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磷腺苷治疗中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2010-07-30黄小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环磷充血性腺苷

黄小强

(福州市第七医院普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加之患者老龄、机体状况差、病程长、传统强心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难把握等原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而心脏起搏、心脏移植、基因治疗等又因技术要求严格、费用高昂而受到限制[1]。近年来关于环磷腺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越来越多,我科应用环磷腺苷静点治疗中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55~88岁,平均68岁;基础病因为冠心病14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其他心血管疾病6例;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6例,Ⅳ级23例。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环磷腺苷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休息、吸氧、低盐清淡饮食,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ACEI类药物常规应用,依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环磷腺苷40 mg入250 ml 5%葡萄糖液中静点,qd,规律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NYHA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定,显效:患者心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或心功能达到Ⅰ级;有效:患者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但未达到Ⅰ级水平;无效:患者心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见表 1。 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其中3例是心原性,另1例死于严重肺感染。两组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治疗组部分患者有发热、皮疹、恶心等症状,减慢给药速度或对症处理后消失。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当复杂,心功能受损会引发一系列的代偿机制及神经体液调节,然而心肌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最终会发展至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降低了心脏的射血能力而形成恶性循环[2]。传统的治疗药物都致力于阻止或延缓这个过程,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环磷腺苷(cAMP)作为新型的非强心苷类抗心力衰竭药物,具有容易穿透细胞膜、药效稳定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环磷腺苷参与调节细胞功能,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来发挥正性肌力作用,达到强心改善泵血功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后负荷的作用,且环磷腺苷不会引起心率增快,不增加心肌耗氧,增加心肌供给,改善心肌代谢[3-5]。另外,环磷腺苷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通气,加强气道纤毛清洁功能,因此是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药物[6]。本组观察表明环磷腺苷在中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肯定,安全性好,尤其适合心脏明显增大、肺功能差、洋地黄耐受不良的心衰患者。环磷腺苷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作用广泛,参与体内很多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值得深入研究。

[1]回皓升,梁高燕,吴铿.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04,10(7):627-629.

[2]周莉华,张杰清,康林,等.老年心力衰竭1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56-57.

[3]徐继杰,刘斌.从慢性心力衰竭学说的发展认识和掌握其现代药物治疗观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2):285-287.

[4]张喜君.环磷腺苷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81.

[5]廖玉巍,吴秀英.环磷腺苷葡胺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07,30(8):8-10.

[6]吴大伟,赵颖,杨丽萍,等.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7):467-470.

猜你喜欢

环磷充血性腺苷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减少输注环磷腺苷葡胺副作用的措施及效果观察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腺苷对人Müller细胞MMP-2和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