业的限制和修业年限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框架,在学习灵活性和自由度上得到创新,因此随着终身教育的推广和社会开放教育体系的形成,实施完全学分制是大势所趋。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成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不少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在原有的学分制管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向完全学分制目标迈进。我国许多高校也把实行学分制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离真正的完全学分制还差距甚远。在规模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对修业年限还要做一定的限制,因此现在的任何一所普通大学均无法实现真正的完全学分制,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决定了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建立完全学分制是暂不可行的。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体系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都关注到了学分制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既然完全学分制在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暂不可行,则应该寻找更宽阔的平台,通过沟通衔接各种教育体系和模式,将高等教育发展成为一个真正可以“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使完全学分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学分银行:实现完全学分制的重要途径

(一)完全学分制理念下的学分银行实践

完全学分制是较为理想的学分制模式,但是理想模式的实现需要成熟的外部条件,它是随着社会、政策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欧盟、韩国等地开展学分银行的创新实践和经验表明,学分银行的建设对于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推进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贸易中,人们发明了一种可以衡量价值的单位——货币,从而使商品的流通成为可能;同样,为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能够在相对统一的尺度下自由流动,也需要建立一种类似货币兑换的流通机制[1]。这就是建立学分银行的思想萌芽。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高校之间学分互认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20世纪 80年代欧盟启动了欧洲学分互换系统,在进一步推行学分互换的基础上,还实现了学分积累功能,它不仅打破了校与校之间的藩篱,还使不同国家的学分能够互相转换,促进了学生自由流动。

学分银行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韩国。1995年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议采用学分银行制来“实现非正规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试图通过授权教育机构和学分互认,以建立一个连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网络体系,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在被认证的工作职场、大专校院及终身学习机构所开设的课程中自主修课、累积学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终身学习学位文凭。学分银行制提高了韩国高等教育入学率,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范围,使那些想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到 2007年,通过学分银行制的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已经达到 76,833人,其中获得教育人力资源部学位的达到 71,603人,获得大学学位的达到 5,230人[2]。韩国自 1997年起正式运行学分银行制,至今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不仅高校内部在宽口径课程设置、自由选课制、自主选专业、导师制、学分绩点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实行弹性学分制创造条件,而且,也有一些地区在校与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方面作了许多新的尝试,但是这种学分互认还只是刚刚起步,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构建学分银行、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想,也有学校开始尝试运用学分银行理念变革自身的课程管理系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站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以世界眼光重新审视学分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因此,汲取其他国家已有的经验,以学分银行为手段建立一个全面开放、学分互认的流通渠道,是构建完全学分制的有益尝试。

(二)完全学分制目标下的学分银行功能

学分银行保障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分制的产生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就是“因材施教”,是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重视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个别差异,通过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受学年制约的学分制不同,学分银行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安排学习,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的时间,在学习进度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顾客指向性”战略,通过自我管理使学生驾驭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制度上保证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学分银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平台。终身学习提倡“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而成人学习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学籍管理制度缺乏弹性。这就需要教育制度本身具有空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教育目标、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与方法、入学政策、毕业标准、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出适应学生需求的调整与改革,以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全员化。学分银行制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像银行一样运用存储与累积、零存整取、学分兑换等手段,对人们终身的学习学分进行灵活的管理,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施平台。它允许不同背景的学习者,特别是具有多重社会角色的成人学习者能根据其自身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是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

学分银行有助于教育资源的拓展。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有着崇尚和追求高学历的教育氛围,但是正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学分银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它能够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实现学分的多样化认证,使各种潜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有效的导向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学分银行可以破除传统的专业和学习机构的藩篱,使学习者所获得的各类学分加以累积和互换,这就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成果可以得到沟通和互认,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模式。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等彼此沟通衔接,真正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广泛利用。

学分银行能促进高等教育进一步开放。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已经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学分银行制开拓了高等教育的途径,为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获取高等教育学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学习进度,将学习和工作彼此交错,按需推进,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适龄入学人口的减少,普通高校也必然面临生源下降的问题。但是,高等教育还有更广阔的平台可以发展,那就是有赖于学分银行这样的开放式管理制度,保障全员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高等教育的服务性。

三、构建学分银行体系:向完全学分制迈进

(一)遵循科学务实的管理原则,构建分层分类的管理制度

韩国学分银行制是在政府主导下,由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协同进行全局性设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设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正式与非正式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引导、鼓励和整合,并对认定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在财力物力上进行必要的资助。韩国学分银行实践证明,学分银行由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是行之有效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完善,以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地推行学分银行制是不现实的,应该本着科学务实的原则,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领域或地区率先尝试建立学分银行,以促进学分制的完善和发展。比如从教育形式结构而言,范围可限定在现有成人教育体系内,暂不与国民教育系列其他教育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从教育地域结构而言,学分银行体系可以在省级区域范围内进行[3]。一般来说,经济、教育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等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学分银行制得以实施的条件也更好。如上海拟建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通过整合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建立市民学分银行,市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账户积累学分,将不同学习经历进行转换,以获取文凭和各类证书[4]。简政放权、适度宽松是进行学分银行制创建和管理的重要特点,这种管理制度能较好地调动地方及各个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如何协调好各地区发展步伐,如何避免各办学和管理机构各行其是,仍然是政府在学分银行制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依托自学考试管理机构,构建高效的实施平台

