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高考文综四川卷地理试题解析

2010-03-19四川省德阳中学618000羊重荣

地理教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等温线气温河流

四川省德阳中学(618000) 羊重荣

2010年高考文综四川卷地理试题解析

四川省德阳中学(618000) 羊重荣

第Ⅰ卷

图l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l~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

考查目标:本题组考查学生从能源生产结构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主要能源分布的知识。

有效信息: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中主要的能源。

调用知识:四省能源的分布和大致比例。

思维路径:比较四省能源结构图可以发现①的天然气比重突出,是四川;②石油生产比例大,是黑龙江(有大庆油田);③④的最大区别是③的水电比重更大,是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有刘家峡水电站);④是河北,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并且缺少大河,水电少,但煤矿丰富。

第1题,四省能源以煤或原油为主,是非可再生资源,A错;煤、石油、天然气都不是清洁能源,燃烧时要排放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酸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所以BD错,C对。

第2题,①是四川,其西部处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且分布集中,AB错;水能富集地靠近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在其经济输电范围内),C错;水能富集地位于山区,有断层带,多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影响大,D对。

答案:1.C 2.D

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4.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 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解析

考查目标:从图中发现最大降温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再利用这个规律推断结论并分析这一规律形成的原因。

有效信息:从图中看出,大致是纬度越高,最大降温高度越大。

调用知识:不同城市和地形区的纬度差异,不同地区最强的冷空气降温多少的影响因素。

思维路径:第3题,从图中找出规律:大致是纬度越高最大降温高度越大,辽河平原纬度高于洞庭湖平原,所以最大降温高度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C对;同理,ABD错。

第4题,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也即是冷空气降温幅度越大则最大降温高度越大,在我国纬度越高距冬季风源地越近,冷空气降温幅度越大,导致最大降温高度越大,符合图示规律,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选B。 短期内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的降低量而不是太阳辐射的多少会影响地面的冷空气,但多年来短期内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的降低量不具有南少北多的必然规律,所以A错;下垫面没有南北差异的规律性,C错;从图中看出,最大降温高度都在对流层内(对流层下部),对流层厚度对其没有影响,D错。

答案 : 3.C 4.B

图3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图3

5.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风蚀谷

B.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

6.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7.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解析

考查目标:区域定位、台湾的区域特征以及通过水系特征推测地势特征。

有效信息:我国某省经纬线及海陆位置、水系特征及地名等。

调用知识:台湾的地理特征、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思维路径:根据图中经纬度、东临太平洋和花莲溪等地名,可以判断该省为台湾。第5题,台湾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AB错;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不是张裂边界),地壳活跃,多断层,所以C错,D对。第6题,根据河流的流向可知,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在大富以南是南北高、中部低,CD错;虚线范围内花莲溪西侧河流较长,且形成了一系列的冲积扇,花莲溪东侧未见河流,说明从花莲溪至东侧分水岭(海岸山脉)之间水平距离小而高差大,坡度陡峻,所以B错、A对。第7题,台湾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山地约占全岛面积的2/3,所以虽然河流众多,但是比较短促,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A错;C选项自相矛盾,错;图示地区在台湾岛东部,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不利于晒盐(台湾岛的布袋盐场位于西侧),D错;有日本暖流流经,且渔业资源丰富,B对。

答案:5.D 6.A 7.B

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4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9.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图4

解析

考查目标:根据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根据潜水水位推断海拔高低。

有效信息: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

调用知识:根据气温、降水特点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潜水水位的含义。

思维路径:第8题,图示最冷月气温是1月,在0~15℃之间,且夏季多雨(还可参看年降水量),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总的来说这种气候温暖湿润,没有凌汛,C 错;不容易诱发寒潮和沙尘暴,A、D错;夏季多暴雨,若地形较陡、地表松散就容易诱发泥石流,B对。

第9题,图示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排除天津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加尔各答的热带季风气候,AD错;潜水位是指潜水面的海拔,从图中可知潜水面的海拔在5.5m左右,由此就可以排除云贵高原上的昆明,而选择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的新奥尔良(在美国),C对。

答案:8.B 9.C

图5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10~11题。

图5

10. 若图5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1.若图5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与之相符的是

