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运输对 ALT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

2010-06-02贺才标曾月安田传林徐义成谭云昌吴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
关键词:全血血浆标本

贺才标 曾月安 田传林 徐义成 谭云昌 吴穷

血液标本运输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检验界学者的关注。为了解血液标本运输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模拟运输的方式,检测标本运输前后ALT活性和 Hb的含量变化,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所有血液标本均来自本市2010年6月1日至 2010年6月30日自愿无偿献血者。

1.2 标本处理 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 32人,作为模拟运输150公里,采集血液时,分别留取血液 3m l放入 2支含有枸椽酸钠抗凝剂真空试管中,其中第 1管为 A管,第 2管为 B管,对 B管立即离心分离血浆,分别取 0.5m l血浆置于 2支带盖离心塑料试管中,其中第 1管为C管,第 2管为D管(一组对照)。第二组 24人,作为模拟运输 100公里和 80公里,采集血液时,分别留取血液 3m l放入 3支含有枸椽酸钠抗凝剂真空试管中,其中第 1管为 E管,第 2管为 F管,第 3管为 G管,从第 G管中立即离心分离血浆,取0.5ml血浆置于带盖离心塑料试管(管)(二组对照)中。所有标本置于 4℃专用冰箱保存。

1.3 标本运输 次日上午 8点,开始模拟运输。第一组:将A管、C管运输 150公里(即运输 75公里返回送实验室检测,以下模拟运输 100公里、80公里与 150公里方式相同),A管作离心分离血浆,与 C管、D管同时作 ALT和Hb测定。第二组:将E管运输 100公里、F管运输 80公里,将 E管、F管离心分离血浆,与H管同时作ALT和 Hb测定。标本运输按冷链要求,温度控制在 4~8℃。

1.4 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检测前观察有无溶血现象。ALT采用速率法。使用仪器OLympus生产,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采用邻甲苯胺法,详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3版)[1]。使用仪器上海迅达生产,XD 811F生化分析仪。

2 结果

不同运输条件下 ALT和 Hb检测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运输 150公里、100公里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测定 ALT与对照组比较,ALT均明显增高(P<0.01),运输 80公里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测定 ALT与对照组比较,ALT相应增高(P<0.05)。及时分离血浆运输 150公里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运输对及时分离血浆检测 ALT活性没有影响。运输 150公里、100公里、80公里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测定 Hb,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随路程的增长,Hb逐渐增高,而对及时分离血浆运输 150公里检测 Hb浓度没有影响。

表1 不同运输条件下 ALT、Hb检测结果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运输对全血标本测定ALT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并随路程的增加而影响增大,而对及时分离血浆标本检测无明显影响。据报道,在检测过程中,血样的运输、保存、温度等多种条件可以引起 ALT的升高[2]。全血标本应尽快从采集现场运送至实验室。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越好。如果运送距离较远(>80 km),可在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实验室或贮存 4℃冷藏箱中批量送检[3,4]。本组资料与文献报道观点基本一致。孙氏报道,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将全血标本送到较远的实验室检测对ALT结果影响较大,血液报废率较高,而采取及时分离血浆的方法大大克服了运输对 ALT检测结果的影响[5]。究其原因主要是全血标本中红细胞内 ALT活性是血清的 7倍,经长途运输,即使标本肉眼观察不到溶血现象,ALT也会增高。本组模拟试验,标本运输后均无溶血现象,而 AL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这一现象,可由血浆 Hb浓度的改变得到佐证。本组资料测定了 150公里、100公里、80公里运输条件下,血浆Hb浓度的变化,随路程的增加,而浓度明显增加,并与 AL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

是否及时分离血液标本送检,对于ALT真实值在 30~40 U/L之间的血液标本,意义非常重大。本组模拟运输试验全血标本 ALT增高的绝对值区间在 0~15 U/L之间,运输 150公里、100公里、80公里 ALT平均增高分别是 4.38 U/L、2.75 U/L和 2.30 U/L,但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不同的血液标本红细胞的脆性不同,细胞的代谢、运输的路程长短以及路况的好坏等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如不及时分离血液标本,ALT的活性增高并超过正常值,将会导致血液无辜报废,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以及对献血者招募、保留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血液集中化检测或异地检测 ALT的单位,必须及时分离标本,加强血液标本的分离、储存、运输等检验前质量控制管理十分必要。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64.

[2]杨振华.影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各种因素(续).长征通迅,1997,6(3):2.

[3]赵金光,王珍生.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是血站实验室质控的重要环节.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95-296.

[4]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121-122.

[5]孙业富,夏爱萍.血站行政机构调整后降低 ALT初筛血液报废率的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72-73.

猜你喜欢

全血血浆标本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