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自主构建的主题教学尝试
——上海人口探析

2010-03-19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201600周雪忠

地理教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人文地理生育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201600) 周雪忠

华东师大附属松江实验高级中学(201600) 吕 翔

一次自主构建的主题教学尝试
——上海人口探析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201600) 周雪忠

华东师大附属松江实验高级中学(201600) 吕 翔

一、主题说明

1.缘由

人文地理探讨的是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地理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认识、欣赏丰富精彩的世界提供独特的视角。

但是地理教师普遍反映“人文地理难教,因为学生自己能看懂教材”。其实学生看懂的只是一些教材的结论,学生并不真正理解结论背后所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让学生看懂或知道这些结论,学生不仅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学到也只是对考试有用的“惰性知识”,并不能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笔者曾听过“城市化”一节课。在教“郊区化”这一概念时,教师先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郊区化的含义,接着提问:“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会迁移到郊区去?”“因为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较差,交通拥挤,房价太高等造成的”“还因为郊区环境好”……这样的教学场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一些简单的交流,教师也满足于这样低层次的“师生互动”。

其实,人文地理中的一些人类活动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将其视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培养学生以多维视角分析问题。比如对于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迁到郊区这一问题,就涉及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市政建设需要、郊区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改善等多方面的因素。郊区化的实质是城市的发展问题。

如何让人文地理的教学更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教材的束缚,真正理解各种人文地理所反映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教师能否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真实生活世界中的问题作为知识境脉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形成贴近学生的教学主题。“上海人口探析”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由教师自主构建的一个教学主题。

2.内容组成

构建这个教学主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座世界级特大城市—上海的人口特点,能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能对外来人口形成一种接纳、包容的心态。通过对上海人口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理性、多维度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同时激发自身责任意识,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树立“大人口”观念,辩证看待人口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整个主题有机整合了高中地理教材(上海版)下册中的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城市化、郊区化、城市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单元的内容。这些内容以“上海是否需要接纳更多的外来人口(必要性)”和“能否接纳更多外来人口(可能性)”这两个问题为主线得以链接(见下图)。因为前一问题与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有关;后一问题与上海的人口分布(密度)有关。这样整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

二、主要设计思路

1.精心设计导入和结束语

本节课以 “上海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目前已有1900多万常住人口和600多万流动人口,那么上海是否还需要接纳更多的外来人口吗?”导入。课前教师对161名学生作了调查,有27.95%的学生表示上海还需要继续引进外来人口,理由主要有“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弥补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不足”等。而72.05%的学生表示不赞成上海继续引进外来人口,理由主要是“上海人口过多,造成了诸多的城市问题”、“上海就业压力大,已经不需要外来劳动力”、“外来人口到上海后难以立足”等。教师以这样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上海人口探析”主题内容结构

结束语可以对整个主题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视野也十分重要。教师提炼了以下四点作为结束语。“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要兼顾城市外部对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以及城市内部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支撑”、“城市的人口容量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环境的承载量来提高人口容量”、“上海的未来人口战略要放在未来2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确定思路”、“树立‘大人口’观念,站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角度看待人口问题”。

2.精心选编学习材料

自主构建的主题教学由于没有相应的教材内容,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学习支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主题教学中,围绕主题内容选编的图表材料,有“人口增长率变动图”、“上海户籍人口年龄构成图”、“关于生育二胎及推迟退休的网络调查结果”、“200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假设2000年后不再有人口流入,2040年的上海人口结构图”和“假设2000年后不再有外来人口流入,2040年上海的人口规模图”、“上海和伦敦、东京的人口密度比较”、“2008年上海各区县人口密度”、“2000-2005年上海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上海六大产业基地分布图”、“上海‘一城九镇’分布图”。文字材料有“供不应求的养老院”“上海有关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的政策”。这些材料有的作为创设问题的情景,如利用“人口增长率变动图”,教师要求学生推断出上海的人口特征。有的作为证实观点的事实证据,如“假设2000年后不再有人口流入,2040年的上海人口结构图”,这张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上海引进外来人口的必要性。

假设2000年后不再有人口流入,2040年的上海人口结构图

3.精心设计问题

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是脱离了真实情境的静态的知识,而真实世界是复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复杂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挖掘一些学生能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而结论却与上海的现实不太相符的问题。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互动,逐步澄清观念。

比如,在学生得出上海人口特征之一是老龄化严重之后,教师提问“人口老龄化能给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并预计学生能得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高,青壮年压力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等结论。接着让学生讨论“上海缺乏劳动力吗?”,经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学生意识到,从一般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但上海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上海并不缺廉价劳动力,而是呈现结构性短缺,即高端人才的短缺,并且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样的结构性短缺将进一步显现。

再比如,对于“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学生会根据原有知识,得出鼓励生育、推迟退休年龄、接纳外来移民等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对策。教师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是否赞成上海实行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的政策?为什么?”在肯定学生的不同看法后,教师指出上海也出台了鼓励生育的相应政策及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设想,然后再出示网络上关于鼓励生育及推迟退休的调查结果(如图)。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体会到知识只有与情境相结合,才是有意义的。

三、教学效果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对该主题有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地探讨上海的的人口问题,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摆脱课本的束缚,实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对上海的人口问题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以下关于“你是否赞成上海实行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的政策”的讨论片断中,可以说明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

教师:你是否赞成上海实行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的政策?为什么?

学生A:我支持推迟退休,不支持鼓励生育。因为推迟退休可以缓解赡养费用。但是鼓励生育的话人口会越来越多。

学生B:赞同推迟退休,因为这对该地区的经济会有更大的贡献,减少社会的压力。

教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推迟退休之后怎么会对经济有所推动?

学生B:因为如果推迟退休的话他们会继续工作,会创造更多的GDP,为GDP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C:我两个都赞同。因为若一家人有五口人,四个人都在工作,如果再养个小孩那经济上也可以承受。

教师:那第一个呢?你为什么赞成?

学生C:多了一个(小孩)嘛,以后可以互帮互利。

教师:两个小孩可以互帮互助。(笑)应该说现在在上海符合政府这种政策的家庭是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这种符合条件的人是非常多的。有C同学这种想法的人也很多,小孩一个人比较孤单,两个呢,可以互帮互助。从我们这个家庭的角度来考虑,非常有人情味。好,还有没有其他的不同意见?

学生D:我是两个都赞同。因为,外地也在发展,总不可能以后所有的外来人口还是来上海的。他们自己本身需要发展,所以生第二胎有利于今后上海劳动力的需求。后面那个退休年龄的延后一般都是针对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不可能每项工作都让你退到65岁退休。这主要是针对有特殊技能或者是有特殊专长的一些人才。

自主构建教学主题需要教师自己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重组与开发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从学生层面来说,通过主题教学,可以使知识、真实世界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三者得以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对理解世界、解决真实问题、发展自我构成意义,并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人文地理生育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不同流动类型外来人口的知觉压力现状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