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台民生新闻思想厚度的打造与创新

2010-02-16田利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普通百姓电台老百姓

田利新

(张家口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河北张家口 075000)

电台民生新闻思想厚度的打造与创新

田利新

(张家口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河北张家口 075000)

电台民生新闻在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也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让民生新闻走进百姓生活的同时,发挥“公共参与式新闻”的优势。通过新闻深度的开掘,打造民生新闻的思想厚度。通过创新去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以提升电台媒体的“公信力、美誉度、引导力”,增强竞争力。

电台;民生;新闻;创新

引言

众所周知,新闻宣传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因此,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新闻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重要职责之一。

但是,如今的新闻受众不只要求获得新闻传播的某一种信息,更主要的是想感受新闻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理念。作为目前热捧、热播的民生新闻,如何及时调整和改变目前民生新闻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如何让电台民生新闻也能在众多地方媒体中独树一帜,如何协调解决好舆论导向和审美格调的问题,如何协调解决好思想深度与写作技巧的问题,就成为使电台民生新闻冲出目前窘困局面的突破点。

要想使电台民生新闻不停留在一事一报、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不停留在琐碎繁杂、零乱肤浅的层面上,不停留在搞笑取乐、刺激感官的层面上,不停留在东一斧头西一棒槌、头痛说头脚痛医脚的层面上,就必须打创新牌,走纵深路,要从百姓生活中挖掘重大主题新闻,抓住热点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要从平凡人物的故事和传神细节中,感受真善美;要从“开门七件事”中,向百姓传递政府信息。只有这样,民生新闻就能体现出理性有深度,厚重有分量。

电台民生新闻思想厚度的打造与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位创新要贴近民心

强化百姓意识,突出人本关怀,坚持舆论导向,这是民生新闻的基本价值定位,也是我们民生新闻的采编方向。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1]民生新闻的优势就在于新闻平民化,这是落实“三贴近”的最好表达方式,而“三贴近”的本质就是贴近民心、感受民意,所以我们必须在贴近民心、感受民意上下功夫。把“百姓的”提升为“新闻的”,在用百姓的眼光和语言表达百姓的情感和命运的同时,更要重视舆论热点、难点的引导,在关注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和民生相关的现象。如某地方电台的《新闻夜话》栏目播发了一则题为《停车,怎么这么难》的新闻,新闻中提出了小区、街道、商场、饭店都存在停车难的状况。在处理这篇新闻稿件时,记者不是只把问题摆出来,而是在提出问题后,深究问题出现的原因——规划赶不上变化、私家车猛增带来管理难度,都是停车难的根源。怎样解决呢?电台根据热心市民提出的种种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进行了播报和分析,这样就避免了稿件的肤浅性。再比如《某区证劵早市规范运行调查》、《400元钱可以买到 1000元的加油卡,是真?是假》、《油价涨涨落落,你是否理解?》等新闻稿件都是从与民相关的现象中进行报道和挖掘的。

二、视角创新要从“政”看“民”

虽然民生新闻的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平民视角,但它首先要符合正面宣传、正面引导的要求。因此做好民生新闻,就要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与普通百姓的意愿要求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关注的事情与普通百姓关心的事情结合起来,从和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寻找报道的角度,让普通百姓说感受,说需求,说变化。同时也让政治类的新闻与老百姓的事业发展产生联系,让百姓感觉到“原来这事跟我们有关”;让经济类新闻,无论是现代化建设,还是商业化拓展,与老百姓的生活产生联系,使他们感触到,这些“都是和我们有关的事”。这样政治与老百姓的经营、家庭、子女教育等产生了联系,促进他们扩大自身的关注视野,也扩大了民生新闻的“地盘”。如某县制定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学生考上大学,政府即与其签订就业协议,学生一毕业便可到县财政列支的事业单位工作。这本来是一项政府措施,但记者不能就措施写措施,而应透过措施看措施,把老百姓能从措施中得到的实惠写出来,这样既区分了“民”与“政”,又突出了“民”味儿,削弱了“政”味儿。

