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高考文综北京卷地理试题解析

2010-03-19江西省赣县中学341100肖晓勤

地理教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读图解析

江西省赣县中学(341100) 谢 明 肖晓勤

2010年高考文综北京卷地理试题解析

江西省赣县中学(341100) 谢 明 肖晓勤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第1、2题。

图1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解析:从图1可看出①是山顶,②为山坡,③④是山脊,⑤为山谷。

答案:D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上升侵入其它岩层冷却凝固形成,后来因地壳运动被抬升,上层其它岩层被风化、侵蚀而破碎,再经外力作用搬运走,最后花岗岩出露地表。

答案:C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3.经纬网的

A.3° B.5° C.8° D.10°

解析:图示纬度最低的行政中心是海口20°N左右,北京(五角星)纬度40°N,又因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可求出纬线间距为20°÷4=5°。

图2

答案:B

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解析:②处于高原气候区,③处于中温带和暖温带;③④角速度相等;春分日①④昼长相等,夏至日①的纬度更高、昼更长,所以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从夏至到秋分,②和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相等。

答案:C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解析:①为西北内陆(新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小,④为中东部(湖北河南),人口密度较大,两者人口密度差值最大。

答案: A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解析:①②④⑤四地中,⑤地位于西南,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最易发生滑波、泥石流。

答案:D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从图3等压线分布状况分析,由08时到20时,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增强;②地开始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但后来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从低压中心的经纬度位置及气压值变化可判断出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可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

答案:C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解析:图示显示的信息有:该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乍得湖为内陆湖、咸水湖,湖面逐渐缩小。河流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水循环属于陆地内水循环。

图4

答案:D

9.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解析:图示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几乎没有变化;湖面缩小、水位下降;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从三个时期湖岸线(相当于等高线)可判断出1963年时湖泊最深处在东南部,所以湖底西北高,东南低。

答案:B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解析:一般情况,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负相关,所以A选项表述本身是错误的;气候变暖一般使城区温度整体上升,不可能出现局部高值区;两个时期低值区位置几乎没有变化,主要是因水域或植被地导致夏季升温慢,温度低;地表温度的差异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答案:C

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由图3可知城区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网会更加完善、差异会减小;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7分)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8分)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7分)

解析:(1)从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地是地中海气候。降水特征一般从降水总量、季节变化或分配、雨季长短等方面分析,然后结合特征分析原因。(2)乙、丙两区都是典型的现代混合农业,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从农业自然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分析丙地相对乙区的区位优势。(3)甘蔗的生长习性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周期长。根据其习性可判断出甘蔗应分布在国土的东部沿海地区,又因蔗糖加工业是原料指向型工业,蔗糖加工业也应布局在这里,另外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4)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5)原油污染是在马来群岛附近海域,从图示可看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主要向东、向南扩散,海水污染的扩散方向主要跟洋流流向有关。

答案:(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39.(28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图13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解析:(2)结合图中人均碳排放量和该国人口总数,分析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人均排放量、碳排放总量情况。(3)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所以本题实际上就是分析大气保温作用增强的过程。

答案:(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

(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40.(24分)

在长期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

(2)运用地理学知识说出满足上述原则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注意从“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着手分析。

答案:(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

猜你喜欢

读图解析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电竞初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