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评点”研习方法的技术处理

2010-02-16万晓勤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研习评点文本

万晓勤(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教学中“评点”研习方法的技术处理

万晓勤(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评点”的研习方法是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形成习惯并终身使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变革学习方式,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体现。新课标提倡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施“评点”研习方法教学是实践这些理念的具体体现。但是在实际“评点”教学中,教师很难驾驭课堂生成,学生评点也容易脱离文本实际而趋向宽泛,使“评点”环节流于形式。因此本文拟从技术层面对实施教学“‘评点’研习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组组织的技术处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处理不当,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很容易成为被动的看客,不利于每一个学习个体的成长。因此对利于小组学习进行的技术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1.合作程序有技巧

由于组内异质,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悟性高,综合素质强,反应速度快,在后进生思考尚未成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评点小组如果一开始就进行合作,而缺少独立评点探究的过程,会使后进生的思维受到遏制,不能进行自我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必须给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深入阅读、独立思考,在文旁的“对话栏”形成自己的点评,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吸取他人意见,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精益求精,在讨论中生成课程,形成小组点评成果。

2.组织结构有技巧

由于基础好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反应速度快,容易成为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领导。因此,对小组的组织结构必须作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按课轮流担任评点组长,组长负责组员交流顺序,负责整理交流结果,代表小组作评点汇报。把后进生从旁观推向前台,机会均等,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汇报顺序有技巧

尽管组间同质,但实际上小组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并且对不同问题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小组合作评点成果客观地存在优劣之分。在小组评点时,教师要巡回了解各小组的评点结果,在小组汇报时,为了保护较差组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宜从差到优进行汇报,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也可以让小组把成果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在各种评点面前,进行反思和评判,思维得到启迪,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收”和“放”的技术处理

“评点”的研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如果忽视了“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的“评点”活动将走向无序,学生的“评点”结果将很宽泛,甚至脱离文本,跟教学预设相违背。因此,必须对课堂生成进行导向,在“收”和“放”上进行技术处理。

1.“收”——设置规定题

《考试大纲》在必考内容中规定了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要求:“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选考内容中有理解重点句子的要求:“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围绕考纲精心设计两到三道思考题或探究题,既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尊重学生个性化地阅读跟文本自由对话又紧扣文本围绕教学目标,让精心预设和即时生成相辅相成。比如在教学著名作家柯灵的《乡土情结》时,我在第五节的空白对话栏中设计一个问题:“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教学曹文轩的摄影散文《前方》时我设计了这样三道题:①为什么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②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③如何理解“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2.“放”——创造性的阅读

不是每个问题都有讨论的必要,像知识性问题,缺乏深度的问题,答案相对封闭的问题就不在合作学习之列。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应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当前的问题生成许多联系,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意见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

三、表达方式的技术处理

小组合作的效果不能看表面的热闹,关键是要看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有些问题宜于口头表达,有些问题宜于书面陈述。口头表达效率高,信息量大,但是成果有些零碎,部分学生坐享其成。书面陈述对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条理性要求很高,每个学生都必须有自己探究的书面材料,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也容易整合形成小组成果,但是耗时较多,不宜滥用。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因课而异,因题而异。

四、指导学生的技术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教师在巡回中应指导组员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进行综合归纳规范组员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等技巧随机而教。或示范表述;或激励积极性;或参加讨论,补充意见;或提供范例,以例导行;或通过质疑问难,引导思考讨论方向;或教给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如何分享、倾听、整合等技巧。教师应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心中有全班,眼中有个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小组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五、学习评价的技术处理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失去了评价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很难落实到实处,同时,评价对小组学习也将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评价要很讲究。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小组汇报后及时点评,有些问题宜在全班汇报后总结评价,有些问题宜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既针对小组群体,也针对学生个人,评价语言应以肯定表扬为主,对欠缺之处宜用希望之类的语言进行委婉表达切忌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伦理性问题,教师应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学习的方法实施“评点”教学,既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情感,使不同起点的学生迅速提高,起点越低,努力越多,收益越大,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资源共享、促进生成、共同进步。因此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实施、提倡,培养学生自觉的评点和交流的习惯,学生的语文成绩必将会大面积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研习评点文本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书评点讯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