三、灵魂创新要引起共鸣

民生新闻就是让老百姓对新闻产生痛快淋漓的情感认同,在创造民生新闻的同时,影响和塑造受众的灵魂意义。我们说以受众为中心,从灵魂创新这个角度,就是以受众的情感需求为中心,让受众在有限的范围获得超值的信息满足,从内容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心理上实现与他们的交汇。表达方式上注重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无论困境还是纠纷,无论欢笑还是泪水,无论批评还是赞誉,百姓自己的话语体系都具有最感性最直接的说服力。这样的立足于情的语言体系,必然增强民生新闻的可信赖度,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如我们曾播出一则《城市流浪猫狗引关注》的新闻,说到,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不断增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狗猫遭主人遗弃。一方面,市民爱护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给流浪猫狗创造了生存条件,流浪猫狗的队伍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流浪猫狗所带来的环境卫生、传播疾病等问题凸显。如此矛盾让市民大发议论,从而让老百姓有了参与意识,给了他们充分的发言权。《15套楼房 14套改商用,居民倍受煎熬》、《某南 2号楼居民楼“穿衣戴帽”不正》等新闻稿件,都站在了这样的创新角度。

四、韵味创新要以“美”服人

作为新闻,民生新闻应当具有新闻的一般美学特质,但由于其“民生性”,民生新闻从美的角度的创新,应体现在真、善、美、情和谐统一的韵味上。一方面优秀的民生新闻,应当给受众以强烈的审美价值享受。如民生新闻报道普通人的普通事,应当从肯定普通人的生活信念、生命价值、生存感悟出发,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的价值就在于,使民生新闻从市井趣闻里凸显新的优势,可以通过真与假、美与丑和善与恶的比较中彰显美,其意义不在于揭示负面,而是通过对现实的判断,实现审美的超越。

五、态度创新要顾全大局

民生新闻的众多内容被归纳为“舆论监督类”,目前,地方电台的自办节目也已经开始进入品牌经营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的采编人员必须最大限度地加强对节目的创新,提升节目质量,打造品牌、精品栏目,并以此为平台,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必须站在和百姓同一视觉角度,不应该摆起一副高高在上、指指点点的样子。即使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必须要立足大局,以正面宣传为主,或者报道负面典型,以警示告诫重蹈覆辙。另外,还要与人为善,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当事者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真心实意地化解社会矛盾的出发点为基本态度,让民生新闻体现应有的社会理智、正确观念、良好秩序和风尚追求。

六、手法创新要故事感人

民生新闻是传媒不可缺少的活水源泉,也是引导受众的风向标,有强烈的互动性。所以在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上可以不拘一格,常常以故事化或者是煽情化、悬念化的叙述手法加入互动的环节讲述着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不同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2]如某电台曾经播出了《有生之年,我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说的是某地区一位 77岁的老党员,6年终于完成心愿——无偿捐献眼角膜的故事。在导语中,我们设置了悬念“一个平凡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随后,让其本人叙述他完成心愿的经过。朴素的话语,朴素的情感,让受众更加体会到他的不平凡;也让受众深知,不平凡的事件都蕴藏在身边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

七、声音创新要先声夺人

广播是靠声音来传递感情,靠声音来联系群众的。作为民生新闻栏目,既然我们是向普通百姓传递信息,就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就要亲切、大方、自然,要让听众感觉到电波中你就是街坊里的邻居在和自己唠家常。只有这样,才能在你“晓之以理”的时候,让听众能够“动之以情”。此外,还应在节目中多用声音效果,比如:说悲伤处,会有低沉的音乐响起;讲到雷雨天,会有电闪雷鸣声;提到抛弃的婴儿,会有孩子的哭泣……这样就增加了节目的可听性、也会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结束语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电台民生新闻要想有更持久和忠诚的听众群就必须不断创新形式,用深刻的内涵、用真挚的情感贴近民心,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总之,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改进和创新,遵循为人民大众的本质要求是不能改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电台民生新闻的宣传水平,才能使其保持持续精彩。

[1]吕焕斌.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人文关怀整合营销——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的探索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6).

[2]李舒.“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6).

On the Profundity of News of C ivilL ife

T IAN Li-xin
(NewsDepartment,Zhangjikou People’sBroadcasting Station,Zhangjiakou,Hebei 75000)

Nowadays news of civil life reports include more and more trivial details and vulgar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hile reporting newsof common people’s life,we should find new ways to make the newsmore profound to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audience.Only in thisway can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enjoy better reputation and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broadcasting station;civil life;news;innovation

G222.3;G229.27

A

1008-8156(2010)02-0020-02

2010-05-02

修回日期:2010-05-10

田利新(1975-),女,河北崇礼人,张家口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民生类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普通百姓电台老百姓
亲戚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大数据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GSM和CDMA系统对铁路机车电台的干扰分析
荔枝FM
谁说贪官不知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