我国是一个教育人口大国,学分银行一旦实行,实施范围、学生规模会比较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会更多,一个有相当基础和经验的管理机构和一套完善的实施体系是必需的。为学分银行专设一个实施平台尚不必要,为了提高学分银行实施和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应该充分依托现有的各类相关教育平台。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体系中,最接近完全学分制模式的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为自学考试已使固有的学分制模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放。近些年来,自学考试在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上已经有了很好的改革实践,而且一些省份还在自学考试学分制改革中不断创新,如浙江省从 2010年起在 30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中实行了“基于核心课程的大选修制”,即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选修范围,打破课程选修的专业界限,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在相同的学历层次上跨专业选修,这种“同层课程超市”的实施就是对学分制理念的新的诠释。事实上,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自学考试自身也面临着学科及课程建设迟滞、实践环节薄弱、考试通过率低及报考人数下降等新问题。因此,让学分银行依托自考教育平台为基础首先得以建立,学分银行的管理职责由体系完整、功能成熟的自考管理机构承担,这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学分银行顺利实施的可行性保证。

(三)实现学分互认和兑换,构建立体化的运行模式

终身学习要求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加强体系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协调一致,沟通无阻,学分银行制正试图通过其特有的运行模式使得各种教育类型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衔接与沟通,改变传统的各种教育类型之间相脱节的现象,使它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学分互认和兑换是这一运行模式的关键手段。学分互认意味着各级各类课程彼此间通过学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联系,互相沟通和衔接,使之能够顺利地从一种教育类型一定层次的课程学分转换成另一种教育类型一定层次的课程学分。学分兑换则是指与银行按照汇率逐渐累积兑换一样,学习者可依据已有的有效学分兑换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实行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换,就意味着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学习和就业可结合起来交替进行,同时,联系、认证和承认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学习者能够在终身教育系统各个层次间无障碍流动。学分互换不仅有赖于教育部门内部更加有效的联系,为学习者提供更加顺畅的通道,也有赖于社会相关各界的支持协助,如劳动人事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界等共同参与课程标准制订、学分认证等相关环节,让学分银行制的运行能够在满足学科体系发展、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彼此沟通,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四)推进专业和课程标准化,构建可量化的学分体系

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而学分银行实施的关键环节则是以一个适应性强、又可灵活变通的标准化课程模式为基础,构建科学严谨的学分体系。标准化课程包括为每一个学科量身定做的总教学计划,它具体阐述了教学目的,核心课程、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必修学分,评分标准和教学质量控制等。学分标准是学分体系构建的基础,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教育体制互不相同,学分计算方法千差万别,这就需要一个学分标准,在可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学分的流通。目前学分的计量依据和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工作量和学习效果。工作量是传统计算学分的方法,指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者所需投入的平均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指的是当一段学习经历结束后,学习者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以及会做些什么,它往往用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描述[5]。前者较为直观,便于量化和统一,可以作为学分互换体系的换算标准来进行学分折算和积累,但是这种方式只注重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投入,忽略了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和产出,无法识别学习者在完成一定的学习后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更为新颖的学分计量方式是以学习效果为依据。基于学习效果的学分计量方式显然给标准化课程建设本身增加了衡量和控制标准的难度,但它为学分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依据,应该是学分制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五)加强信息沟通与咨询,构建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

学分银行制要得到顺利的运行,离不开一套完善的教育服务系统。首先,应建立信息交流的规范化载体,在学分互认和兑换的过程中,机构与机构之间、学生和机构之间都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必须设立全面的信息服务制度和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帮助教育机构和学习者在各地都能够便利地取得相关讯息与数据。其次,学分银行系统需要拥有一套计算机网络综合服务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这个系统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学分银行系统的信息和材料,可供学生查询个人学分记录和相关的信息,查询认证课程和标准化课程的信息。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管理和咨询顾问服务。完全学分制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学习计划等,但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在选课时容易出现避难就易、功利主义等与学分制初衷相违背的现象,导致学习者无法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推行学分银行之初就应加强咨询服务,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通过有经验的管理者来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具体课程学习计划,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严格评估和学分认证,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我国学分银行制究竟能否推行和发展,其关键取决于社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就源于人们对学分银行制教学质量是否信任,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尝试,学分银行制推行之初就应将质量保障落到实处,以免使其教学质量问题成为诟病。学分银行质量保障的重点是关注学分认证环节,可以分两个层次落实。首先,学分银行管理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于提供学分课程的各类教育机构的评估机制,引入严格的准入机制,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机构都必须通过考试管理机构或其他经授权有资质的教育管理中介机构的严格认证,才能认可其提供的学分。其次,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学分银行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教学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多样化,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复杂化等,这就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因此教育机构必须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提供的课程应随时接受评估和监控。也可以借鉴自学考试中的实践考试模式,尝试把学分银行制的学位授予和普通高校的答辩结合起来,如果把高标准的考试或论文答辩加到学分银行制的运行中来,以此作为准予毕业的一个要求,那么学分银行制的学位会更有公信力和认可度。

[1]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138-156.

[2]覃兵,胡蓉.韩国高考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12):65-68.

[3]王贺元,乐传永.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中学分转换体系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0,(6):92-94.

[4]邹娟.上海正筹建全国首个开放大学[N].东方早报,2010-4-17(A06).

[5]杜社玲.学分银行:欧洲 ECVET系统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10,(3):50-51.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学习者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