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评“文明冲突论”

2010-02-16王一芬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亨氏亨廷顿范式

王一芬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也评“文明冲突论”

王一芬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二十世纪末,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引起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强烈争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该论就整体而言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文明;冲突;评论

塞缪尔·亨廷顿于 1993年 6月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该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强烈争议。接着他又在《外交》季刊 11/12月号上发表《如果不是文明,那又是什么?——冷战后的世界范式》,以回答各国学者的批评、质疑,并补充了一些以前为突出论点而有意忽略的论断,也“鉴于人们对这篇文章的兴趣、误解和争论”,他进一步全面阐述他所提出的问题。亨氏于 1996年底出版了题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该书“试图详细阐述、提炼、补充、偶尔也界定该文章中提出的论题,并提出和涉及许多在该文章中没有论及或只是一笔带过的思想和主题”。1997年中文版在我国发行后又一次掀起争论的热潮。2003年亨氏又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一期上刊登了《再论文明的冲突》一文,进一步扩展并突出强调了其观点,从而又一次刺激了人们敏感的神经。于是,海内外中国学者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反击或回应。我们认为,对一个理论的评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亨氏文明冲突论而言,首先立论的概念定义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理,理论是否科学,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关于文明概念、划分问题

文明或文化是文明冲突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此概念界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立论的基石是否稳固。文明和文化的含义一直就有不同的界定且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文明做了科学的解释,明确指出“文明”是以生产力为标志,是社会进步的概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肯定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文明。目前,我们所理解的文明一词有两种基本含义:(1)文明是相对野蛮、未开化、原始、兽性而言的,指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形态、阶段或组织;(2)文明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域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文化遗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可指其中的某一历史阶段或断层。亨氏没有明确说明其含义,只是从文明的性质谈之。他说“文明是一个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是对人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们认同的最广范围,人以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1]在论述中他又指出“宗教是界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2]“任何文化或文明的主要因素都是语言和宗教”。[3]这样他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使其立论根基不牢。更严重的是他明知道文明只是一个文化实体 (作为文化实体的文明是不会发生政治意义上的冲突的),而不是政治实体,只有在一个极端上文明和政治实体可能恰好重合,但他在概念的使用中恰恰利用了这个极端。另外,现实告诉我们是国家统领文化,而不是文化统领国家,否则就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同时,他在文明划分上也是很主观的,缺乏统一的文明划分标准。如,儒教文明、印度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是按宗教划分的;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是按地理划分的;日本文明又是按民族划分的。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二、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方法论问题

一篇文章要想言之成理,无懈可击,除了概念科学正确外,其论证方法也必须严谨、规范。亨氏的大作是从文明这个角度入手的,他不仅把文化和文明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变量和国际事务中国家行为的重要基础,而且看作是国际冲突的首要原因。这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命脉所在。那么他论证的方法也应从文化或文明找原因即所谓的文化分析法,令人遗憾的是他大多用现实主义的原理来加以解析。这就不能不说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例如,他在解释文明冲突的原因时说“不同文明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冲突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些总是产生集团之间冲突的东西:对人民、领土、财富、资源和相对权力的控制”。[4]这是很明显的矛盾。于是他辩解到,文明分析法“也建立在其他范式的要素的基础上,并结合了这些要素”。而且还说这种结合“更加相容”。他又举例说“从文明角度看世界的方法认为:……民族国家是而且仍将是世界事务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它们的利益、联合和冲突日益受到文化和文明因素的影响。”[5]很显然,文化在这里又成了辅助或影响因素。若真这样岂不与他划定的文明时代的大环境相矛盾?这种错误在他的文章中很多,也正如倪世雄所说“当亨廷顿开始讨论大国问题时,文化就成了无关紧要的因素,文明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退出了他的分析视野。”[6]

三、关于文明冲突论的范式问题

亨氏在《重建》中文版序言中说,“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7]他在本书前言中又说“这本书不是也并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8]它能做到吗?例如,为何当今世界的文化认同会上升为主导力量?为什么文化或种族关系不再关注国家而更关注更广泛的文化认同?为什么文明之间的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文明内部的冲突?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为何能形成不同文明间的世界联盟?美国武力攻打伊拉克为什么遭到法德的联合抵制?再者,任何一项科学理论要想成立,不仅能解释现实问题,而且也要能预测并可检验。在现实世界的冲突中,大量的恰恰发生在文明内部,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伊战争。更可笑的是他导演的未来中美之间的文明大战却是由中国入侵越南开始的。根据科学哲学的理论,一项科学理论要想成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解释已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2)能够预测新现象并可以得到重复和检验;(3)形式比较优美和简明。亨氏的理论只满足了后者,显然不是一个科学理论。所以他这样辩解道,它的目的是“渴望提出一个对学者有意义的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对于其意义和有效性的检验不在于看它是否说明了正发生于全球政治中的所有的事情,它显然做不到这一点,而在于看它是否比其他任何可供选择的范式提供了一个更有意义的和更有用的观察国际发展的视觉。”[9]即便如此,我们也要问这种视觉、“范式”有效吗?连他本人也不敢承认。他说:“没有一种范式永久有效”。而他的有效期是多长呢?他接着说“虽然文明的研究方法可能有助于理解 20世纪末和 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但并不意味着它同样有助于理解 20世纪中叶和 21世纪中叶的全球政治”,这是不可思议的。

由此可见,“文明冲突论”在这三个主要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错误,所以就其整体而言不是一个科学理论。他是站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立场上维护美国的权益,以防止其霸权的衰落。有的学者也指出其实质是“新孤立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是“冷战新模式”、是“为美国构建意识形态策略”,是“文明掩盖下的‘中国威胁论’”等。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他的许多观点和提出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他本人也说,他试图对冷战之后的全球政治的演变做出解释,他渴望提出一个对学者有意义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他确实启发了人们的思维,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重视。王逸舟认为“文明冲突论”给人留下的思考余地和兴趣多于表面的谬误和错位。必须承认,亨廷顿教授确有过人一肩之处。与我们的许多高谈阔论者不同,他的文章是对现实世界的近距离探究 (哪怕是对真实的某种斜视),他敏锐地观察了当代世界,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并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矢量。倪世雄也认为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及特点的新视觉。福山认为“亨廷顿以他的‘文明冲突’的思想表现了一种真正的洞察力,因为这一思想突出了文化作为国际社会关系中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也认为文化是重要的,也是真实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政治本来就是一体多面的,此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互动共同构成国际政治这一实体的变化和发展。当然,在某一特殊历史时期,某单一因素的作用是突出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但也不能离开其它因素的作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把国际政治的文化因素忽视了,现在只不过恢复了其本来的面貌。恩格斯曾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寻找”。所以说亨廷顿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发挥决定作用,并把文明冲突的原因归结为文化 (文明)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反动的。

[1][2][3][4][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 等译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18,26,32,47,133-135.

[6]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27.

[7][8][9]倪世雄 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

On“Clash of C ivilization”

WANG Yi-fen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angjiakou,Hebei 075051)

“Clash of Civilization”by Huntington·Samuel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roused heated debate and various remarks in the learned circl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Marx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saying and believes that this conclusion draws people’s attention to culture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t is,on the whole,not taken as a scientific theory.

civilization;conflict;remarks

D80

A

1008-8156(2010)02-0048-02

2010-05-02

修回日期:2010-05-20

王一芬(1965-),女,河北阳原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政治学。

猜你喜欢

亨氏亨廷顿范式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卡夫亨氏换中国高层未来将聚焦酱油业务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新药可减少亨廷顿病患者毒性蛋白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
“2014亨氏签证受限指数”排行榜
阳光 沙滩 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