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0-07-30成能斌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脂蛋白

成能斌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67)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冠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低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其实质是心肌缺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1]。近年来,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年龄、血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因素分析之外,一些新冠心病危险因素已引起临床重视,如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已受到重视并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又由于检测血尿酸的费用低、血清用量少、方法稳定、特异性好及能实现大批量的工作,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已引起广大心血管医生的关注,并在临床和常见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推广使用。本文对我院2007~2009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血尿酸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其冠心病诊断符合WHO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8~69岁,平均54岁;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心肌梗死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力衰竭10例。对照组为5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2~67岁,平均50岁。两组均排除痛风、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且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入院前均未进行降脂、利尿剂、促尿酸排泻药、阿司匹林及肝素治疗。

1.2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及其造影

其诊断标准为:①典型胸痛;②心电图ST-T改变;③运动试验阳性;④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常规进行右前斜加足位,左前斜加头、足位,后前位加头足位投照。冠脉病变以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50%~70%为中度狭窄,71%~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

1.3 方法

两组受检对象均低嘌呤饮食3 d并空腹12 h以上。第4天清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并分离血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UA),血清尿酸正常值为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 1。

表1 两组检测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冠心病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早期及时识别和阻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每年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约占疾病死亡总人数的1/3,中国近10年来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倍,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比的45%左右)[3]。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没有症状,也要重视早期干预,并积极治疗,以有效降低未来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社会负担,有效保护劳动力,提高整体公民的生存质量。

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脂质代谢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血液中胆固醇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也随之升高。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亦有很大的影响[4]。目前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脂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年龄、男性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但这些仍不能完全解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5]。本实验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和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所致,因此高尿酸血症对血管病的影响受到广泛重视。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从肾脏排出体外。血尿酸升高及嘌呤的过量合成与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减少有关[6]。在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男性较女性高,女性绝经后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我国,一般认为血尿酸>390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服用利尿剂、运动等也影响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促发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血尿增加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并与氧自由基产生增加和血小板黏附性增加有关[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冠心病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当高尿酸血症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可进一步加剧血管内膜损害,尤其在合并糖尿病或有吸烟嗜好时,更易促发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的文献较多,但结果之间有分歧。血清尿酸只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表现,是在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介导下所致的各种冠心病危险因素集合中的聚集因素之一,血清尿酸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并伴随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而影响心脑血管系统,但血尿酸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争议。但是血清尿酸水平作为代谢综合征和躯体代谢状态的窗口,在冠心病的诊疗中仍需引起广大心血管医生的关注[8]。为进一步深讨冠心病患者和血尿酸的关系,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血尿酸检测结果,并进行临床分析,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进行探讨。

本研究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UA含量明显比健康体验者多,说明UA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血尿酸升高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还应注意膳食成分的分配,减少过多脂肪的摄入,注意血尿酸的改变,不饮酒、少食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和海产品,积极给予减少尿酸生成或增加血尿酸排泄的治疗以减少高尿酸血症,防止和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1]史斌.血尿酸、血脂的改变与冠心病的相关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62-263.

[2]贾艳萍.血尿酸测定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4):77.

[3]谢细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4):469-470.

[4]刘燕婕,曾耀,胡丽华.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67,69.

[5]唐慧,任峰,关林.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06,17(1):47.

[6]王艳,徐伟珍,陈雅珍.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3061-3062.

[7]雷玲.冠心病与血尿酸的关系[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8):698.

[8]韩冬.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8,16(26):1309.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脂蛋白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