图6

解析

考查目标: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日出时刻与昼长的关系,时间计算。

有效信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光照图中的隐含时间。

调用知识:在夏至日,纬度越高昼越长,且昼变长的速度在加快,时间计算方法。

思维路径:读图可知,左边那条曲线纬度60°0时日出,有极昼,是错误的;只有最右边那条曲线表示出了“在夏至日,纬度越高昼变长的速度在加快”(日出时间变早的速度在加快),所以这条曲线是正确的。

第10题,方法一:在正确的曲线——最右边那条曲线上都是6点以前日出,说明昼长夜短,加之是6月22日,只能是北半球,而题中问“南纬 地区的夜长”,就等于“北纬 地区的昼长”,在该曲线上北纬40°~50°之间有一点是4时日出,据此可算出其昼长为(12-4)×2=16小时,只存在于A选项中,或用此方法计算出北纬40°~50°之间昼长的大致范围亦可。方法二:如果记得北纬40°在6月22日的昼长是14时51分,则可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是A。

第11题,若图5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则南半球昼长夜短,相应地北半球昼短夜长,选项BC在南半球,但昼短夜长,所以BC错;当北京时间12点时,30°E为6点,150°W为18点,D图中赤道与昏线的交点(18时)在150°W上,所以D对。

答案:10.A 11.D

36.(36分)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0中①河流与图1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①河流________________②河流________________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

考查目标:区域定位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有效信息:经纬度、河流、湖泊、海洋等。

调用知识:我国东北和中亚的河流、气候知识。

思维路径:根据两图中的经纬度和河湖特征可以判断,图10为我国东北及其以北地区,图11为中亚及其以北的西西伯利亚地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由此可知其补给差异。②河流域深居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

答案: 差异:①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2分),②河流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2分)。 优势: 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2分),气温日较差大(2分)。

(2)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10分)

解析

考查目标:等温线的阅读及分析。

有效信息:等温线的数值、弯曲、闭合等。

调用知识:等温线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思维路径: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看出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根据闭合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说明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这是因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所致。

答案: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2分),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2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2分)。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2分)。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2分),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分析图10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8分)

解析

考查目标:湿地的成因、作用。

有效信息: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

调用知识:关于沼泽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思维路径:从图中认出乙地是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根据我国东北的相关地理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形成原因 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冻土阻隔,水分下渗(2分)。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2分)。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11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6分)

解析

考查目标:区域定位、西西伯利亚的自然景观。

有效信息:经纬度、河流等。

调用知识:西西伯利亚的自然景观。

思维路径:根据经纬度和丙处的河流(鄂毕河)可知该地处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然后即可描述在该地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地形、水文(河湖、沼泽)、生物(动植物)等。

答案:平原广阔,地形坦荡(2分);河流纵横,沼泽广布(2分);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2分)。

(5)请在图12模式图中选择两条路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11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4分)

图12

解析

考查目标:内外流域概念、三种水循环的范围及环节。

有效信息:丙地处于陆地上的外流区域。

调用知识:三种水循环的范围及各环节名称。

思维路径:丙地的河流属于外流河(鄂毕河),因此要表示丙地大气与丙地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应选在陆地上的外流区域,如答案所示。

答案:见下图

39.(60分)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 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10分)

解析

考查目标:城市(都城)的区位因素、 评价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有效信息: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调用知识:影响城市(都城)的区位因素、 杭州附近旅游资源分布及其集群状况和铁路线。

思维路径:结合南宋当时的特点,从地形、气候、河流、农业、交通、安全防卫等方面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罗列重要的旅游资源来说明景观群特点,以评价杭州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答出在杭州交汇的两条铁路,以评价杭州的铁路交通条件。

答案: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2分);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2分)。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2分),构成了自然与人 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2分)。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2分)。

材料三

表1 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考查目标: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方向、合理利用。

有效信息:城市热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

调用知识:城郊之间热力环流的成因、方向、合理利用。

思维路径: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形成城市热岛环流,进而确定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方向,上空污染物由城市 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利用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为了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合理布局工业、提高郊区绿化率。

答案: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2分);上空污染物由城市 向郊区扩散(2分),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2分)。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2分);提高郊区绿化率(2分)。

猜你喜欢

等温线气温河流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低温吸附剂的低温低压吸附等温线分布研究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等温线判读中的难点
沸石与γ-氧化铝吸附氟离子等温线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比较研究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