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如何“点石成金”

2010-02-16李春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点石成金文本阅读教学

■ 李春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语文课堂如何“点石成金”

■ 李春来(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经历了课堂举手发言的频率与年龄的增长呈反比的过程。哪怕在高中三年里,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这样的规律。当然,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的确是学生本身成熟起来了,说话前务必要考虑清楚,以免说错话引起老师的不满和同学的耻笑,于是沉默是金;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环境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这个环境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他在处理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时的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性格。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上或回答恰当,或不太恰当甚至错误,当然也会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作为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或者一笑了之,它需要教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简要点评,可以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从中获得启示,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的目的,甚至能生成一些高于课堂预设的成果。课堂点评其实是教师教学智慧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教师的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准备和实践,最后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驾驭能力。这里就谈一谈教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一、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一本书教一辈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当今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不是所有的信息我们都要接收过来,但如果丢弃了学习的习惯,我们也许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只有将阅读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方能使教育保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那么该怎样读书呢?我想,闲杂之书是要读的,它有利于放松我们紧张的神经,缓释我们的心情;文史哲的书是要读的,它可以增加我们的人文内涵和思辨能力;同时我们要更加关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经典、名师的教学经验等。教师读书既要系统而有主次,还要有所庞杂,因为教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曾经听肖家芸老师在讲解“不刊之论”一词时,一位同学问道:“‘刊’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马上根据老师的讲解回答:“‘刊’就是更改。”而肖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学生的回答,而是顺势点评:“为什么 ‘刊’就指更改?这是刊是形声字,‘干’表音,‘刂’是表义,故本义是砍削、去除,后引申为修改、更改,进而理解为刻石、刻版等。”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是不会有如此即兴精彩的点评的。

二、让语言表述更加精练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关照自己的语言表述,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善于抓住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还要利用言语的及时性特点,对学生表现出的瞬间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或引申。敏锐、精炼和准确的语言表述往往就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要在课堂中发挥语言表达的效果,还需要在平时下工夫。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普通话,使我们的发音字正腔圆,口语清晰流畅,尤其是某些方言区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减少方言的影响。其次,要多调动自身的积淀,自然而然而言之有物,就如同于丹老师在任何媒体场合的表现一样,不需缜密构思却出口成章。此外,善于扬长避短:内向沉稳的教师,要向表述严密富于条理的方向发展;外向张扬的教师,可在表达活泼生动形象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年长教师可以语重心长,娴熟老练;年轻教师可以新奇明快,激情澎湃。男教师可以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女教师可以热情洋溢,亲切动人。事实上,满堂生辉的课堂往往是一个有着极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老师创造的。

三、让文本钻研成为备课的主题

教师的阅读先于学生、理解深于学生,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与一般性阅读不同,其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这是一种敏感的阅读。所谓敏感的阅读,就是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文章的难点、疑点、亮点,并将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自己头脑中旧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方能设计较为合理的施教方案,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尤其有些颇具开放性或者不确定性较强的文本需要教师一方面作多角度理解,另一方面要挖得深吃得透方能服人。相反,如果浅尝辄止,或者一味求新完全背离了文本都是极其要不得的。

例如:我在讲解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时便在思考,到底该向学生传达哪一种理解合适。虽说诗无达诂,但不代表不诂。对于朦胧诗,虽然后来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还是应当努力把前人的理解一一向学生介绍,尤其注意结合诗句本身来考量每一种解说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引,使学生渐渐采纳自己心中认为最佳的一种理解,而不是将我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如此以来,既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诗,也可以让这首诗的魅力继续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下去,教师也少一些过于坐实的苦恼。

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课堂容量和深度与其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想在课堂引导和点评中得心应手,前提就是要多多咀嚼文本,吃透文本。

四、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合理的提问设计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点评是否恰当、到位其实跟课前的问题设计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如何进行问题设计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仅谈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无疑少提问,减少“低智商”提问,让学生的思维更为集中深入;二是设置的问题能作为线索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三是高质量的提问能起到极好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把学生问“闷”掉。由于无效琐碎提问的减少,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碎问碎答”的流弊,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用简洁精练的问题来牵动对课文的整体阅读,用主干问题来结构学生的课中思维活动,用主干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能有效地克服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漫无边际、“鸡零狗碎”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2009年上半年我校一度热烈讨论 “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个人还是浮浅地认为“预设”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生成”是“预设”基础上的情理之中的奇葩。而我们的课堂点评是否能点石成金,开出有效教学之花,还得看灌溉之功。

五、让学情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在打仗时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教育教学中依然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方能因材施教。《论语·先进》中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即向我们展示了2000多年前孔子在教学中是如何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和胸襟。今天十分流行借班上课的公开教学形式,虽表面看有点像高人四处讲学布道,实际上不过是精心炮制的秀场,老师和学生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要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这样的课可以很精彩,但除了精彩什么都没有。

课堂点评要求教师能正确估计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并科学引导。当然,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大多能考虑到,而学生的兴趣、性格特征和思想认识水平则常常被忽视,而忽视这一点,课堂点评要么简单褒贬毫无个性,要么是学生不知所云之后直接提供“参考答案”,课堂流程全如工业生产流水线。可以说,能否真正关注学情决定着课堂点评的成败。

如同郑板桥画竹,范增画牛,寥寥几笔,神韵全出,课堂教学上的评点也是以少总多甚至以少胜多的艺术。好的点评应简洁到位,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它不仅能活跃思维,开启智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友谊;更由于它往往看似课堂临时生成,越加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智慧。“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参考资料:

1.肖家芸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1.6。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吕叔湘 《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叶圣陶 《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猜你喜欢

点石成金文本阅读教学
锲而不舍 点石成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点石成金
2017年,“点石成金”攻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点石成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